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官骸十三目語錄
每個武種肯定都有一些語錄,下面由小編給您介紹:。歡迎閱讀!
1、頭
“頭為六陽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體此為向背。”
“頂勁領過則上懸,領不起則倒塌。”
“至於頭,耳能聽敵來之聲,眼能視敵發之色,頭能前後左右觸之,且左右手又能上行助之。”
2、眼
“其精神在何處?曰:在眸子。心一動則眸子傳之,莫之或爽。”
“執行根於一心,而精神看於眼目,眼目為傳心之官,故眼不旁視,足證心不二用。”
“眼神尤為緊要,當隨主要之手執行,不可旁視,旁視則神散,志亦不專。”
“手眼為活,不可妄動。”
“眼神注於***主要***手中指,不邪視。”
“眼看住前手中指,中指的也,故必視此,不可旁視令渙散無著。人之一身,運用全在一心,而傳神全在於目,故必凝神注視。攬擦衣勢右手為主,左手是賓,右手發端,眼必視之,眼隨右手而行,至右手停止,眼必注於右手中指甲,五指肚要用力,此前後手運畢歸宿處,故必用力。此時運動手似停止而其運動之靈氣實不停止,一停止則其氣息矣,即與下一勢隔閡。此即天地陰陽運轉不息,曾二氣之在吾身獨可息乎哉!惟不息故氣越運越實,至運到十分滿足,則下勢即發起,此即陽極陰生,陰極陽生之意。”
“目能眼光四射。”
“目平視前,光兼四射。”
“眼睛顧視左右,要快。”
“收視返聽,含光默默。”
3、耳
“耳聽身後兼左右。”
“耳聽身後,防敵暗算。”
“敵人之來,必先有風,急者其風大,緩者其風微,即無風亦必有先兆,敵在前目能視之,其或在右、在左、在身後,是即先兆,……惟憑耳聽心防。”
“耳聽左右背後,恐有不虞侵凌,人有以後來者,必先有聲音,可聞其聲音。有聲自與無聲不同,故心平氣靜,耳自聰靈。”
4、鼻、口
“呼吸順其自然。”
“調息綿綿。”
“心息相依。”
“打拳以鼻為中界。”
“口脣輕閉,舌尖輕抵上顎。”
5、項
“項豎直不可硬。”
“項要端正豎起,如中流砥柱,不前不後,不左不右,不至倒塌方得。”
“項要靈活,靈活則左右轉動自易。”
6、手
“以心運手,順勢轉圈。”
“手上領之時,腰與襠一齊俱下,上體週轉自覺活動,下體亦不死煞。”
“手上領轉圈,手指之畫圈與胳膊之纏勁,是一股勁,不可視為兩段。”
“手虛虛籠住。”“勁運到指肚頭。”
“眼看中指甲,中指與鼻準相照。”
“中指以鼻準為的,用纏絲勁自肩纏到手,中氣行到中指頭方為運足。中指勁到,餘指勁也到。柔住勁,不可稍留硬氣。”
“以手執行止物,必得剛氣行乎其中。”
“手如紅爐出鐵,人不敢摸。”
7、拳
“去時撒手,著人成拳。”
“拳力如風又如雷。”
“一擊如雷之霹靂一聲,不及掩耳。”
“捶由後向前擊如山上之雷,迅不及防,其進比鳥飛還迅。”
“近身屈肘用努力,去遠何能不展肱?”
“用周身全力用拿勁打,不露粗率,方合法度。……勁由後腳根越腿肚,順脊上行串至肩臂,轉過由胳膊背面運至手背,故拿住勁打有力。然雖勁由腳根起,其用本在心;心機一動,中氣即由丹田發出至手,周身全力皆聚於此。至於擊人則視人之遠近,遠則展開胳膊可以及人,近則胳膊不能展開,故用屈肘合捶打,極有含蓄,外面全不露形跡,被擊者即跌倒,方為上乘。蓋遠擊易,近擊難,故得多下功夫才能如是。”
“內勁由丹田下過襠後,再由長強逆行到百會,降下至肩,前進運至捶,周身精神俱聚於捶,方有力。左右足踏地穩重如山在地上,莫能搖撼,方為有力。”
“在拳純是浩氣流轉於周身,勢不可遏。”
8、腹
“腰勁算下,尻骨微泛起,小腹自然合住勁。”
“胸腹寬巨集廣大,向前合住,中氣貫住,上下全神,實有面蓋背氣象。久用其功,到是境地,自然知其神情;即至其境,亦但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也。”
“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功久則頃刻間水中火發,雪裡花開,兩腎如湯熱,膀胱似火燒,真氣自足。”
9、腰
“腰為上下體樞紐轉關處,不可軟,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
“腰上上下體之關鍵,腰以上氣往上行,腰以下氣往下行,似上下兩奪之勢,其實一氣貫通,並行不悖。”
“腰勁貴下去,貴堅實。”
“腰勁磁下不可軟。”
“腰勁下去,腰是上下交關處,不下則上體氣浮,足不穩。”
“腰勁要下去,下去要勁,兩膝撐開,襠合住,要圓要虛,自然下體又虛又靈又穩當,搖撼不動。”
“腰一扭轉,則上體自然扭轉,與下體體照,是腰為上下體之樞紐。”
“腰中要虛,一虛則上下皆靈。”
“腰勁下不去,不能氣歸丹田;氣不歸到丹田,則中極、會陰失於輕浮,因而胸中橫氣填塞飽滿,即背後陶道、身柱、靈臺左右,橫氣亦皆填塞充足,而前後胥滯澀矣。蓋不向前合失之一仰,向前合則襠勁輕浮,足底不穩,上體亦不空靈。”
“訣竅以兩腰之中,兩腎之間命門,為上下體之管鍵樞紐。”
10、脊、背
“脊骨是左右身之關鍵。”
“內外轉徐徐***纏皆內向外***,中氣貫脊中。”
“若問此中真訊息,須尋脊背骨節中。”
“背用中氣貫住。”
“背折舒開,頂勁、襠勁足。”
11、襠與臀
“腎襄兩旁謂之襠,貴圓貴虛,不可夾住。”
“襠要圓,圓則穩。”
“兩大腿根要開襠,開不在大小,即一絲之微亦算得開,蓋心意一開,襠即開矣。不會開襠者,腿雖岔三尺寬,不開仍然不開。是在學者細心參之。”
“襠固不得不開,然會陰要虛,小肚要實。”
“襠撐圓,虛虛合住。……***停勢時左右足***纏絲勁法,從足趾自內而外上行斜纏至腿根,以及會陰,……合不到會陰,則無襠勁,且不能撐圓,此纏絲勁之不可離也。”
“下腰勁,尻微翻起,襠勁自然合住。”
“襠尤要虛,虛則迴轉皆靈。”
“濁氣下降,合住襠勁。”
“下盤穩當,上盤亦靈動。”
“後臀翻起,前襠合住,後臀自然翻起。”
“尻骨、環跳蹶起來,裡邊腿根撐開,襠自開;兩膝合住,襠自然圓。”
“中間襠開圓,要虛,不可岔如人字形。”
“髀骨不泛起,則前面襠合不住勁。”
“兩尻骨臀肉向上泛起來,不泛起則前面襠合不住,軟脅下為腰,腰勁算不下,則膝與足無力。尻骨、環跳、裡邊骨向裡合,不合則兩大腿失之散。”
“頂勁領過則上懸,領不起則倒塌,此不會下腰勁、襠勁,以致身不自主。”
“襠勁、腰勁既皆下好,而屁股泛不起來,不惟前襠合不住,即上體亦皆扣合不住;上下扣合不住勁,則足底無力,而外物皆能摧倒我。”
12、足
“千變萬化由我運,下體兩足定根基。”
“演手捶勢:左右足踏地穩重如山在地上,莫能搖撼,方為有力。”
“足穩則身不可搖。”
“前後左右用勁勻停,自然立得穩。”
“足之虛實因乎手,手虛足亦虛,手實足亦實。”
“實足腳底前後皆要用力平實踏住地,湧泉穴要虛。”
“上雖憑手,下尤憑足,足快尤顯手快之能。”
“腎藏志,以足從志,亦順著轉圈。”
“足隨手運,圓轉如神。”
“足大趾待手氣直足後,乃與手一齊合住,此時方可踏實。”
“以引進搏擊之術,行於手足之中。”
“至於手足運動,不外一圈,絕無直來直去。”
“胸膈橫氣卸到腳底。”
“勁雖由腳根起,其用本在心。”
“一點靈氣從心起,上入青天下入地,此氣行於手足中,不剛不柔自雍容。”
“雲手:二足更迭轉,機不停留,左足橫開一步,右足隨之雖亦橫開一步,然右足將至左足邊,復自上轉回五、六寸方才落地,如此方見執行無直步。每左足開步,右足隨之皆如是。……如右手順轉一圈,前半圈中氣由腋裡邊向外斜纏到指,後半圈自外回來,勁自外斜纏到腋下,左手亦然。至於足,如右足前半圈由腿根內向外纏到指,回來自外向裡纏至腿根,左足亦然。”
“足踏出:如前有深淵,說回即收回,至虛至靈。”
“足執行極其纏綿不直,又能隨手執行,不失螺絲纏勁。”
“足蹬愈重,則身起愈高。”
“不蹬則已,蹬之必令敵跌倒。”
“至於足,左來則左擺,右來則右擺;踢以御前,蹬以御後,舉足如迅雷不及掩耳。凡敵之侵我下體者,足之為功居多,足之為用大矣哉!”
“將踢之時,視其可踢則踢之,不可踢則不踢,不可妄用其踢也。即有隙可乘,踢貴神速,不貴遲緩;貴踢關緊穴俞,不貴踢寬髀厚肉不著痛癢處。此要訣也,踢者須知。”
“腳踢拳打下乘拳,妙手何處不混然。”
“四肢百骸主於動,而實運之以步,步者乃一身之要基,運動之樞紐也。……捶以論勢,而握要者步也;活與不活在於步,靈與不靈亦在於步,步之為用大矣哉。”
13、骨節
“骨節鬆開。”
“肌膚骨節,處處開張。”
“周身一齊合住勁,且周身骨節各處與各處自相呼應而合,如手與足是也。”
“說合則周身一齊扣合住方佳,至於周身骨節,如左右肘,左右肩,上下各處名目相合者,各自一切照樣合住。”
“手與足,肘與膝,肩與胯,上下、左右、前後,運轉停勢時亦各呼應對齊,開則俱開,合則俱合。”
“骨節要對,不對則無力。”
“骨節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