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反思範文

  健康是一個人生理和心理機能在與自然和社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適應和發展的協調狀態。下面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

  ***一***正確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師。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直接影響著影響著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效,影響著學生心理素質的發展。因此,作為學生心靈的導航者——心理健康教師,要解讀心理健康課程性質、任務和教學目標,認真把握這門課程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學生的生活實踐,把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處理成長、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問題,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為己任。

  所以,應該把共同研討心理健康教育的詳細操作方法,作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隊的使命。才可能把發揮心理健康課的實際作用,真正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二***教學中應體現人文關懷,做到育心育人

  學生健康的身心是其健康成長的保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平等的,民主的相互尊敬的師生關係。因此,心理健康課的教學要求和評價方式要有別於其他課程。

  首先,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多設計一些走進學生中間的討論性問題,減少在講臺上面講的時間,據心理學家介紹:空間距離與心理距離是成正比的,所以老師離學生越近,其心理距離就越近,那就要求老師多走到學生中間去,與學生交談討論,從心理上縮短師生的距離。 “親其師,信其道”教育才有意義。

  其次,多一些微笑,多一點賞識。許多學生缺乏自信,課堂上不敢發言。因此,傳授知識其實不是目的,心理健康課真正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快樂健康,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若一味板著臉,那麼就等於“對牛談情”。若和藹、寬容、理解,可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看到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學生是會有變化的。但值得注意的是,的賞識要有度。賞學生欣賞之處,識學生整體,有的放矢地運用賞識,激發學生的閃光點。

  再次,要張揚學生的個性。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創造性的思維,使學生敢有懷疑的態度,有發散性的思維,有標新立異的答案,甚至是荒誕的思維都可以,一定給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課堂教學空間,使學生能有信心去思考,那麼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教學意識,而且要有課程意識,教什麼怎麼教的問題。要創造學生的個性,哪個方面有發展就培養他哪方面的特長,給他們心理支援,幫助孩子認識到,只要努力,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人人都能成為人才的思想觀念。

  總之,心理健康課程的目標不是為了傳授心理學知識,而是通過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解決學生心理髮展中的矛盾與衝突,使學生在日常生活和成長中學會認識自我、發展自我,懂得如何學習、如何與人相處,提高其心理素質。與傳統學科相比,在教育內容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教學原則與教學方式、學習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別,應該更著重與學生的體會和實踐,而不是他學到了什麼。

  篇2

  上完了心理健康課——《做個快樂的人》,我心裡還算踏實,比較快樂,因為我在往好處想:這節課,雖然有缺點,但還是有許多優點的,比如:通過實踐,對心理健康課的基本教學過程有了一些清晰的認識,得到了李老師的肯定;在課堂上,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真實想法,這是我最為欣喜的一點。

  在評課過程中,我又從李老師那裡,學到了許多有關心理健康課的知識。

  老師首先給我們明確了心理健康課應該解決的問題:一、班級學生的普遍心理問題;二、交給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史老師這樣的提醒,我明白了,心理健康課所設計的內容,應該是來源於學生,迴歸與學生,不是老師想當然。

  老師接著給我們講了如何來評價心理健康課。評價一節心理健康課,也遵循新課改的理念,如:課堂上要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課以活動為主,尊重學生、體現主體性原則,教師的親和力要強等等。 老師針對這一節課進行評價,肯定了優點:課前回顧上一節課的內容,分享行動的快樂;動物分組,讓孩子在活動中感受;總體的設計比較到位,各個環節都有,還有課件製作非常精美。當然,還有許多不足:分組讓學生互相交流不夠,有些環節不需在小組交流的,交流並浪費了時間,讓孩子們談煩惱還不夠深入,沒有將具體的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引導到位等等。

  “我們老師,現在最缺少的還是方法。”李老師說。這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呀。在心理健康課上,我的經驗少,方法自然就少,有些問題,還是不能及時打破砂鍋問到底,並給予方法的指導。

  反思這節課的得與失,值得欣慰的是,在課堂上,我極力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髮言,在這樣的寬鬆環境下,孩子們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有的說談古箏很煩,有的說寫作業煩,有的說帶了眼鏡煩„„甚至在最後,我們班平時不舉手的幾個孩子還積極舉手發言,告訴大家自己在心情煩惱的時候,採用的方法。

  這樣的課,可能由於我的和藹可親,孩子們並沒有做得端端正正,但我覺得孩子們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敞開心扉的,有老師說:如果讓孩子們在一間大教室裡,分組席地而坐,讓場面多溫馨呀!心理健康課,讓孩子們放鬆心情,說出心聲,這是我應該一直努力的方向。

  篇3

  1.抓住學生心理,以趣促學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同樣的內容,採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學生接受起來會更加樂意和主動。面對從未真正接觸過心理方面知識的學生,我在第一堂課裡以生活中常見的心理現象為內容。從夢到星座,從“肢體語言”到“從眾”,引起了學生對心理世界的好奇,進而講述提高心理素質的好處:提高學習效率;合理調節情緒;形成良好性格;學會與人交往等,同時說明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課以後要涉及的內容。這堂課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引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興趣和重視,闡明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意義和目的,並讓學生正確的認識心理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也為以後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2.堅持核心原則,形散神聚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重點在於活動中的體驗,絕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活動應該有主題,有核心。心理健康教育課也應該堅持一個核心,並圍繞這個核心,“行散神不散”,著重培養學生最基本的心理素質,讓他們學習和體驗到對自己的終生髮展有價值的核心觀念

  3.聆聽他人故事,因勢利導

  心理健康教育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獲得的心理體驗和感悟程度。學生總是非常關注他人在同一問題上的表現,喜歡聆聽他人的“故事”。

  ***1***心靈感悟:在課堂上,我經常會給同學們同齡人的“故事”。試圖讓學生明白這些問題別人都有,自己有也很是正常的,並相信這些問題可以解決,進而學習和掌握方法。其實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在審視自己。

  ***2***自我開放:如果心理教師能在適當和必要的時候,作真誠的自我剖析、自我開放,學生也會減輕自我防衛心理,真實地表達自己、安全地探索自己。不過作為一名心理教師,其最重要的角色始終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自我開放應該有一定的原則和限度。

  ***3***角色扮演:心理劇的創設,其初衷是讓角色扮演者體會其中的情境衝突,在衝突中宣洩自己、發現自己、改變自己。這大大地提高了同學們的主體參與性,使他們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及時地運用課堂所學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地調整自己,不斷地成長。

  以上是我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經過實踐沉澱下來的幾點看法和做法。當然,要真正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發揮出它最大的作用,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發現和解決;要真正做好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事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還需要做更多的努力。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