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如何形成的

  石油是由地殼內本身的碳生成,與生物無關,可再生。具體形成石油的過程你瞭解嗎?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石油形成的過程

  生物成油理論***羅蒙諾索夫假說***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萬年的時間,在現今已發現的油藏中,時間最老的達5億年之久。但一些石油是在侏羅紀生成。在地球不斷演化的漫長曆史過程中,有一些“特殊”時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動物死亡後,構成其身體的有機物質不斷分解,與泥沙或碳酸質沉澱物等物質混合組成沉積層。由於沉積物不斷地堆積加厚,導致溫度和壓力上升,隨著這種過程的不斷進行,沉積層變為沉積岩,進而形成沉積盆地,這就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質環境。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像煤和天然氣一樣,是古代有機物通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按照這個理論石油是由史前的海洋動物和藻類屍體變化形成的。***陸上的植物則一般形成煤。***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這些有機物與淤泥混合,被埋在厚厚的沉積岩下。在地下的高溫和高壓下它們逐漸轉化,首先形成臘狀的油頁岩,後來退化成液態和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由於這些碳氫化合物比附近的岩石輕,它們向上滲透到附近的岩層中,直到滲透到上面緊密無法滲透的、本身則多空的岩層中。這樣聚集到一起的石油形成油田。通過鑽井和泵取人們可以從油田中獲得石油。地質學家將石油形成的溫度範圍稱為“油窗”。溫度太低石油無法形成,溫度太高則會形成天然氣。

  實際上,這個假說並不成立,原因是即使把地球所有的生物都轉化為石油的話,成油量與地球上探明的儲量相差過大。

  非生物成油理論

  非生物成油的理論天文學家托馬斯·戈爾德在俄羅斯石油地質學家尼古萊·庫德里亞夫切夫***Nikolai Kudryavtsev***的理論基礎上發展的。這個理論認為在地殼內已經有許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氫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氫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輕,因此沿岩石縫隙向上滲透。石油中的生物標誌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熱的微生物導致的。與石油本身無關。在地質學家中這個理論只有少數人支援。一般它被用來解釋一些油田中無法解釋的石油流入,不過這種現象很少發生。

  石油的成分

  物質成份

  原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質***這是其主要成分***、膠質***一種粘性的半固體物質***、瀝青質***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體物質***、碳質***一種非碳氫化合物***。石油是由碳氫化合物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質液體。天然氣是以氣態的碳氫化合物為主的各種氣體組成的,具有特殊氣味的、無色的易燃性混合氣體。在整個的石油系統中分工也是比較細的:構成石油的化學物質,用蒸餾能分解。原油作為加工的產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蠟、瀝青等。嚴格地說,石油以氫與碳構成的烴類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種烴,全都是煤氣。

  元素組成

  石油主要是碳氫化合物。

  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組成石油的化學元素主要是碳***83% ~ 87%***、氫***11% ~ 14%***,其餘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屬元素***鎳、釩、鐵、銻等***。由碳和氫化合形成的烴類構成石油的主要組成部分,約佔95% ~ 99%,各種烴類按其結構分為:烷烴、環烷烴、芳香烴。 一般天然石油不含烯烴而二次加工產物中常含有數量不等的烯烴和炔烴。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對石油產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應儘量除去。

  石油的加工

  隨著《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和《“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的出臺,我國加大了煉油領域的落後產能淘汰力度。下半年,我國仍將會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控制高耗能產業,淘汰落後產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石油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預計全年精煉石油產品製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為2000.5 億元,同比增長19.7%,增速較上半年下降1.0 個百分點。其中,3 季度投資額約為600.4 億元。

  下半年,我國石油加工業經濟增長面臨著很多不確定和複雜因素,但仍可繼續保持平穩執行態勢,但增速有所放緩。預計全年精煉石油產品製造業產品銷售收入將達到3.46 萬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較上半年下降0.4 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將保持較快增長,達到105.4 億元。

  3 季度,隨著夏季用油高峰的到來,工業行業、人們日常生活等用油需求將有所回升,而且成品油價格的新形成機制使國內成品油價格變動更接近國際油價變化,企業能夠隨時靈活地調整生產計劃。預計3 季度,精煉石油產品製造業產品銷售收入實現環比增長,將達到8862.9 億元;利潤總額將達到27.6 億元。

石油的成因與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