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怎麼養蘆薈蘆薈的繁殖方法

  在種植蘆薈過程中我們要了解蘆薈在冬天的種植祕訣,總不能讓蘆薈一到冬天就直接宣佈死亡或者是枯萎,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冬天怎麼養蘆薈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冬天養蘆薈的方法

  溫度控制

  冬天在種植蘆薈時,最難的一個環境就是溫度控制了,因為如果冬天關於溫度控制不好的話,蘆薈很有可能直接因為溫度的原因導致停止生長。如果長期處於低溫環境下,則會直接枯萎。關於溫度的控制,如果沒有溫室環境,最好是放在空調房裡。

  溼度控制

  不管是放在溫室裡還是放在空調房裡,關於溼度的控制至關重要。如果家裡有加溼器的話,每天在蘆薈旁邊開上兩個小時的加溼器。如果沒有加溼器的話,可以選擇在蘆薈旁邊放上一盆清水,最好是溫水,這樣蘆薈對溼度的吸收會更好一些。

  養分控制

  雖然蘆薈在冬天的生長速度會變得十分緩慢,但是也需要對養分進行控制。關於對養分的把控,可以選擇每隔一個月或者是半個月的時間對蘆薈澆一次營養液。在澆灌營養液的時候,最好是把營養液放在溫水裡澆灌,這樣吸收效果會更明顯。

  水分控制

  為了確保蘆薈享受充足的水分,雖然在冬天天氣比較寒冷,但是依然也要對蘆薈澆灌一定的水分。關於水分的控制這裡需要宣告一點,因為冬天實在是太冷了,所以澆水最好一個星期左右澆一次,這樣可以避免蘆薈根部受損。

  日照時間

  雖然是冬天,但是在天氣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也是可以讓蘆薈享受到充足的日照時間的。關於日照時間的把控,建議每個星期能有一次充足的日照時間。這樣在日照時間充足的情況下,蘆薈的生長也會更加旺盛更加具有生命力一些。

  蘆薈的繁殖方法

  ***1***分生繁殖是蘆薈的主要繁殖方法。將蘆薈幼株從母體分離出來,另行栽植,形成獨立生活的蘆薈新植株。分生繁殖在蘆薈整個生長期中都可進行,但以春秋兩季作分生繁殖時溫度條件最為適宜。春秋分生繁殖的蘆薈新苗返青較快,易成活,只要土床保持良好的通氣透水狀態,蘆薈分生苗很快可以恢復生長。在分生繁殖過程中,具體操作可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是將由蘆薈莖基或根部的吸芽長成的,帶有幼根的幼株直接從母體剝離下來,然後移栽到苗圃或生產田中。另一種方法是用分株刀具將母株萌發出的幼苗與母株分離,但不要撥出來,仍讓幼苗留在原位,使其生長一股時間***一般半個月左右***,形成獨立的根系,達到完全自養狀態,再將幼苗作帶土移栽,定植在大田中,及時澆一遍定植水。如果蘆薈幼苗彩切離,再帶土移栽的方法,基本上無“緩苗期”。蘆薈幼苗生長快,在春夏秋季都可以隨時進行,但比較費時間。

  ***2***扦插繁殖也是蘆薈良種繁殖中常用的一種方法,扦插繁殖與分生繁殖的區別是,分生繁殖是將帶根的完整的蘆薈幼苗植株,從母體上分離下來,進行繁殖。然而,扦插繁殖是利用不帶根蘆薈主莖和側枝的下端可以發生不定根的特性,分離繁殖蘆薈新的植株,這對於分株發達和莖節容易伸長的蘆薈種和品種特別適宜。在去除頂芽以後,側芽迅猛地發育,長成的很多分枝可以用作扦插繁殖材料。蘆薈的扦插主要採用莖插和根插,而葉插很難成功。蘆薈扦插可以露地進行,也可以在大棚保護地或溫室內進行。露地扦插可以利用露地床進行大量繁殖,依季節不同,可以適當地地採取塑料覆蓋保護或蔭棚遮蔭等措施,促進蘆薈枝條髮根和不定芽產生,以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3***移盆蘆薈不是生長特別快,因此很少需要移盆。蘆薈在春天時傾翻他們的盆或已停止增長。使用快速排水盆栽混合有三分之一的沙或卵石。

  蘆薈的生長習性

  1 、土壤: 蘆薈以透水透氣效能好,有機質含量高,pH值在 6.5 — 7.2 。

  2 、光照 :喜光,耐半陰,忌陽光直射和過度廕庇。

  3 、溫度 :適宜生長環境溫度為 20 — 30 ℃,夜間最佳溫度為 14 — 17 ℃。低於 10 ℃基本停止生長,低於 0 ℃蘆薈葉肉受凍全部萎蔫死亡。

  4 、水份:蘆薈有較強的抗旱能力,離土的蘆薈能幹放數月不死。蘆薈生長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但不耐澇。

  5 、生態環境: 蘆薈的生態環境***空氣、水體、土壤等***不能受汙染,注意通風。

  6、蘆薈不僅需要氮磷鉀,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為保證蘆薈是綠色天然植物,要儘量使用發酵的有機肥,餅肥、雞糞、堆肥。蚯蚓糞肥更適合種植蘆薈。

  蘆薈一般都是採用幼苗分株移栽或扦插等技術進行無性繁殖的。無性繁殖速度快,可以穩定保持品種的優良特徵。

蘆薈的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