低頭族的即興演講稿
演講稿是演講者為演講活動撰寫的文稿,其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演講的成敗。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供你閱讀。
健康生活,拒絕低頭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智慧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人成了“手機控”、“手機人”,過度依賴,沉湎在自己和手機的小世界裡,因“低頭”現象導致的心理問題、身體問題和社會問題也隨之而來。為了讓同學們更深刻了解“低頭”帶來的危害,4月29日,我校社團聯合會和廣告賞析興趣小組在文化廣場共同舉辦了以“拒絕低頭,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活動。
街舞社帶來的即興表演,拉開了活動的序幕。幾名同學戴上耳機、誇張的眼鏡和不同表情的面具拿著手機玩耍,演繹出生活中的手機“低頭族”被手機控制下的痛苦與歡樂。同學們還製作了一個鳥籠,裡面放著手機模型,諷刺了過度沉迷在虛擬世界的低頭族。活動最後,廣告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還宣讀倡議書,號召全體師生重視低頭族的危害。本次活動吸引了眾多師生參與,大家通過簽名的形式表達了遠離“低頭族”的決心。
此次活動讓大家意識到“低頭族”的危害,呼喚師生們抬起頭來,重視虛擬世界之外的真正情感,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
低頭族緊黏螢幕 當心高度近視遺傳下一代趕緊將你們的頭抬起來吧!
3C產品大量融入生活中,尤其是智慧型手機近兩年呈現爆炸性成長,可隨身攜帶的便利性,使得筆記型計算機也逐漸被取代,因此造就許多依賴手機成癮的「低頭族」。眼科醫師表示,長時間用眼的結果,不僅容易讓近視加深幾百度,而且高度近視患者,很可能會將近視遺傳給下一代!
高度近視指的是近視度數超過600度,這類患者通常是長時間專注在近距離的工作,比如說看3C產品的螢幕或書籍,過度使用眼睛的睫狀肌,使眼軸長度增長,導致近視度數快速加深。現在常見到很多青少年或學童拿手機看電影,或是玩線上遊戲。
眼科醫師陳逸川指出,發育中的眼睛無法承受高度使用負荷,度數很容易飆升,近年來觀察到學童高度近視比例不斷增加,除了課業壓力依舊繁重,加上經常使用計算機或手機也是原因。此外,如果父母親原本就有高度近視,下一代也很容易出現近視的遺傳體質。
高度近視的傳統治療會使用睫狀肌鬆弛劑,也就是常說的散瞳劑。因為工作中過度使用眼睛會導致度數暫時性增加,其實休息過後就能恢復,利用藥水可以強迫讓 睫狀肌放鬆。不過使用散瞳劑可能會出現其它問題,例如眼睛在白天接觸過多紫外線,容易產生畏光症狀,瞳孔散大以後會使眼壓升高,可能造成青光眼。另外,有 些有遺傳體質的高度近視者,對於散瞳劑的效果較不明顯。
目前有越來越多人選擇角膜塑型,利用夜間睡眠時配戴硬式隱形眼睛來矯正度數,這 種隱形眼鏡的鏡片內面有一圈圈的不同弧度設計。患者在夜間睡眠時間配戴此鏡片,可慢慢將角膜表面塑造出設定的弧度,角膜弧度改變以後,對於常要近距離用眼 的人,也能防止眼軸不會再增加,因此取代過去點散瞳劑的方式,達到控制近視的目的。
陳逸川醫師表示,通常近視600度的人至少要配戴角膜塑型鏡片兩週,就能達到白天不需戴眼鏡的效果。要注意的是,角膜塑型鏡片還是要注重清潔保養,不然跟隱形眼鏡一樣會有導致發炎感染的疑慮,需在專業眼科醫師監督下驗配,以確保其安全性和效果。
預防近視好的方式還是養成正確習慣,包括端正坐姿,眼睛距離書本或螢幕要有30公分的標準距離,維持30分鐘至少休息5分鐘的習慣,讓眼睛的調節肌肉能 充分休息,還有睡眠儘可能充足,不要熬夜看電視、計算機或手機。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莫過於我在你身邊,你卻在玩手機。
調查顯示,77%的人每天開機12小時以上,33.55%的人24小時開機,65%的人表示:如果手機不在身邊會非常焦慮。
這是一種病!“手機低頭族”,請每天留點時間給家人和朋友面對面的暢談吧!
拒接做低頭族
***1***凡事應講求度。合理使用手機,可以為生活帶來更多便利,但過度依賴,沉湎在手機的小世界裡,就會讓人們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讓人與人之間變得更加淡漠。
***2***不應該被手機所左右。手機雖是現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節制,必然給生活帶來麻煩,致使人際關係疏遠,甚至引發情感危機。
***3***低頭族,請抬起頭來。“低頭族”除了容易導致交通事故、損害身體健康外,長此以往會製造人際“溝壑”。不少人手機中的熟人、朋友成百上千,在現實生活中卻是“孤家寡人”,沒有一個可以傾心交流的人。
***4***喚醒自制力。如果因“低頭”淡漠了友情、親情,損害了身體健康,罪魁禍首不是手機,而是我們的自制力。要喚醒自制力,既需要自我警醒,也需要社會給予提醒。
***5***切莫被科技所“害”。 科技的發展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加便捷,如果不能正確應用,或許被科技所“害”。正確運用科技吧,現實世界總比虛擬世界真實和溫暖。
***6***不要患上手機依賴症。一味沉浸在虛擬世界裡無法自拔,會逐漸把自己封閉起來,和現實世界斷了聯絡,等到需要處理現實中的問題時,就會無所適從
在這個世界上,你要堅信沒有人比你更優秀,沒有人比你更成功,不要帶上“完美”的枷鎖,我們只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