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寫的一封信

  孩子在學習中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家長往往不能第一時間瞭解,此時,家長需要寫信給孩子的老師與之溝通。下面小編整理了家長致老師的一封信,供你參考。

  _致老師的一封信篇一

  S老師:

  您好!

  我是巳祺媽媽,請原諒我如此冒昧地給您寫信!孩子今天的數學作業幾乎全做錯了,她不知道“有餘數的除法”該怎樣計算,甚至不知道“商”後面的那個數字叫“餘數”。而我的方法她也是似懂非懂,雖然在我的引導下她改對了練習冊上的題,但獨立做題時她就又不會了,所以我把練習冊上她做過的題目全擦掉了。在我看來,與其在別人的幫助下完成作業,不如真正弄懂以後自己重新做!所以肯求您明天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再給巳祺講一下,謝謝您!

  關於今天為何出現這麼多的錯題,問過孩子之後得知是她上課在玩一種名叫“影印”的遊戲,根本沒有專心聽講,在這裡現向您說聲“對不起”,我以後會經常提醒她上課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如果您在課堂上發現她還有做小動作或玩耍的壞習慣,儘管批評她。

  但願這封信沒有打亂您的正常工作,祝您工作愉快!生活幸福!

  巳祺媽媽

  X.X

  _致老師的一封信篇二

  柴老師:

  您好!

  昨晚回來問孩子,說他們班語文100分的就十來個同學,98分以上的同學就二十多個。雖然說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以考試的一次成績來評判學生。但起碼能檢驗孩子們這個階段的學習情況。

  曾給老師打過電話質疑,您說:“孩子們在學校學習是很緊張的,要把學習的知識消化在課堂,掌握在學校。放學了,就留給他們充足的看書時間。還說學習雖然主要,但一個孩子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好習慣的養成,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們這次表現,證明老師說的沒錯,把要學的知識消化在課堂上。我替孩子感到慶幸,又遇到了一位指引他們正確學習的好老師。

  我還想對老師說, 孩子們已經四年級了,十來歲的孩子有了思想,他們懷念那個待他們如同自己媽媽的王老師,畢竟一起和他們走過了三年的春秋。他們也期待新的老師會一如既往地關注他們、關心他們。

  兩個多月,您和孩子們一起磨合,孩子和您對彼此肯定都有了新的認識,他們也漸漸喜歡上了您 ——這個美麗的老師,家長們也都在觀望著。

  上次開家長會的時候,數學老師說,四班的孩子普遍成績沒有三班好,紀律也不如三班,也許情況就是如此,我不知道對孩子們有沒有這麼說,我只是認為每個孩子,每一個小樹苗都是渴望茁壯成長的。在汲取知識的路上,老師的一句鼓勵、一聲表揚,能讓他更快前行、更自信。

  晨蒙有時候會和我說:“媽,今天老師表揚我了。說我反應快。”說話的時候,臉上盪漾的是快樂的笑容,心底一定也很快樂,在想著,要努力,要加油,要得到老師更多的表揚。

  由此可見,孩子們往往也是容易滿足的。孩子們一定也想換個輸贏。我相信,在您這個美麗老師的號召和帶領下,在您的辛勤耕耘下,會一起和孩子們收穫成功的喜悅的。相信孩子,相信自己!!

  囉囉嗦嗦的又說這麼多, 就不耽誤老師時間了。

  再見。

  晨蒙媽媽

  X.X

  _致老師的一封信篇三

  尊敬的許老師:

  你好。我是李林依的媽媽,今天很想與您請教一些孩子的教育方法;長期以來,總想讓孩子多學一些與教學有關的課外知識,同時還想提高其書寫水平。無論是強制灌輸或與她細心交流,最終結果收效甚微。從本質上講李林依是一個善良、乖巧的好孩子,在學校非常聽話,回到家卻總是對家長大相徑庭。主要表現有:

  1、聽寫內容已背下來,不按順序聽寫就強行寫上。例如,歡 ***歡迎***,聽寫成***歡呼***就說:老師沒教過。不願接受新知識。

  2、書寫態度還算認真,但不願意多練習,取得進一步提高。

  3、有時對家長大喊大叫,缺少尊重與溝通。特別是早上起床,家長有一點安排不到位,就開始發作,獨立性不強。

  4、親子閱讀,興趣不濃,僅限於完成作業,缺少理解,活學活用。

  今天,我看到了您的部落格《孝敬父母主題班會》,我非常感動。看到了您在孩子的德育教育中下了很深的功夫。作為家長我認為孩子不但要學會知識,更要學會做人,在知識和道德面前,我更側重於道德。“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此,我想就咱們班的《孝敬父母主題班會》提幾點想法:

  1、安排孩子主動與家長交流,讓家長真正瞭解孩子的心理,達到溝通默契。

  2、每天讓孩子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讓孩子發自內心的,不能流於形式。

  3、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整理玩具、打掃書桌、主動洗手洗臉,不要弄亂房間等等。

  4、定期讓孩子在班裡彙報家裡的學習、生活情況,例如,為父母做了哪些事?在家新學了哪些課外知識,有好的做法可以推廣表揚。

  孩子學會孝敬父母了,自然就聽家長話了,也變得懂事了,一切問題的根源就全部解決了。我們家長也就能更好的配合學校、配合老師的工作了,達到教育工作的“雙贏”。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粗淺想法,不正之處還望海涵,再次感謝您對李林依的關愛和辛勤的付出。

  XXX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