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異物卡喉後怎麼辦

  育兒知識是涵蓋孩子各年齡段在育兒時遇到的各方面問題所需要的知識,是對新生嬰兒更好的照顧,更好的呵護所需要學的一種知識。因為每個不同月齡的寶寶的生理及心理都有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呵護及教育方式。從寶寶及母親雙方的角度關注育兒生活,涉及兒科疾病、幼兒保健、孕婦保健、孕期保健、育兒教育等方面。

  案例:幼兒吃堅果卡喉事件頻發

  案例1:1014年春節期間,西安一位寶寶在家庭聚會時被親戚餵了一粒開心果,嗆入氣管後因窒息不治身亡。

  案例2:2013年1月5日,安徽3歲的留守女童吃蠶豆時被噎到,最終搶救無效窒息死亡。

  案例3:2012年6月23日,溫州6個月大寶寶吃磨牙棒突然噎住窒息身亡。

  還有更多沒有列舉出來的案例,觸目驚心的案例背後,是家屬們的悔恨和淚水。春節到了,家長們一定要警惕,不要讓小寶寶吃堅果,更要阻止親戚朋友們的“有愛”餵食。

  5歲以下幼兒最易異物卡喉

  耳鼻喉科專科醫師黃少鵬介紹說,氣管、支氣管異物是兒童耳鼻咽喉科最常見的危重急診之一,約80%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兒,治療不及時,可發生嚴重併發症甚至窒息、死亡。

  黃少鵬進一步解釋,異物進入氣管,會引起劇烈的嗆咳、憋氣;如果異物卡在喉部最窄的聲門,可導致高度呼吸困難甚至窒息;當異物進入更深的支氣管內***一般只進入一側***,症狀反而緩解,但若未及時發現,或不能及時取出異物,時間一長,異物周圍的氣管黏膜組織會產生繼發性炎症或被肉芽包裹,阻塞支氣管,導致肺氣腫或肺不張,可能出現反覆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異物卡入嬰幼兒的氣管、支氣管,自行咳出的機率比較小,很多需要通過手術取出,手術的風險很大。

  異物卡喉必學海氏急救法

  家長一旦發現孩子吃堅果時發生劇烈嗆咳、憋氣或呼吸困難,可在急救車趕到前試試“海姆立克急救法”,具體為:

  5次拍背法:將患兒的身體扶於救護員的前臂上,頭部朝下,救護員用手支撐傷病者頭部及頸部;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傷病者背部兩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

  5次壓胸法: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實施5次壓胸法。使患兒平臥,面向上,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上,搶救者跪下或立於其足側,或取坐位,並使患兒騎在搶救者的兩大腿上,面朝前。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動作要輕柔。然後重複,直到異物排出。

  防異物卡喉做到以下3點

  1.孩子吃東西時別逗樂

  嬰幼兒後牙尚未長出,咀嚼功能差,經常吞嚥一大塊食物,且喉頭保護性反射功能不良,容易使食物嗆入氣管。小孩吃東西時,若同時說話、哭笑,或遭到驚嚇,就很容易將口含物吸入氣管內,引起氣管阻塞。因此,在孩子吃東西時,大人千萬不要逗樂,也不要在孩子哭鬧時給強行孩子餵食。

  2.3歲以下孩子最好別吃堅果

  南京市兒童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黃群表示,3週歲以下的孩子儘量不要食用瓜子、花生蠶豆、開心果一類的堅果,另外果凍、軟硬糖也都不行。黃群特別提醒家長,有親戚給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如果不適合小小孩吃,家長一定要說“不”。

  3.叮囑孩子不要隨意將東西放***中

  家長要經常叮囑寶寶,不要隨便將東西放***內,也不要將小東西放在孩子身邊;每次把玩具給孩子玩之前,都先檢查是否有零部件鬆散易脫落的情況;不要把硬幣、鑰匙、螺絲釘等小物品給孩子當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