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葵種植技術

  油葵種植一般以5月5日至10日播種為宜,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您有用。

  

  1.選用良種。選擇豐產性好、出油率高、抗逆性強、適於密植的油葵品種,直接關係到油葵的高產、穩產、高效。

  2.精細整地。雜交油葵根系龐大,通過耕翻或深鬆可以滿足根系深扎、吸收肥水的要求。耕翻或深鬆土地改善了耕層土壤結構,增強了孔隙度,創造了更好的蓄水、保肥、通氣和增溫的環境條件,耕翻或深鬆深度掌握在20釐米以上,並精細整平。

  3.施足底肥。油葵是需肥較多的作物,需鉀較多,需氮次之,需磷最少。施肥上要重施基肥、適時追肥,底肥一般畝施20-10-15複合肥50千克。

  4.適時播種。適時播種是油葵栽培過程中最為關鍵的技術之一。春播以3月中旬-4月初為宜,用棉花播種機播種、覆膜,畝播量0.3~0.4千克。油葵是雙子葉植物,出土比較困難,因此,播種時表土墒情一定要充足,播種易淺不易深,一般播深3釐米。

  5.合理密植。適宜的密度是高產的基礎,密度過大,下部透光不良,空氣流通不好,溼度增高,造成單株莖杆細弱,易折莖倒伏,個體發育不良,盤小粒小,千粒重低;密度過小,杆粗盤大,授粉不良,結實率低,空秕粒多,造成減產。為了增加田間通風透光度,減少病害,方便田間管理,一般採用40x80大小行種植,它是經過實踐較為可行的一種播種形式,畝留苗3500~4500株左右為宜。

  6.田間管理。出苗後及時查苗補苗,缺苗地段進行帶土移栽或催芽補種,補苗後立即澆水,確保成活。油葵幼苗出現一對真葉時間苗,兩對真葉時定苗,單株留苗,保留子葉完整,秸杆粗壯的幼苗。結合中耕及時除草鬆土,第一次中耕結合田間定苗進行;第二次中耕在定苗後7~ 8天進行;第三次在封壟前進行,並結合培土,增強植株抗倒伏和抗旱排澇能力。現蕾至開花初期應及時打杈,保證主莖花盤養分供應。後期打掉下部老葉、黃葉及感病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7.肥水運籌。油葵極抗旱,苗期需水較少,抗旱能力強,宜進行蹲苗,以促進根系生長,要少澆水,防止徒長。蕾期、灌漿期是需水關鍵時刻,天氣乾旱時應注意灌水,保證水分供應。因此,現蕾至開花期結合澆水施尿素10~15千克、硫酸鉀10千克,灌漿期澆第二水。

  8.人工授粉。油葵花粉粒大,不宜隨風漂移,必須依靠昆蟲或人工輔助授粉,以提高產量。人工授粉的方法是將一對花盤對在一起,輕輕搓一下即可。一般在花期隔一天進行一次,共進行3~4次,可增產30%以上。也可以用一塊手巾,裡面墊上一塊直徑10~15釐米的硬紙片,做成圓形粉撲,在開花盛期,輕輕將每一花盤擦過,充當蜜蜂作用,省工易行,增產效果十分明顯。

  授粉時間應在上午10~11點之間,油葵田間花期一般為10~15天,柱頭在開花後10天內有受精能力,受精能力最強是在開花後2~3天,所以在油葵進入開花期,即整個地塊有70%的植株開花後,進行第一次人工授粉,以後每隔3~4天進行一次,連續進行2~3次。

  9.病蟲害防治

  ***1***農藥的使用要嚴格遵守農藥安全使用安全間隔期。

  ***2***地下害蟲

  苗期主要防治地老虎。每畝用50% 辛硫磷乳油500 ml加水1~2千克,摻入40~50 公斤細沙土,於傍晚撒在幼苗旁。

  ***3***病害

  一是菌核病。若花盤期降雨偏多,用12.5%烯唑醇可溼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500~800 倍液,50%咪鮮胺錳鹽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或40%菌核淨可溼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每隔7~10天噴 1 次,連噴 2 次。

  二是褐斑病。發病初期打掉底部病葉,帶出田間燒燬處理。噴施80%A式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0倍、或85% 三氯異氰脲酸可溶性粉劑1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劑 1500 倍液,輪換用藥,7~10天一次,連噴2~3次。

  三是黑斑病。發病初期及時噴灑 70% 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400~6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800 倍液、50%異菌脲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隔7~10天一次,噴施2~3次。

  10.適時採收及後續管理

  當植株莖稈變黃,葉片大部分枯黃、下垂或脫落,花盤背面變成黃褐色,舌狀花瓣乾枯脫落,果皮變堅硬時收穫。收穫後要及時攤開,將花盤晾晒3~5天后脫粒晒乾,防止黴變。

  油葵種植要點

  1、 備種:畝用種量0.4—0.5公斤。嚴禁使用雜交後代種子,以免造成減產。

  2、 施肥:耕前儘量澆好底墒水,並施磷鉀肥,輕施氮肥。可畝施磷二胺5—8公斤或尿素10公斤,過磷酸鈣20公斤,硫酸鉀8公斤,有條件的最好增施農家肥。

  3、 播種遵循“春早播,夏晚播”的原則,這樣可使春播油葵成熟期和夏播油葵開花期避開高溫高溼天氣,避免爛盤和授粉不良造成的損失。春播適宜時間為3月上旬,夏播7月上中旬。向日葵耐低溫性很強,出苗後遇零度低溫不會造成凍害,地溫達到10℃以上,即可發芽。春播地膜覆蓋可在3月初播種,以提早收穫。密度每畝3500株—4000株,播種方式可採用等行距,一般行距66釐米,株距26釐米左右。穴播或開溝點播或機播耬播均可,播深視土壤墒情深度以3~5釐米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