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太極拳為什麼要半蹲

  太極拳是老人們很喜歡的一種運動方式,老人練太極拳的好處有很多,那麼,?下面就由小編為您介紹。

  

  1、

  低重心運動要適宜太極拳特有的運動形式是膝關節始終處於半蹲姿勢,下肢運動負荷比較大,長時間、低重心的運動,很容易造成膝關節軟骨、韌帶損傷,引起疼痛。因此,在打拳過程中,不要過分追求“太極步伐”的低重心行拳姿勢,可把重點放在“走架”和精、氣、神的統一上。

  時間不要過長練習時間也不宜過長,套與套之間要有一定的休息,不要把一套拳連續打好幾遍。

  2、打太極拳要做好準備活動

  作好準備活動在正式練拳之前,應做好準備活動,適當慢跑、徒手操使身體微微發熱,再適當壓壓腿、拉拉韌帶,做幾次半蹲起,尤其要把膝、踝關節充分活動開。

  從簡單入手剛學太極拳時,最好是從簡單的入手,即先學簡化的太極拳,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後,掌握了動作要領,才可以過渡到學習傳統的太極拳。

  3、太極拳給我們的身體帶來的效益很多

  增加神經系統的靈敏性——練太極要「心靜意定」,練拳時必先令大腦皮層休息***心靜***,將協調全身內外器官機能的任務交由中樞神經系統***意定***執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靈敏性。

  暢通經絡、血管、淋巴及迴圈系統——因練太極拳的時間不會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帶氧運動一樣,能使血氣執行順暢。練了若干時間,會察覺有指尖麻軟發痺、關節微響、針刺、腹鳴等感覺。根據中國醫學理論認為這是經絡暢通的反應。透過摟拗屈膝絞轉等運動,動脈血管得到適量擠壓及放鬆,能使血液加速執行,增加氧氣的供應,也促進了淋巴系統的新陳代謝,加強了個人的抵抗力。

  改進柔韌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極拳多以慢速走圓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運動,加上重心交替變換,執行動作又多摟、拗、絞轉,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動如下勢、蹬腳等式子,能改善各關節的柔韌度。

  打太極拳有助於防治痔瘡

  太極拳中有“斂臀提肛”這一要求,結合痔的成因,在練拳中悟出一個道理:肛門、會陰部分是人體薄弱環節,這裡血流緩慢,通過針對性的“斂臀提肛”,就會加速它的血液迴圈,靜脈血就不易淤積,也能改善軟組織的功能,起到防治痔瘡的體療作用,這和“流水不腐”是同一個道理。

  做法是:

  開腿站立,思想要靜,全身放鬆,尤其要儘量放鬆臀部和腰部肌肉,輕輕使臀部肌肉向外向下舒展,然後再緩緩下蹲,輕輕向前、向內收斂,就象用臀部肌肉將骨盆包裹起來,有用臀穩穩托起小腹的感覺。吸氣時,再輕輕放鬆。這樣一緊一鬆,直到肛門周圍有火辣辣發熱感或疲勞感為止。

  按上述要求,結合太極拳的套路進行反覆練習。

  基礎差的,可先進行單式練習。如起勢、野馬分鬃、雲手等,逐個式子練熟之後,再練整套。它的動作規律是:“起吸收肛”,“落呼鬆肛”,動作輕緩,意守患處。

  不會打太極拳的,可按上述要求採用馬步前推掌,再向左右分掌或推掌。

  老年人練太極拳的環境要求

  陽光和空氣一般在陽光斜射時練習較好。在夏季,體弱者更應避免在直射光線下練習。空氣越新鮮越好。空氣汙濁,多含二氧化碳、菸灰、塵埃、細菌等物,吸入肺內是不利健康的。霧天練拳要避開空氣汙染的地段。

  地勢在練習太極拳時要選擇鬆軟、平整一些的場地,如草地、塑膠場地、泥土地等,如果在較硬的場地上鍛鍊,就一定要穿柔底的鞋,減緩地面對腳、踝、膝等關節的撞擊力。

  初學者和體弱有病者最好在平坦寬敞的地方練拳,以便立穩。熟練後地面不平坦也可以練習,這對腳的適應力還有好處。

  此外,環境幽靜容易做到精神集中、情緒鎮定。這對初學者尤為重要,因為初學者最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干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