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演講稿道德故事範文

  道德是一雙手,推開封鎖在心裡的窗;道德是一扇窗,透過流動著美好的光;道德是一道光,孕育沉浸在純潔中的心田。以下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幾篇,供大家參考借鑑。

  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我是四***3***班的,今天我在這裡演講的題目是《道德,世界因你而美麗》。

  大家都喜歡看電視,那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幾個道德的廣告。有一個廣告上說:“愛心一小步,道德成長一大步”。還有一個廣告上也說:“公德比賽,今天起正式開賽!”公德,就是一種道德,那我們就可以做一個道德比賽。有人可能不會重視道德,那我就要和那些人說,義大利詩人但丁說: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來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來彌補。可見知識和道德哪個更為重要了。

  我們中國,也有許多講道德的人,比如孔子:有一天,有個7歲的燕國少年,名叫項橐,他特地來拜孔子為師,拱手問孔子:“什麼水沒有魚,什麼火沒有煙,什麼樹沒有葉,什麼花沒有枝”。孔子笑著說“你問的問題真是怪,江河湖海,什麼水都有魚,不管是柴草燈燭,什麼火都有煙,至於植物,沒有葉不能叫樹,沒有枝,也不能開花啊!”。項橐聽了格格直笑,晃著腦袋說:“不對,井水沒有魚,螢火沒有煙,枯樹沒有葉,雪花沒有枝。”孔子聽後感嘆道:“我真是笨啊,我願拜你為師!”孔子這種做法,也許會感到奇怪,他為什麼會拜7歲小孩為師?其實並不用奇怪,他連對7歲小孩都如此講道德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大家應該已經明白道德的重要性了,那麼現在就應該去實踐他。

  比如:校園裡,我彎腰拾起一團廢紙;在公交車上,給爺爺奶奶或者孕婦阿姨們讓坐;在家裡,我為年邁的奶奶打上一盆洗腳水;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都是。

  我們必須先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不說髒話,不打架,不罵人,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等,都是最基本的,從這些最基本的地方做起。

  2

  孝,是中華民族的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同學們,在這裡,我給大家講一個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蔡順,是漢代汝南人。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是母親含辛茹苦把他撫養大。蔡順對母親特別孝順。家裡的重活,他總是搶著幹;有好吃的東西,也總是第一個想著母親。有一年,發生了王莽叛亂,又遇到大饑荒,柴米特別昂貴。他買不起米,只好到樹林裡摘野果充飢。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赤眉軍。一個士兵看到他籃子裡的桑葚,厲聲問道:“你籃子裡的桑葚一邊是紅的一邊是黑的,到底是什麼意思?”蔡順回答說:“我買不起柴米,只好採野果充飢。黑色的桑葚很甜,是給我母親吃的,紅色的桑葚酸,留著給自己吃。”赤眉軍聽了,感動於他的孝心,就送給他三鬥白米和一頭牛,讓他帶回去好好供奉母親。

  平日裡,爸爸媽媽總是教育我:做人,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懂得孝敬父母的人。失去孝,就像一個人沒有心,只有一具軀殼,會受到世人的鄙視。

  在家裡,母親總是以身作則教育我。每次買水果回來,先選個大的,讓我給奶奶送去;吃飯的時候,她不僅給我和弟弟夾菜,也往奶奶碗裡夾,還對我們說奶奶年紀大了,要學會照顧奶奶。媽媽開藥店很辛苦,晚上回來還忙這忙那,卻勸奶奶多休息。天冷了,媽媽會給奶奶買衣服鞋襪;過年了,她和爸爸帶著我們提上禮物去給外公外婆拜年……時時處處,媽媽都在以行動告訴我,做人,要做一個有孝心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是誰給了我們生命?是誰一把屎、一把尿把我們拉扯大?又是誰把我們撫養成人、教我們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母親用甘甜的乳汁哺育我們。長大些,是父母一口一口餵我們吃飯,一句一句教我們說話,一步一步扶我們走路。當我們做錯事時,父母會耐心地教育我們;當我們取得好成績時,父母臉上會露出欣慰的笑容。可以說,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父母付出了太多太多!同學們,如果你細心,你會發現父母眼角的皺紋;如果你留心,還會發現父母頭上新生了白髮。父母對我們的恩情真是比山還高,比海還深哪!

  常言道:慈鴉尚還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禽與獸。是啊,小烏鴉都懂得把食物吐出來給父母吃,羔羊吃奶的時候還知道跪著向母親感謝恩情;人要是不孝敬父母,就連禽獸也不如啊。

  所以,我們從小就要學會尊敬長輩,孝愛父母。在家裡,我們要主動幫著做家務,減輕父母的疲勞;父母回到家,我們一張甜甜的笑臉,一聲親切的呼喚,一杯香濃的熱茶,都能驅散父母的辛勞,給他們帶來無盡的快樂。在學校,我們要遵守紀律,認真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們的期望。同學們,讓我們每個人都懷著感恩之心來孝愛父母吧。只有這樣,你才能稱得上一個無愧於天地之間的人。

  親愛的同學們,孝愛父母,我能做到,你能做到嗎?

  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信守承諾,恪守職業道德”。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名最普通的藥檢工作者,你是否永遠堅守著自己的崗位……

  花兒是春天的諾言,潮汛是大海的諾言,遠方是道路的諾言。世界,因為信守許多大大小小的諾言,肅穆而深情。曾子烹彘***zhì***,孟母不欺子,遙遠但卻親近的故事,告訴我一個最樸素的真理:信守承諾,承諾是金。

  對於一名普通的藥檢工作者來說,什麼是承諾?要信守什麼樣的承諾?人們群眾用藥安全,就是我們永恆的承諾,愛崗敬業,恪盡職守,就是我們對這一承諾的踐行。

  英國作家約翰生說:“職業能彩飾一個人的品性。”這句名言,道出了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愛崗敬業、恪盡職守。一份工作,一個崗位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同時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須。而愛崗敬業正是人生意義的砝碼,是人生歡樂、幸福之所在,也是對待職業、對待工作應有的態度。

  作為一名普通的藥檢工作者,要在實際工作中信守我們的承諾,做到愛崗敬業,首先是要立足本職工作,在單位的統一領導指揮下,認認真真做好每一個檢品的檢驗工作,確保每一個檢驗專案科學、準確,無差錯;其次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的基礎上,創新檢驗方法,提高檢驗技術,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從本部門的每一項工作做起,將愛崗敬業貫穿到全部的工作實踐之中。 愛崗敬業是一種精神,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境界。任何人都有追求榮譽的天性,都希望最大限度的實現自我價值。而要把這種理想變成現實,靠的是什麼——靠的就是在平凡崗位上的愛崗敬業。而作為一名藥檢工作者,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要做到愛崗敬業,必須堅決擁護黨的政策,正確領會黨的新要求和指導原則,要抓好四個方面的能力:一要提高學習能力,進一步增強自身素質;二要提高工作能力,進一步增強服務大眾的本領;三要提高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工作的實在性;四要提高自律能力,進一步樹立好我們藥檢工作者的形象。

  信守人民群眾用藥安全的承諾,恪守我們的職業道德,也是每一個藥檢工作者深刻認識和踐行科學發展觀和新時期藥品技術監督檢驗工作的本質要求和根本任務。在我們的藥品檢驗工作中要以科學檢驗與科學監管相結合,結合科學監管的新思維、新方法,合理優化配臵各種資源,取得更高的工作效率。在過去的全省藥檢系統和醫藥行業的比對實驗競賽中,我們多次取得了好成績。這表明我們的檢驗是注重技術含量的科學檢驗。只有以發展科學技術為前提,我們的藥檢工作在藥品市場監管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才不會動搖;在保障公眾飲食用藥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中,才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我記得我讀過一本書,叫《致加西亞的信》,這是美國人阿爾伯特〃哈伯德的作品,裡面有這麼幾句話:

  如果你為一個人工作,以上帝的名義:為他幹!

  如果他付給你薪水,讓你得以溫飽,為他工作——那麼稱讚他,感激他,支援他的立場,和他所代表的機構站在一起。

  讓我把這段話加以修改,作為我今天演講的結束語: 如果你為藥檢事業工作,用你的良心與激情,為他幹! 如果從事藥品檢驗而得到薪水,讓你得到溫飽***的生活,那麼,為他工作,稱讚他,感激他,支援他的立場,堅定地和他站在一起。

  讓我們用恪守職業道德和愛崗敬業,去踐行人民群眾用藥安全這一永恆的承諾,共同開創平涼藥檢事業的美好明天!

  4

  英國作家約翰生的“職業能彩飾一個人的品性”這句名言,道出了職業在人生中的價值。一個完美的職場新人是在從事職業的勞動中塑造起來的,決定他成功的態度則是敬業、樂業。

  人生的價值就在於敬業、樂業。這是人生意義的砝碼,也是人生歡樂、幸福之所在。敬業和樂業,都是對待職業、對待工作應有的態度,不過兩者又不完全相同,或者說,敬業和樂業屬於兩個層次,兩個境界。敬業是指一種嚴肅認真兢兢業業、一絲不苟、努力做到最好的工作態度;樂業則是指一種從心裡熱愛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也是當今社會值得大力提倡、弘揚的高尚品質。

  敬業,體現著一個人的能力、才幹,體現著一個人對社會、對集體、對家庭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還體現著一個人對人生的熱愛、追求、積極的態度。因此,敬業既是社會檢驗一個人價值的重要標準,又是一個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重要途徑。 敬業是事業成功的前提。一個人只有敬重自己的事業,才能熱愛工作,開拓前進,取得成功。荀子說:“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工作漫不經心,必定導致事業的失敗。敬業需要專心、細心、誠心。專心,就是專心致志地從事工作。南宋朱熹在談到何謂“敬業”時說:“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一個人如果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總是“見異思遷”,不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其結果,常常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不利於己,亦不利於民。細心,就是要一絲不苟地對待工作。明代學者胡居仁認為,粗心是對事業的不敬,他說:“心粗最害事。心粗者,敬未至也。”誠心,就是要誠心實意地做工作。有位學者曾說過:“敬業需要注意兩件事:即已著手之工作必須完成,已接受之事務必誠實為之。”《漢書〃張敞傳》上記載著張敞敬業的一個故事:張敞做京兆尹***當時京城的最高官吏***將要去職的前幾天,叫手下一個小吏去辦理案件。這個小吏硬是拖延不辦,並且私自回家了。家人勸他不要這樣,他答曰:“五日京兆耳,安能復案事?”意思是說,張敞他只有五天的待頭了,還辦什麼案子呢?張敞知道後,懲處了這個小吏,親自辦了這樁案子,才離職而去。這種“站好最後一班崗”的精神,就是古人倡導的敬業精神。只要做到了上述“三心”,那就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做到了忠於職守。”

  敬業需要樂業。樂業,即是打心眼裡熱愛自己的職業,或者說對自己的工作充滿愛心。愛心是事業的靈魂,事業好比花的幼芽,只有用愛心的陽光去照耀,才能開出絢麗多姿的花朵。只要對自己的工作熱戀如迷,即使是平凡的崗位,也能創造出奇蹟。許振超,青島港一位只有初中文憑的吊車司機,三十年如一日,練就一手絕活,一年內兩次重新整理世界集裝箱裝卸紀錄,創造了“振超效率”。李斌,上海液壓泵廠的初級技工,在近20年時間裡,一步一個腳印,成功開發5種類型共17臺進口數控機床的加工功能,完成新產品開發55項,實現各種技術攻關專案162項,創造了“李斌效應”。這些普普通通的工人,以勤勞的雙手,不懈的追求,書寫著新時代產業工人的“神奇”。他們的成就令人羨慕,他們的事蹟令人欽佩,他們的精神令人感動。在一些人看來,要成就一番事業,應該有高起點、高平臺,如果工作環境、條件一般,崗位平凡,很難脫穎而出,很難有什麼大成就。很多人就是在這種懷才不遇的自怨自艾中浪擲了光陰,虛度了青春。大千世界,眾生芸芸,平凡的崗位千千萬,不平凡的崗位能有幾?許振超、李斌等的事蹟告訴我們,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把敬業樂業的精神寫在人生奮鬥的旗臶上,平凡的崗位同樣能創造輝煌。平凡中蘊藏奇崛,機遇往往是在平常的工作之中。抓住機遇,挑戰奇崛,不斷超越,離不開一顆強烈的進取心。許振超在年復一年的橋吊工作中發現了勞動的美麗,李斌在日復一日的機床操作中看到了創造的價值。不斷進取,不斷向上,不推諉不敷衍,愛琢磨問究竟,哪怕是一件看來很簡單、枯燥、單調的工作,也能幹得有聲有色。不甘於現狀,勇於創新,凝聚起熱情和智慧,全身心地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他們奮鬥的過程就不是單調的音符,而是華美的樂章,有所發明,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有的人說,自己根基太淺,水平一般,如何能摘取誘人的果實?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功,需要天賦,需要條件,但更多的是付出辛勤的汗水。即使是“笨鳥”,也可以先飛。勤於學習,是通向成功的階梯。實踐是一所大學校,知識改變命運,自學可以成才。許振超邊幹邊學,著了魔似地鑽研,自學專業技術知識。李斌向老師傅虛心求教,到國外接受培訓,自學高中課程、考電大、進修專業課程,幾乎從未間斷。他們不但攀越了一個個技術高峰,也不斷昇華了自己的精神境界,成為某一領域的行家裡手。可是,總有人為自己不敬業辯解,說他不努力工作,是因為不喜歡這份工作,這種職業不符合他的理想。誠然,當今社會為人們選擇職業提供了充分的自由。但是,人生並不是“心想事成”那樣簡單。當一個人在求職、就業上暫時沒有如願,或者他還不具備那種職業所需要的條件,或者他實際上缺乏從事那種職業的才能時,他可以加倍努力,創造條件,提高素質,尋找機會實現他的理想。但是若以不理想不喜歡為理由,不安心本職,不認真工作,只是一味賴在一邊怨天尤人,那樣的話,他一輩子也不會有理想的職業,更不會有他夢想的輝煌的事業成就,留給他的只是痴人說夢的笑談,甚至失去生存的飯碗。

  敬業、樂業是職業道德的根本要求。梁啟超寫有《敬業與樂業》的專論,視它為職業道德之規範。無論你是工人、農民、商人,還是公務員、醫生、教師、演員,都應自覺地敬業、樂業,自覺地遵守職業道德,自覺地履行自己對社會應盡的義務。我們身邊不乏有敬業樂業的事例,從“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堅忍不拔,到“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壯志豪情;從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典範孔繁森“一塵不染兩袖清風視名利安危淡似獅泉河水,兩離桑梓獨戀雪域臵民族團結如岡底斯山”的坦蕩胸襟,到獻身國防、隱性埋名十餘年的兩彈元勳鄧稼先的赤誠之心 ;從“服務萬戶千家,情繫黎民百姓”的水電工徐虎,到“真情為顧客,崗位做奉獻”的首都公交售票員李素麗。無數事例提醒我們,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只要敬業樂業、恪盡職守,少一些所取,多一些奉獻,再默默無聞的人生,也會譜寫出壯美的旋律。

  當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不敬業的人是沒有前途的,不樂業的人是難有成就的。 不要因為渺小就回避進取,不要因為平凡就拒絕奉獻,不要因為低微就不敢仰望藍天,不要因

  5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在這裡我和大家談一談文明,不知大家可曾聽過這樣一句格言: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為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為人生的價值不再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為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的確是這樣,因為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是我們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和一個對社會、自然有用的人的準則和前提。那究竟什麼是文明呢?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將地面的垃圾撿起來,愛護公共財物,自覺排隊,乘公交車給老人讓座,遵守各項文明規範………

  文明就在我們身邊,一句問候,一個微笑,一個“請”或“讓”的動作都是文明的表現。

  可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為發現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如:在校園、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有同學總認為:反正今天不是我值日或反正今天有人值日,有人打掃扔又何妨?再如:常見有同學在教學走廊上或活動區追逐打鬧,走不是走,卻是一陣風的跑;還有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甚至還有同學故意破壞公共財物。這些不文明的行為多麼令我們痛心疾首!現在我們很多同學把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視了社會公德的培養和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

  如果我們不注重道德的修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常常正正、懂文明禮儀的人,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個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

  文明,有時只差一步,這一步該如何去邁?想信大家都已明白。就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用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鑄就新小一道亮麗的風景;用文明的禮儀,文明的好習慣,鑄就自己一生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