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為什麼要練襠勁
眾所周知,練太極拳十分重視襠勁,因為襠跨居於人體中間部位,上下轉關連線樞紐。那麼太極拳襠勁怎麼練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太極拳襠勁怎麼練,看看吧。
?
太極拳襠的作用與要求所謂襠部,即會陰部位,也是指兩胯根中間的部分。研究襠的作用與要求,不能孤立地看待,它是人體結構一個組成部分,與腿、脊、胯緊密相連,腰部旋轉與它的轉動是分不開的。
太極拳所強調腰檔勁,實際上是腰胯聯合發出的勁。胯開而襠圓,胯轉即襠轉。腰與胯的旋轉必須是一致的。那麼,腰襠的旋轉也是一致的。如果襠部轉動不靈,腰軸旋轉的靈活性就勢必受到影響,力由脊發就會受阻,發力大大減弱。
襠的技擊作用尤為重要。拳諺日:“襠內自有彈簧力,靈機一動鳥難飛。”其理是對襠功的讚揚,也是提出訓練襠部的要求。對襠部訓練要求嚴格。其理有:開襠,合襠,擰檔,扣襠,鬆襠,提襠,圓襠,虛襠等。
1、舵手作用
太極拳技擊要求“力由脊發”。怎樣力由脊發呢?練拳時要做到:虛靈頂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塌腰落胯,開襠合襠。完成此理,脊椎骨自然垂直,脊軸從上到下。頭部百會穴上頂,勁領意濃,中間命門穴後撐,確定主弓襠內會陰穴上託照應,形成軀幹整體勁,沉著鬆靜,專注一方。
若要技擊定向,襠口似舵手,就能確定方向,腰襠的轉運是有規律的,根據技擊目的而定。擊發時,利用輪軸加速,從切線丟擲,曲中求直,直射擊點。
2、穩定重心
襠的開合,圓轉是穩定重心的關鍵。襠開即胯開,胯間坐骨之上的恥骨平行伸展。不論是實步,還是虛步,特別前後的弓步,要求兩足踩在川字兩端,要使襠部有橫向開合,胯與肩應同寬為佳。這樣上肢的重量,通過圓襠的轉盤纏絲旋轉,內氣導人兩腿,屈膝,勁貫實足,與大地吸合,這樣樁步更加穩固。
注意下襠勁和氣沉丹田的動作協調一致。通過收臀、提襠、合襠之作用,小腹部更加充實,經過襠的虛實變換,圓轉襠部,巧妙地移換重心,使小腿肩負體重,另一腿為彌補面積而用。這樣就形成太極活面積,即隨平隅面積。進攻與防禦,能充分發揮腿的技能,技擊立於不敗之地。
3、下肢技擊
襠的鬆活圓轉是下肢進攻的軸根。襠有力的圓轉,可以破壞對方的樁步,配合上肢可以用胯打,臀擊。或用腳跟為軸指尖的外撇里扣,打動對方的樁步,其作用就是擰襠。合襠提膝,既能用膝頂克對方的襠部,也可以用膝護襠之法。下肢軸心在襠,掃堂腿,擺蓮腳,踢腳,蹬踹都是襠的作用。合襠逆纏勾掛,沉襠勁貫足底,用跺踩進攻技擊對方關節與腳面。
4、爆發力量
太極拳講的技擊全憑腰襠勁,實際是靠襠部的快速旋轉作用。襠是上下肢的重要樞紐。它起到活輪盤功能。技擊時,圓轉出方,利用圓轉加速,擊時走切線,可以像連珠炮似的發勁。
襠的旋轉是在沉肩垂肘,塌腰落胯,內氣蓄丹,勁力存放在實腿的襠部之上,這是技擊前的準備動作,擊時轉襠,下肢纏絲屈膝紮根,借大地的反作用力,勁起足跟,逆行氣上行,擰襠,腰脊發力,全身緊合一體,內氣充滿在武器之內,然後從氣頭直射衝出,擊到對方背向及要害部位,這樣的力度,能擊倒擊傷對方。
5、引化技能
襠的引化技能,技擊家們有共同認識,引化力全憑襠的輪盤巧轉,解化擒拿,借力捋拽靠的襠部變化。引化時腰部鬆活塌下,氣沉丹田,體重巧妙地移放到不受力的膀襠之上,接觸點棚勁不丟並有吸合功能。擰腰襠要疾速,既能穩定自身的重心,又能蓄力拉弓,既能改變對方進攻方向,又能使對方背空。
這就是推手中“引進落空合即出”的襠的轉換作用。襠部的引化,要先於胸手的引化。久練襠功,就可以具備“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技能。
太極拳襠勁怎麼練?
怎樣訓練襠勁呢?先知其做法,然後單項訓練,綜合走架,推手檢驗。
太極拳要求圓襠,虛襠,開襠,合襠,擰襠,扣襠,鬆襠,提襠等,對於以上要求,不能固定地,孤立地理解它,應辯證地理解它。
所謂襠貴圓,又要虛的做法。太極拳運動要求始終保持襠圓撐,不可夾住像人字形的尖襠,尖襠不利於技擊,它轉動不靈,重心不穩,常被人所制。所謂圓襠,就是開與合襠的組合形式,兩胯根放鬆撐開使恥骨平行伸展,襠口圓活在於意。形先開而意再合。形的胯膝向兩邊放開,而定勢時,形不動而意示兩膝胯空間對應相合。這樣襠部自然圓撐。襠開在心意。動作距離大小,不能決定襠部的開合,不會開者,腿雖岔為3尺寬,襠照樣不開。關於襠的開合都有形意兩種。襠的虛實是根據進攻的目的而定的。一般來說,實腿胯根為實,虛腿胯根為虛,腰的變換虛實與襠的虛實變換必須密切配合,動作協調一致。腰襠變換要鬆活,這樣上下肢動作才能靈活而不呆滯,丹田內氣不鼓盪也是與襠活有關的。
提襠與鬆襠,也應是辯證的,動勢時要鬆襠,開襠。這樣有助於腰部的圓轉鬆活。靜勢時,應提襠,合襠,長強穴上提,臀部收斂上託,有助於內氣團聚。不論是前後弓步,還是左右弓步的定式,膝關節都要微向內合,用意而形不動,兩膝前後、左右互相呼應,配合檔撐開撐圓,這叫做“閤中寓開”,使得下體沉著有力。襠產彈簧力,也是以膝護襠之法。
1、站無極
兩腳開立,與肩同寬,兩手自然下垂,頭項中正,下頜微收,舌抵上顎,口微閉,眼微合,取自然站立之勢。放鬆思想,採用默唸法依次放鬆頭、頸、胸、背、肩、肘、手,接著依次放鬆頭、頸、胸、背、腰、跨、膝、足,做到虛靈頂勁,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身正體鬆。
2、拔井繩
心安體靜後,鬆腰活跨,兩跨微微外撐,兩膝微屈,屈蹲的角度以120°—135°為宜,尾閭微翻,虛擬百會、會陰一線穿,身正體鬆,兩眼平視前方,不可左右掃視,兩臂自然下垂於大腿內側,然後,身體向左微微旋轉,旋轉的角度以45°—60°為宜,左跨上提,左膝上拉做順纏,左手沉肩墜肘,沿左腹股溝微提拉做逆纏,同時,右跨下落,右膝下拉找右腳大拇指做逆纏,右手沉肩墜肘,沿大腿內側微下落做順纏,接上動,身體微微向右轉,左跨下落,左膝下拉做逆纏,左手沉肩墜肘,沿左大腿內側微下落做順纏,右跨上提,右膝上拉做順纏,右手沉肩墜肘,沿右腹股溝微提拉做逆纏。
身體左右旋轉之間要求做到,兩眼平視前方,不可左右搖頭晃腦,兩肩圍繞虛擬中軸線***百會穴—會陰穴***隨左右兩跨和兩膝的提落而轉動,不可刻意動肩,更不可左右遊蕩,兩膝一提一落之間不可過腳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