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主題

  讀書是獲取資訊,增長智慧和培養個性品德的重要途徑。學習不限於讀書,但讀書是學習的基礎,要獲取知識,就離不開讀書。讀書手抄報該怎麼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讀書的名言

  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2、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6、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7、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1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圖一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圖二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圖三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圖四

  關於讀書節的手抄報圖五

  關於讀書的典故

  開卷有益

  出處:宋?王闢之《繩水燕談錄?文儒》太宗日閱《御覽》三卷,因事有閥,暇日追補之,嘗曰:“開卷有益,朕不以為勞也”。

  釋義:“開卷”就是翻開書,表示讀書。比喻讀書有好處。

  故事: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時候,各地還存在著一些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的任務,直到他的弟弟趙光義當皇帝后才完成。趙光義即位後改名趙光靈,史稱宋太宗。宋太宗統一全國後,立志巨集揚傳統

文化,下令整理各種古籍。同時,又重視各種古代文化資料的收集。在太平興國年間***976—983年***。下令編纂《太平廣記》、《太平御覽》和《文苑英華》三大類書,從而為儲存和發揚我國的文化遺產,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太平御覽》中引用的古書,十之七八現在已經無法看到了。所以,又可以說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識的總彙。這部書原名《太平編覽》。編成後,宋大宗對它非常重視,規定自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後全部看完;因而改名為《太平御覽》,意思是太平興國年間皇帝親自閱讀的書。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經常因處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計劃閱讀這部書,於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補讀。侍臣怕他讀得時間太久,影響身體健康,太宗說:“只要翻開書卷閱讀,就會有收益,所以我不覺得疲勞。”

  韋編三絕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

  釋義:“韋”是熟牛皮;“韋編”指用牛皮繩編連起來的竹簡書。“三”是概數,表示多次;“絕”是斷的意思。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後人用“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加以概括。用來形容讀書刻苦勤奮。

  故事: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