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後急救處理方法

  每年暑假,都是兒童溺水事故的高發期。一旦有人發生溺水我們該怎麼急救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下面小編為您介紹溺水後的急救處理方法。

  

  ▶發現有溺水的人,會游泳並且會急救的人要將溺水者救出水面,如果你只是會游泳不會急救就不要強行的去救人,可以救比你體重小的溺水者。

  ▶將溺水的人從水裡救出後,邊上的人要用紙或者當時能夠拿到的清理物品,清理出溺水者鼻腔及口腔裡的泥土和其他的異物。有假牙的要取出假牙並將其舌頭拉出。

  ▶清理鼻腔、口腔後,對於有領口、腰帶的溺水者要鬆解領口和腰帶,女性的溺水者還要鬆緊裹的內衣及胸罩。

  ▶倒水,電視裡常用的是按壓溺水者的腹部,除了這種方法以外還可以用你的膝蓋頂溺水者的肚子。對於體重較輕的小孩還可以用肩頂其肚子的方法將水倒出。

  ▶將水倒出後溺水者還沒有清醒就要對其進行心肺復甦了,這個急救的步驟需要專業培訓的人操作,如果周圍的人都不懂的心肺復甦的方法就立即送醫院。

  溺水急救掌握三個要點

  一、撥打119向救援人員求助,千萬不要徒手下水救人

  若您未受過專業救人的訓練或未領有救生證的人,切記請不要輕易下水救人。謹記一點:會游泳並不代表您會救人。在岸邊的民眾不宜直接下水,最好救援的方式是丟綁繩索的救生圈或長竿類的東西,千萬不要徒手下水救人,可就地取材,樹木、樹藤、枝幹、木塊、礦泉瓶都可利用來救人。

  二、落水後立即屏住呼吸,踢掉雙鞋,然後放鬆肢體

  千萬不要手腳亂蹬拼命掙扎,可減少水草纏繞,節省體力。儘可能地保持仰位,使頭部後仰,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吸時儘量用嘴吸氣、用鼻呼氣,以防嗆水。千萬不要試圖將整個頭部伸出水面,這將是一個致命的錯誤。

  三、從溺水者後方進行救援,讓溺水者頭部露出水面

  若溺水者已無意識,應迅速將溺水者仰臥,把頭偏向一側,清除口鼻內淤泥雜草、嘔吐物。若溺水者呼吸微弱或無呼吸,應迅速對其進行人工呼吸。將溺水者仰臥位放置,搶救者一手捏住溺水者的鼻孔,一手掰開溺水者的嘴,深吸一口氣,迅速口對口吹氣,反覆進行,直到恢復呼吸。

  溺水的預防

  1.危險開放水域的監管

  危險開放水域是指兩方面的水域,其一是野外無人管理的、存在一定的導致淹溺風險的水域,如岸上無障礙物的湍急的河流、水情複雜的池塘、容易形成漩渦的激流、海底地勢情況複雜同時風急浪高的海灣等。其二是位於城市和鄉村的各種開放水域,如水庫、河渠、池塘、公園水域、水井、糞池等,這些水域的水情雖然相對平穩,但由於它們是開放的,且有的水域在某個時間段是無人管理的,同時群眾能非常容易地進去或失誤落入,故也是淹溺的重大隱患處。此外平時沒有水的一些低窪地帶,如果突然遭遇暴雨,容易形成臨時的水窪,這些水窪是導致兒童淹溺的非常重要的地點。

  對上述水域應該切實加強監管,加強安全防護設施。如對野外危險水域應儘可能採取安全隔離或封閉措施,如岸邊設定護欄,水井糞窖加蓋等,使人們不能輕易接近、進入或誤入,同時要設立醒目的警示標誌。對於城鎮中的各種開放水域,應有專人值守,及時發現並勸說試圖在不適合游泳的地段的游泳者及其他人員離開。此外在淹溺高發地段應儘可能設定圍欄,同時應設定醒目的警示標識,提提醒附近人群警惕淹溺的發生。在雨季特別是暴雨發生後,相關地區的有關部門應及時派專人到低窪地帶檢視,發現臨時水窪時應設立警示標誌,如果可能,應採取設定障礙物的措施,使附近的兒童不能輕易進入。

  2.公共遊泳場所的管理

  公共遊泳場所包括公共遊泳池、公共遊泳海灘等,從概率上講,這些地方的游泳者最多,故發生淹溺的可能性就相對較大,故應特別提高警惕。必須認真貫徹有關游泳場所的規定。按照《全國游泳場所開業技術標準》和《國家游泳場所星級評比標準》等條例對公共遊泳場所實施建設和管理。其主要內容有:

  ***1***加強硬體設施建設和完善 硬體設施主要包括觀察裝置和救生裝置,前者有海灘的瞭望塔,游泳池的瞭望臺***梯***、望遠鏡等,這些設施是救生員觀察游泳者情況的重要保證,使救生員能夠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以便及時實施救援。因此各個游泳場所必須建立有效的觀測設施。此外游泳場所要有充足的救生裝置,包括各種救生漂浮物如救生圈、漂浮板等,這些裝置在淹溺救援中能夠發揮巨大的作用。

  ***2***加強救生人員的培養、管理和使用 是否有專職救生人員和救生人員的專業素質直接關係到公共遊泳場所淹溺者的生命,故游泳場所必須加強對這些人員的培養、管理和使用。首先必須有一隻專職救生人員隊伍,每個救生員必須有資質並受過專業培訓且考試合格,其能力表現在兩方面:第一是觀察能力,救生員必須能夠及時發現游泳者的異常行為,從這些蛛絲馬跡中迅速得出是否發生淹溺的正確判斷,並在第一時間施以援手,救援時間越早,淹溺者的生命就越能得到保障。第二是救援能力,救生衣必須有嫻熟的救援技術,發現淹溺者後,救生員必須有能力使其儘快脫離危險,而不是救而無效。特別是救生員能必須熟練掌握心肺復甦技術,以便在關鍵時刻能夠拯救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