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向上向善的好少年黑板報
人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一個國家的力量,離不開精神的支撐;一個民族的進步,有賴於文明的發展。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些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相關資料1
相關資料拓展:作文
泱泱大國,禮儀之邦。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不僅可以增加讓人與人之間的友誼,還可以讓社會變得更加文明、美麗,更可以構造一副美好未來的新藍圖。
奮發向上,是一個人不斷地努力,超越別人的過程。詩人朱熹曾經寫過:“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古代,孟母為了孟子能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曾經三次舉家搬遷,孟子也最終成了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同一條歷史長河裡的匡衡,自小就很喜歡讀書卻無奈家裡很窮,柴米油鹽尚不能保證,但是匡衡通過給大戶人家當傭人、鑿壁偷光終於功成名就,名垂千古。這樣的例子在浩瀚的歷史星河裡可以說是數不勝數。我們在現實中也要向他們一樣,不斷努力學習,開拓視野,用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歷史發展的定律告訴我們,一個不思進取的人註定會被社會淘汰。
崇德向善就是指一個人要擁有優秀的品格。《弟子規》中經常提醒我們要尊師敬長,愛護兒童。這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都該去身體力行的:幫助工作了一天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父母叫我們時不要不回答,動作也不要太慢;當父母教育我們的時候要靜心去聽,並虛心改正錯誤。相傳孔融四歲時就知道把大的梨子分給哥哥和弟弟,而把小的留給自己,自小就知道尊老愛幼,難道我們六年級的學生還不如才四歲的小孔融嗎?在東漢時期,也有一個非常孝順的小孩叫黃香,他母親很早就去世了,這年冬天十分寒冷,黃香睡覺時感覺很冷,他一想到父親的床也一樣冷時就去給父親溫席,當父親發現時,就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
奮發向上,崇德向善,讓祖國變得更加美麗,讓社會變得更加文明,讓未來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於細微處行大道,做一個奮發向上,崇德向善的好學生!
相關資料2
相關資料拓展:作文
中國自古的文明禮儀之邦使多少自稱炎黃子孫的海外華僑為此而自豪。“奮發向上,崇德向善”成為了多少人們自我勉勵的話語。也更堅定的鞏固了有志青年要建設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美麗中國”的決心。
為了建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無數仁人志士上下求索,不懈努力。無數英雄犧牲了生命,染紅了五星紅旗。無數像正氣長存的民主鬥士—聞一多、“頭可斷而志不可奪”的革命者—方誌敏……等這樣的人們成為我們的光輝榜樣。對於這些歷史我們一定要銘記心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雷鋒。相信這句話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也有不少人說過要向雷鋒學習。可是有些話只是隨便說說而已,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明五禮,知五恥”一個人的道德修養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盞明燈。正所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中國自古就有禮儀之邦之稱,文明禮儀源遠流長。我們應該將自身的道德修養融入到個人,社會生活中,使人們在家庭中,擁有家庭美德,在社會中擁有社會道德。是對古代禮儀的尊重和繼承。
赫拉克特利曾說過“看不見的和諧比看得見的和諧更美”同學間的爭吵,父母間的爭吵,陌生人間的爭吵……每天反覆的上演著,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天天都要處在這種爭吵之中?不就是少了那一點點的寬容和理解嗎?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寬容和理解,那麼“爭吵”二字將會離開我們,永遠只出現在記憶中。
文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所追求的核心價值,是人們在豐富的物質生活基礎上對健康充實的精神生活的嚮往和追求,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人民素養的集中體現,是文化軟實力建設的重中之重。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文明程度,直接體現了整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最近幾年,中國人十分崇尚洋文化,可在外國人的眼中“崇尚”已經變為了“瘋狂”瘋狂搶購的奢侈品,草地上用中文寫著的“禁止踩踏”這一幕幕無不在提醒著我們中國的文明禮儀到哪裡去了?曾經有一個人說:“以前到外國去,你要買點東西,老闆看到你是中國人,會很熱情的對你說話。可是現在,你要買什麼老闆都對你愛答不理,不再像以前那麼熱情。”可見這麼多年,我們中國人給他們留下的印象是越來越不好。
民主是要人民來當家做主的政治制度,是體現人民至上和人民主體的家主和追求,既是全人類共同追求的政治思想,更是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價值目標。1954年開始實施的全國人大代表會議標誌著人民真正當家做主的時代已經來臨。擺脫了統治者對全國統一的統治。
中國要成為發達國家還要繼續改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我們每個人都要知榮知恥,不要再給中國貼上“不禮貌”等標籤了。希望我們能夠樹立明禮知恥的社會風氣,努力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