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紀律底線培養高尚情操發言稿精選範文

  底線是做人的基石,是處世的最起碼準則。小編為你分享了,希望能夠幫到你。

  篇1

  紀律是黨的生命。黨的紀律保證理想信念宗旨,體現優良傳統作風,保障路線方針政策。無數案例證明,黨員“破法”,無不始於“破紀”。黨員守住了紀律,就不至於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全面從嚴治黨,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就是治本。黨的以來,系列重要講話,始終貫穿著從嚴治黨、嚴明紀律的要求,為管黨治黨確立了鮮明導向,為修訂黨紀處分條例指明瞭方向。

  《條例》於1997年試行,經過修訂後於2003年頒佈實施,對加強黨的建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隨著形勢的發展,其中不少條款已不能完全適應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需要。突出問題是:紀法不分,半數以上條款與刑法等國家法律規定重複;對政治紀律規定不突出、不具體,對違反黨章、損害黨章權威的違紀行為缺乏必要而嚴肅的責任追究;主要違紀情形針對的是黨員領導幹部,沒有覆蓋全體黨員。修訂《條例》要解決突出問題,體現黨紀嚴於國法、突出黨紀特色,使之成為管黨治黨的尺子、黨員不可逾越的底線。

  尊崇黨章,細化紀律。黨章是黨內根本大法,是管黨治黨的總章程。全面從嚴治黨首先要遵循黨章,用嚴明的紀律維護黨章,把黨章的權威立起來。修訂《條例》從全面梳理黨章開始,把黨章和其他主要黨內法規對黨組織和黨員的紀律要求細化,明確規定違反黨章就要依規給予相應黨紀處分。將原來以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等為主的10 類違紀行為,整合規範為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等6類,使《條例》的內容真正迴歸黨的紀律,為廣大黨員開列了一份 “負面清單”。

  突出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在黨的全部紀律中,政治紀律是打頭、管總的。不管違反哪方面的紀律,最終都會侵蝕黨的執政基礎,破壞政治紀律。當前,一些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對政治紀律認識模糊、思想麻木、意識淡漠。加強紀律建設,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永遠排在第一位。《條例》針對現階段違紀問題的突出表現,強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組織紀律,對反對黨的領導和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行為作出處分規定,增加拉幫結派、對抗組織等違紀條款,確保中央政令暢通和黨的集中統一。

  堅持紀嚴於法、紀在法前,實現紀法分開。在全面依法治國、依規治黨條件下,原《條例》最突出問題就是紀法不分,僅這一點就凸顯了修規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修訂《條例》堅持問題導向,做到紀法分開。凡是國家法律已有的內容,就不再重複規定,共去除70餘條與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法律法規重複的內容。在總則中重申黨組織和黨員必須自覺接受黨的紀律約束,模範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在分則中規定,凡是黨員被依法逮捕的,都應中止其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等黨員權利,凡是黨員幹部違法犯罪,除過失犯罪外,一律要受到黨紀處分,從而實現黨紀與國法的銜接。

  體現作風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最新成果。全面從嚴治黨,首先是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破的題,成效有口皆碑,必須馳而不息、堅持鞏固深化。《條例》將黨的以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方面的要求,轉化為紀律條文,體現了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不是一陣風。針對反腐敗鬥爭中出現的新問題,增加了權權交易、利用職權為親屬謀利等違紀條款。突出群眾紀律,新增了侵害群眾利益、漠視群眾訴求等違紀條款,對破壞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絡的行為作出處分規定,用紀律保障黨的宗旨。

  修訂後的《條例》適應全面從嚴治黨要求,體現了對依規治黨規律認識的深化,實現了紀律建設的與時俱進。《條例》是管黨治黨的一把戒尺、黨員的基本底線和遵循。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堅持底線思維,敬畏紀律,守住底線,防微杜漸,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篇2

  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以下簡稱《準則》和《條例》***堅持立德立規並舉、自律他律結合、高線底線呼應,把從嚴治黨的實踐成果轉化為道德和紀律要求,實現了黨內法規建設的與時俱進,體現了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相結合的科學理念,更加有利於促使黨員幹部由“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轉變。貫徹落實《準則》和《條例》,關鍵在於牢牢把握依規治黨、德法相依的深刻內涵,以嚴與實的精神推動職責歸位和執紀問責。

  一是提升道德境界。紀律不是萬能的。全面從嚴治黨,不僅要立規懲惡,更要立德向善,讓道德自律成為制度他律的重要補充。道德是內心的紀律,紀律是成文的道德,紀律只有執行在道德認同的軌道上,才能得到自覺遵守。《準則》緊扣廉潔自律主題,面向全體黨員確立“四個必須”“八條規範”的道德高標準,給出立德向善的“正面清單”,看得見、摸得著、夠得到。作為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始終擎起信仰的火炬、補足精神的鈣質,做到公私分明、崇廉拒腐、艱苦樸素、吃苦在前,用好手中權力,培育良好家風,塑造廉潔形象,向《準則》確立的高標準邁進;必須不斷改造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著力做好黨員拒腐防變的“主觀工作”,把黨的理想信念宗旨立起來、挺起來,築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壩。

  二是增強紀律意識。《條例》開列“負面清單”,堅持紀在法前、紀嚴於法,重在立規,劃出了一目瞭然的行為底線,能不能守住這條底線,是對黨員領導幹部的政治考驗。因此,必須切實加強對《條例》的學習和領悟,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心中要有數、界限要分明;必須堅持慎始慎獨慎微,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不折不扣地遵守黨紀,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越雷池,永遠守好第一道防線,就像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講的那樣,“即使獨立工作、無人監督、有做各種壞事的可能的時候,也不做任何壞事”,使守紀律講規矩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三是強化履職擔責。貫徹《準則》和《條例》,首先要明確誰負責、誰監督、誰執行,這就需要我們認真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 “兩個責任”。各級黨委必須牢固樹立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嚴重失職的意識,解決好不想抓、不會抓、不敢抓的問題,擔負起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常研究、常部署,抓具體、具體抓,種好自己的“責任田”。各級紀委作為黨內監督的專門機構,要進一步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從大量的具體事務中解脫出來,協助同級黨委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督促檢查下級單位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各項工作任務,集中精力抓好執紀監督主業,真正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錯位。當前,重點是以《準則》和《條例》為遵循,逐級完善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實施細則,列明責任清單,確保責任明確不漏項、貫徹執行有保障。

  四是堅持嚴抓嚴管。新修訂的《準則》和《條例》為監督什麼、如何執紀提供了一把標尺。必須把嚴的標準融入到黨員幹部的監督管理之中,安裝黨風廉政建設的 “電子眼”,發揮組織監督、審計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作用,推進黨務廠務公開,公佈重大事項和權力清單,實現監督內容全覆蓋、監督物件有重點、廉政風險可防控。必須堅持抓早抓小,把握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經常性地咬咬耳朵、扯扯袖子,小毛病輕處分,大問題重處理,真正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實現“懲處極少數”向“管住大多數”的轉變,實現“以法律為底線”向“以紀律為標尺”的轉變。

  知易行難,貫徹落實《準則》和《條例》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各級領導幹部必須以身作則、做好表率,以高於普通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始終保持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心態,吸取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謹慎用好手中的權力和影響力,切實管好身邊的同志和親屬,將守紀律講規矩貫穿工作始終。這樣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踐行《準則》《條例》就會在企業內部蔚然成風,全面從嚴管黨治黨就能真正落到實處。

  篇3

  近日,為黨員幹部做人做事劃出四條底線,下面是應屆畢業生網小編整理的最新訊息內容,快來查閱瞭解吧。

  一、法律底線

  法律體現國家意志,是全體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底線,更是黨員幹部的底線。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願的統一體現,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法律,黨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必須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這就是黨的領導力量的體現。黨和法、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高度統一的。我們就是要不折不扣貫徹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核心的依憲治國、依憲執政。2015年2月2日,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領導幹部要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帶頭遵守法律、執行法律,帶頭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謀劃工作要運用法治思維,處理問題要運用法治方式,說話做事要先考慮一下是不是合法。”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領導幹部法治意識比較淡薄,有的存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甚至徇私枉法等問題,影響了黨和國家的形象和威信,損害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領域的正常秩序。所有領導幹部都要警醒起來、行動起來,堅決糾正和解決法治不彰問題。

  要在法律之下行使權力。每個黨政組織、每個領導幹部必須服從和遵守憲法法律,不能把權力作為個人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的擋箭牌。要增強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摒棄人治思想和長官意識,切實做到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要始終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牢記法律紅線不可逾越、法律底線不可觸碰。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牢記,任何人都沒有法律之外的絕對權力,任何人行使權力都必須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並自覺接受人民監督。”他強調:“共產黨員永遠是勞動人民的普通一員,除了法律和政策規定範圍內的個人利益和工作職權以外,所有共產黨員都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這個問題不僅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是涉及黨和國家能不能永葆生機活力的大問題。”

  要學法懂法,維護法律權威。黨員幹部要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準確把握我們黨處理法治問題的基本立場。首要的是學習憲法,還要學習同自己所擔負的領導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弄明白法律規定我們怎麼用權,什麼事能幹、什麼事不能幹,心中高懸法律的明鏡,手中緊握法律的戒尺,知曉為官做事的尺度。指出:“領導幹部都要牢固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由法定、權依法使等基本法治觀念,對各種危害法治、破壞法治、踐踏法治的行為要挺身而出、堅決鬥爭。”

  二、紀律底線

  黨規黨紀體現著黨的理想信念宗旨,是管黨治黨的尺子,也是黨員不可逾越的底線;同時,所有黨員幹部還必須明白,黨規黨紀嚴於國家法律,要求更高,這是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黨的各級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不僅要模範遵守國家法律,而且要按照黨規黨紀以更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2015年10月12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條例》把黨章對紀律的要求整合成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群眾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開列負面清單,重在立規,劃出了黨組織和黨員不可觸碰的底線。

  黨內規矩既包含成文的規定,也包含一些未成文的黨的優良傳統和行之有效的習慣做法。2015年 1月,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指出:“黨的紀律是剛性約束,政治紀律更是全黨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政治言論、政治行動方面必須遵守的剛性約束。國家法律是黨員、幹部必須遵守的規矩。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也是重要的黨內規矩。紀律是成文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不成文的紀律;紀律是剛性的規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紀律的規矩是自我約束的紀律。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和工作慣例,經過實踐檢驗,約定俗成、行之有效,需要全黨長期堅持並自覺遵循。”

  守住紀律底線,首要的就是守住政治紀律底線。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遵守黨的政治紀律,最核心的,就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基本要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中央權威。在指導思想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關係全域性的重大原則問題上,全黨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守住紀律底線,就要尊崇和維護黨章。黨章就是黨的根本大法,處在黨內製度的頂層和塔尖,規定的是黨員和黨組織的價值準則和行為規範,是全黨必須遵循的總規矩。2012年11月16日,在發表的《認真學習黨章嚴格遵守黨章》署名文章中指出:“在各級黨組織的全部活動中,都要堅持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自覺學習黨章、遵守黨章、貫徹黨章、維護黨章,自覺加強黨性修養,增強黨的意識、宗旨意識、執政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切實做到為黨分憂、為國盡責、為民奉獻。”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強調:“每一個共產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都要牢固樹立黨章意識,自覺用黨章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政治規矩是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政治規則、組織約束、優良傳統和工作習慣。遵守政治規矩是講黨性、講政治的具體體現。2015年1月,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指出:“講規矩是對黨員、幹部黨性的重要考驗,是對黨員、幹部對黨忠誠度的重要檢驗。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維護黨的團結,堅持五湖四海,團結一切忠實於黨的同志;必須遵循組織程式,重大問題該請示的請示,該彙報的彙報,不允許超越許可權辦事;必須服從組織決定,決不允許搞非組織活動,不得違背組織決定;必須管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不得默許他們利用特殊身份謀取非法利益。”

  三、政策底線

  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黨的理論、意志、主張在治黨治國、執政理政上的具體體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一旦確立,服從和執行就是絕對的、無條件的。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全黨行動的準則,是黨的各級組織和黨員幹部不可違反、不可變通的底線。在中央黨校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指出:“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照辦,黨中央禁止的堅決杜絕,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

  守好政策底線,黨員幹部要不折不扣地學習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首先要學好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掌握做事的原則和方向。指出:“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這是領導幹部開展工作要做的基本準備,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養。不掌握這些,你根據什麼制定決策、解決問題呀?”其次要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能以區域性或個人利益來決定取捨,有利的就執行,不利的就不執行或變通執行。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我們既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懷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貫徹執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做好當前每一項工作。”

  守好政策底線,黨員幹部要增強黨員意識、宗旨意識、大局意識、看齊意識和責任意識,從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堅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維護政令暢通。在中央政治局2015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專題民主生活會上指出:“必須有很強的看齊意識,經常、主動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 思想上保持一致,就要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政治鑑別力和政治定力,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工作上保持一致,就要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堅決貫徹、自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落實中央的各項決策部署。不僅要吃透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更需要把中央精神轉化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轉化到推動具體工作部門、工作單位的發展理念、發展思路中去,為破解發展難點、解決發展難題提供依據。行動上保持一致,就要堅決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門保護主義、本位主義,不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切實做到令行禁止,表裡如一,言行一致。

  四、道德底線

  中國共產黨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對黨員和黨的幹部來說,不僅有明確的法律底線、紀律底線和政策底線,而且還有人民群眾心中的道德底線也必須堅守。由數千年中華文明積澱而成的一般性社會公德的就是黨員幹部必須堅守的道德底線,黨員、特別是黨的幹部的道德修養應在社會公德的一般性要求之上,應該成為普通大眾的道德標杆。

  “目失鏡,則無以正鬚眉;身失道,則無以知迷惑。”中華民族崇德尚道。做官先做人,做人先立德;“為官先修身,律人先律己”,德乃官之本,為官先修德。《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提出,中國共產黨全體黨員和各級黨員領導幹部自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黨員要“堅持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克己奉公”;“堅持崇廉拒腐,清白做人,乾淨做事”; “堅持尚儉戒奢,艱苦樸素,勤儉節約”;“堅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甘於奉獻。”黨員領導幹部要“廉潔從政,自覺保持人民公僕本色”;“廉潔用權,自覺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廉潔修身,自覺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說:“道德問題是做人的首要的基本問題。古人說: ‘百行以德為首’,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大量情況表明,道德情操與生活情趣是密切聯絡在一起的。許多腐敗分子走上犯罪道路,大多是從操守不嚴、品行不端、道德敗壞開始的。” 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時指出:“面對紛繁複雜的社會現實,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務必把加強道德修養作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課,以嚴格標準加強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贏得人心、贏得事業成就。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黨員幹部的教育、管理、監督,用好選人用人考德這根槓桿,引導黨員幹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實實幹事、清清白白為官。”

  黨員幹部必須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一系列道德規範來約束自己的言行,堅守最基本、最樸素的做人做事道德底線。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講修養、講道德、講廉恥,追求積極向上的生活情趣,養成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在當前複雜的社會環境下,各級領導幹部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正確選擇個人愛好,慎重對待朋友交往,明辨是非,克己慎行,講操守,重品行,時刻檢點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黨員幹部還要有官德,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實實做事。指出:“所謂官德,也就是從政道德,是為官當政者從政德行的綜合反映,包括思想政治和品德作風等方面的素養。” 2016年3月4日,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的民建、工商聯委員聯組會時提出新型政商關係,對官德進行了具體化和深化。他強調:“新型政商關係,概括起來說就是‘親’‘清’兩個字。對領導幹部而言,所謂‘親’,就是要坦蕩真誠同民營企業接觸交往,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情況下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多關注、多談心、多引導,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所謂‘清’,就是同民營企業家的關係要清白、純潔,不能有貪心私心,不能以權謀私,不能搞權錢交易。”

  明底線、守底線是黨員幹部修身正德、幹事創業的必修課。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指出:“只要能守住做人、處事、用權、交友的底線,就能守住黨和人民交給自己的政治責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線,守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底線是事物質變的分界線、做人做事的警戒線,不可踩、更不可越。黨員幹部必須牢固樹立底線意識,時刻牢記越過底線的嚴重後果,始終警醒自己堅守底線。所以,看完文章之後作為黨員的親們知道怎麼做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