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文明禮儀手抄報

  文明禮儀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範,也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禮儀能使師生、生生間的關係更加和諧、融洽,使校園文明之風更加濃厚。做文明禮儀手抄報能夠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名人名句

  1、德必報,怨不仇。——趙謙

  2、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3、不學禮,無以立。——孔子

  4、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舊唐書

  5、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張衡

  6、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孔子

  7、彬彬有禮的風度,主要是自我剋制的表現。——愛迪生

  8、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孝經

  9、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圖一

  圖二

  圖三

  2:古人見面的禮儀

  作為禮儀之邦的我國,古代人們相互見面時,有許多不相同的的禮節。

  揖: 拱手行禮,是為揖。這是古代賓主相見的最常見的禮節。揖讓之禮分為三種:一專用於沒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微向下;二專用於有婚姻關係的異姓,行禮時推手平而致於前;三專用於同姓賓客,行禮時推手微向上。

  長揖:這是古代不分尊卑的相見禮,拱手高舉,自上而下。

  拱:古代的一種相見禮,兩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如“子路拱而立”***《論語》***。

  拜:古代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古之拜,只是拱手彎腰而已,兩手在胸前合抱,頭向前俯,額觸雙手,如同揖。如《孔雀東南飛》中的“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這兒的“拜”就是焦仲卿對母親行的這種禮節。後來亦指將屈膝頓首、兩手著地或叩頭及地稱為“拜”。如《鴻門宴》中的“噲拜謝,起,立而飲之”,這兒的“拜”應是這種跪拜禮。

  拜手:古代的一種跪拜禮。行禮時,跪下,兩手拱合到地,頭靠在手上。《周禮》中作“空首”;也作“拜首”。如“ 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屈原***節選***》***。

  再拜:拜兩次為再拜,表示禮節之隆重。如“謹使臣良奉白璧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鴻門宴》***。過去書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頓首:跪而頭叩地為頓首。“頓”是稍停的意思。行禮時,頭碰地即起,因其頭接觸地面時間短暫,故稱頓首。通常用於下對上及平輩間的敬禮。如官僚間的拜迎、拜送,民間的拜賀、拜望、拜別等。也常用於書信的開頭或末尾。如“……丘遲頓首”***《與陳伯之書》***。

  稽首:古代的一種跪拜禮。 跪而頭觸地作較長時間停留為稽首。“稽”是停留拖延的意思。行禮時,施禮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於地,頭也緩緩至於地,手在膝前,頭在手後。頭在地必須停留一段時間。稽首是最重的禮節,常為臣子拜見君王時所用。如“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釁鼓,使歸就戮於秦。”***《崤之戰》***。

  古人的這些禮節在我們今天看來,已經是繁文縟節。但是,瞭解它們之間的區別 ,倒也能讓我們學到不少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