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對內分泌功能的影響

  人由於過度的緊張會造成內分泌功能紊亂,太極拳在心境情緒上的良性調控,首先改善了由於緊張造成的紊亂。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練太極拳使人的植物神經系統穩定,內分泌功能增強,使免疫系統功能也得到增強。許多女士在練習太極拳後面部氣色、斑點會有明顯的改善,這就是在練習太極拳過程中運用太極拳學的陰陽原理調整了人體內部的迴圈系統。從而改善人體內分泌失調或內分泌功能紊亂。

  太極拳鍛鍊中很重視丹田的作用,有“意守丹田”“丹田內轉”“氣沉丹田”等練法,內分泌系統也主要集中在腹部丹田位置,意念的執行和內氣的執行對人體的內分泌功能都有改善。


  延伸閱讀:

  太極拳中的調息

  中國傳統養生術的最早形式之一是導引,通過肢體的宣導來健身。太極拳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導引術的內涵,從健身的角度可以說,太極拳也是一種導引術。

  導引的一大特點,是與吐納的有機結合,就是以呼吸調節配合動作。

  太極拳的調息就是呼吸的調節,把呼吸作為健身的一種方式加以調整,把調節呼吸和調節身體的其他功能結合起來。

  太極拳的呼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自然呼吸,一種是腹式呼吸。自然呼吸是以拳式為主導,不去過分關注呼吸,以自然舒適的原則使呼吸與拳式動作相配合。腹式呼吸是在呼氣、吸氣的過程中有意識地以腹部的收縮相配合,形成腹部橫膈肌的升降活動,這樣就會擴大或縮小肺部的體積容量。解剖和生理學說明,人的呼吸靠胸肋的開闔和橫膈肌的升降活動來完成,而橫膈肌的升降所促進的呼吸量,遠大於胸肋開闔所得到的呼吸量。所以腹式呼吸能取得更多的新鮮空氣。

  空氣是人的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的特徵,營養物質之所以能化為能量,是依靠氧化才能進行的。所以,人體吸入氧氣充足與否,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水平,特別是人的大腦,如果嚴重缺氧幾分鐘就可以發生不可逆轉的變形和壞死現象,造成對生命的嚴重損害。太極拳的自然呼吸和腹式呼吸都要求做到細、勻、深、長,都是有節奏地有規律地呼吸大量的空氣,並且通過緩慢的運動,形成氣息在體內的充分交換,促進生命活力。

  腹式呼吸還有一個作用,就是通過橫膈肌比較大幅度的活動,對胸腹腔的臟器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這些臟腑迴圈旺盛。橫膈的運動,還加強了血液及淋巴迴圈,可以使心臟冠狀動脈反射性的擴張氧化與還原作用加強,增加了心肌的影響,為有效地預防各種心臟疾病及動脈硬化創造了良好條件。

  調息是太極拳的一個主要練習內容。太極拳家陳鑫說:“打拳以調養血氣,呼吸順其自然。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輕輕執行,默默停止,惟以意思執行。”呼吸之道,在於自然。綿綿調息,就是不間斷、輕微、深長、均勻。在調息中,也要和意念相結合,注意行拳、調息過程中身體一些特別的感受和反應,就是調息和動作、內氣相呼應,不是孤立、簡單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