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和平的黑板報圖片和文字

  人類的希望像是一顆永恆的星,烏雲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別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個理想,一個夢,它是萬人的願望。那麼你知道有關和平的黑板報該怎麼做嗎?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一些關於和平的黑板報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關於和平的黑板報圖片1

 
 關於和平的黑板報圖片2

 
 關於和平的黑板報圖片3

  關於和平的黑板報相關資料1:和平的傳說故事

  佛陀在世的時候,舍衛國的波斯匿王同摩竭陀國的阿闍世王,因互相疑忌,接連發生過幾次戰爭,最後,波斯匿王戰勝了,並且活捉到阿闍世王,心裡非常歡喜。但是他對怎樣處理阿闍世王這個問題感到困難。因此,他就帶領阿闍世王到給孤獨園去見釋迦牟尼佛。波斯匿王對佛說,阿闍世王雖然暴虐好戰,但是他的父親同我很好,假使他能悔過自新,我也可以考慮放他回國。波斯匿王的談話反映了他是主張寬大處理的。佛對波斯匿王這個意見除表示歡喜讚歎,並對他進行了以下開導:

  戰爭是人類最痛苦的事情,使不可估量的財富受到損失,使許多寶貴的生命遭受犧牲。和平是人類最快樂的事情,不但保障人民的安全生活,而且促進國家的建設繁榮。不要戰爭,需要和平,這是人民的普遍呼聲。你不應以戰勝者自居,應以協商精神來恢復和平,維持和平!

  波斯匿王聽了佛的懇切開示,認識到戰爭是殘殺人類的一件痛苦的事情,兩國恢復和平是人民一致希求的樂事,因此,就決定放阿闍世王回國去。同時,好戰的阿闍世王經過這次戰敗的嚴重教訓,並受到佛陀的開導,一方面對佛陀的和解感到慈悲溫暖,另一方面對波斯匿王也從此釋嫌言好了。

  關於和平的黑板報相關資料2:關於和平的故事

  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的地方,這裡江水湍急,日夜咆哮,兩岸懸崖峭壁,怪石磷峋,戰國時這裡曾出過一位著名人物,那就是屈原。

  王昭君出生時正值漢朝的輝煌盛世,百姓豐衣足食,但秭歸這裡比較荒僻,王昭君的父親,帶著兩子一女,和妻子一道,耕種小得可憐的幾塊山坡地,種些雜糧維持生計,仍然過著勉強溫飽的艱苦生活。有時還要替溯江而上的船隻拉縴貼補家用。

  生活雖然清苦,但全家和樂,與世無爭,更重要的是能夠始終保持先人的傳統,沒有忘記她們也曾是受人尊敬的詩禮門第。王昭君有一個哥哥叫王新,有一個弟弟叫王颯,出力的活兒輪不到她,她除了跟著母親嫻習女紅之外,更在父親的督促下讀書習字,雖然生長在窮鄉僻壤,卻饒有大家閨秀的風範。

  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年當二八,仿如空谷幽蘭,自然被選入宮。

  從全國各地挑選人宮的美女數以千計,皇帝無法—一見面,首先由畫工毛延壽各畫肖像一幅呈奉御覽。出身富貴人家,或京城有親友支援的,莫不運用各種管道賄賂畫工,惟獨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無力賄賂,也不屑於欺瞞天子,使毛延壽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她畫得十分平庸,而且更在面頰上點了一顆碩大的黑德,等到漢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畫像時,嫌惡之餘,更以為她是個不實在的女人,因此,五年過去了,她仍是個待詔的宮女身份。

  五年的時間不算短,與現在讀一個大學本科的時間還要長一點。王昭君除了擔負一些宮中的輕便工作之外,有太多的餘暇來讀書寫字,唱歌跳舞,研習音律與繪畫,不斷充實自己,磨練自己。然而午夜夢迴,不免倍感悽清與孤寂,花樣的年華一寸一寸地消逝,不知究竟何時才有出頭之日,又如何上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又是落葉迷徑,秋蟲哀鳴的深秋季節,冷雨敲窗,孤燈寒衾最易惹人遐思。想起西陵峽中的江水,更想起一家五日歡樂團聚的時光,愁思如麻。信手拿過琵琶,邊彈邊哼,唱不盡的是鄉愁:

  一更天,最心傷,爹孃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裡,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孃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裡,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痴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裡,苦難當,悽悽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淒涼。

  五更裡,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裡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這就是有名的《五更哀怨曲》。滿腔幽怨,無限感傷,混合著濃重的鄉愁與一絲絲的憧憬。

  王昭君無聲無息地打發著漫漫的長夜和日復一日的白晝,意志消沉,“自嘆人生皆有定。”然而,事實上命運總是在“有定”中包含著“無定”,漢元帝竟寧元年,南匈奴單于呼韓邪前來朝覲,王昭君的命運無意間起了突破性的變化。

  中原正是春暖花開的三月,塞外猶是寒風凜冽的季節,真個是“馬後桃花馬前雪,教人如何不回頭。”王昭君終於在漫漫長路中病倒了,只得暫時停止前進,養病期間,她想起了父母兄弟,也想到了曾和她纏綿三天三夜的大漢皇帝,於是挑燈披衣,儒淚和墨,向漢元帝寫信:

  臣妾有幸得備禁臠,謂身依日月,死有餘芳,而失意丹青,遠適異域。誠得捐軀報主,何敢自憐?惟惜國家黜陟,移於賤工,南望漢闕,徒增愴絕耳。有父母有兄弟,惟陛下少憐之!

  出了雁門關,匈奴大隊騎士、氈車、胡姬前來迎迓,抵達王庭之日,但見平沙雁落,黃塵滾滾,牛羊遍地,無邊青草。一座座帳篷中,張燈結綵,歡騰達旦,呼韓邪單于封她為寧胡閼氏***亦即安寧胡地的皇后***,百般遷就,以博取她的歡心。然而胡笳悲鳴,駿馬賓士,飲腥食羶,異邦風月,使王昭君總是對故國充滿思念之情。所謂:

  漢使回朝頻寄語,黃金何日贖娥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裡時。

  王昭君出塞以後,漢元帝依照她的意思,把她的父母兄弟一齊接到長安,賜宅賜田,妥善安置。而呼韓邪自得漢廷絕色美人之後,心中大為高興,整天置酒作樂,並遣使致送大批玉器,珠寶及駿馬,以報答漢天子的特別恩遇,甚至上書願保境安民,請罷邊卒,以休天子之民。漢宣帝在看了郎中侯應上奏的“十不可”之後,謝絕了他的這一好意。

  就在王昭君抵達匈奴王庭三個月後,漢元帝在思念與懊惱的前提下,懨懨病榻,拖到初夏時節,竟在榴花耀眼中崩逝。

  第二年,即漢成帝建始元年,王昭君為呼韓邪單于生下一子,取名伊督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又過了一年,老邁的呼韓邪去世,這年王昭君二十四歲。

  大閼氏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了單于的職位,依照匈奴的禮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年輕的單于對王昭君更加憐愛,夫妻生活十分恩愛甜蜜,接連生下兩個女兒,長女叫雲,次女叫當,後來分別嫁給匈奴貴族。

  雕陶莫皋與王昭君過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這時是漢成帝鴻嘉元年,王昭君已經三十五歲,正是絢爛的盛年,不必再有婚姻的絆系,好整以暇地參予匈奴的政治活動,對於匈奴與漢廷的友好關係,著實產生了不少溝通與調和的作用!

  王昭君的兄弟被朝廷封為侯爵,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與妹妹見面,王昭君的兩個女兒也曾到長安還入宮侍候過太皇太后,這位太皇太后就是漢元帝的皇后,她有個著名的侄子王莽,先謙躬下士博取虛名,後玩了一套所謂堯、舜、禹時代的“禪讓制”,奪取西漢政權,建立“新”。可惜匈奴單于認為“不是劉氏子孫,何以可為中國皇帝?”於是邊疆迭起,禍亂無窮。

  眼看自己創造的和平歲月毀於一旦,王昭君在幽怨悽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

  漢朝與匈奴的關係: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單于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奭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于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于。郅支單于一死,呼韓邪單于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于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

  毅然出塞: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裡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字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則擇日讓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于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悔恨不知畫中人: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和番救國: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于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于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維持了六十多年的和平。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于去世後,她又「從胡俗」***※收繼婚制***,再嫁給呼韓邪單于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牴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我國古典文獻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