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公務員考試申論參考範文

  申論目前已經成為了招錄江蘇公務員筆試考試的主要科目之一,參考範文閱讀對於想要高分的考生來說意義重大,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觀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加強文化輸出 增強文化影響

  有人說:“中國在輸出價值觀之前,是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大國的”,此言足見文化輸出的重要性。文化輸出能夠讓外國人瞭解中國、提升國家形象、增強文化軟實力、擴大國際影響力。從全新制作模式到高水準、大投入、質量精良再到反映市場屬性,文化輸出的要求日益高階。老子有云:“ 福兮禍之所伏”,當《紙牌屋》極度受寵,當《超感神探》風靡全球,當《來自星星的你》紅遍中國,我國文化輸出舉步維艱。一言以蔽之,必須加強文化輸出,增強文化影響。

  建設人才隊伍為文化輸出鋪路搭橋。法國作家雨果曾說過:“人才對於輸出價值觀而言,他的重要性不亞於頭腦之於人的功用”.由此可知人才隊伍對文化輸出不可或缺。無論是孔子學院、還是歌德學院抑或是國學院,對於文化輸出的人才輸出有著很好的借鑑意義。然而,外國人對中國還存在“刻板印象”、多元化的價值觀衝突依舊明顯、志願者不足已是事實,當前的人才隊伍建設困難重重。俗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建設人才隊伍並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為功,做到“三個堅持”,即堅持用燕子壘窩的恆心促進民間文化交流、用破繭成蝶的勇氣加強業界合作、用水滴石穿的耐心提升文化修為。

  打造文化品牌為文化輸出保駕護航。“馬太效應”告訴我們:“強者因為優勢會更強,弱者由於弱勢會更弱”,長此以往,對文化輸出而言,文化品牌的劣勢將會導致文化輸出越來越艱難。“山寨機”比比皆是、“爸爸去哪兒了”不斷翻拍、“中國好聲音”模仿不斷……我國文化品牌意識越來越差。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凡事都有兩面性”,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打造文化品牌必須自當下而始,做到“三要”,即要摒棄低盈利擴張模式、要全方位品牌經營、要營銷世界頂級品牌。

  發展文化產業為文化輸出添磚加瓦。縱觀古史,君不見唐詩宋詞引八方來朝、君不見元曲明清小說風靡全球、君不見四大發明造福人類,我國古代的文化讓世界歎服。放眼當下,不難發現,發展文化產業有助於扭轉文化逆差、帶來經濟增長、提升文化競爭力。然而,現如今我國文化產業遭遇日本動漫、好萊塢電影、英國文學衝擊,發展之路荊棘滿布。說過:“事到萬難須放膽,宜於兩可莫灰心”,發展文化產業必須排除萬難,做到“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一手抓產品質量把關,一手抓“文化經驗”和“感覺結構”.

  “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當此治世,文化輸出當仁不讓。只有發展文化產業、打造文化品牌、建設人才隊伍才能加強文化輸出、增強文化影響。唯有如此,方能構建價值觀輸出大國、方能讓中華文化大放異彩、方能助力我國登頂世界文化之巔!

  ***二***

  用制度做鋤 絕腐敗之根

  公然賣官鬻爵,這種“以財入官”的現象在各個朝代並不鮮見;重視朋黨、任人唯親的選拔制度也是延續了幾千年的為官之道;公車私用、吃空餉、懶政散政等現象在現代政府中屢禁不止。千百年來,腐敗一直是治國、安天下的大敵,唯如習所說,以猛藥去痾、重典治亂的決心,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決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進行到底,才能真正遏制腐敗毒素的蔓延。

  然而,單純的決心和勇氣絕不是根治的法寶,完善的反腐制度才是除弊的利器。

  反腐的基礎是構建完善的反腐法規條例,形成約束之網,謹防漏洞百出。古代,朝廷舉孝廉、創科舉、設監察御史,都是以制度杜絕腐敗的偉大嘗試。現今,黨內法規建設速度加快,制度之“籠”越織越密。首次集中清理了中央黨內法規和規範性檔案,出臺了黨內《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定條例》等“立法法”、《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規章制度,並全面啟動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試行***》修訂工作。一系列動作都是從制度出發,針對時弊,釜底抽薪,欲建立起不敢腐、也不能腐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於執行,沉睡的法規等於無線的網。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強化對官員的監督,讓親信“密查百官”,鐵面反腐,嚴格執行,受賄的風險之高,令鋌而走險者望而卻步,隋初的貪腐之風也就此禁絕。羅斯福在競選中提出“清潔政府”的主題,隨後真正開啟了美國與腐敗真刀真槍戰鬥的時代,使長期束之高閣的聯邦賄賂法付諸實施,對腐敗官員依法懲治,使美國真正進入法治治理腐敗的時代,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正所謂“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則為善者日進,為惡者日止。”如果沒有執行,那麼就不僅僅等同於沒有法律,更會挑戰人們的底線,讓人們養成肆意踐踏法律的惡習,腐敗便再也不能被壓制了。

  有腐必反、有貪必肅,“老虎”“蒼蠅”一起打。我們從來不缺少反腐的豪言壯語,但如何讓壯語成為現實,是每一個政府工作人員需要深思的問題。從中央精神裡不難分析出反腐的根本在於制度,只有“把權利關進制度的籠子”,腐敗之風才能得到有效而長久的約束。

  ***三***

  遵從平等權利 善待生命

  從大學生動物園潑硫酸到女子“虐貓事件”, 從獵殺野生黑熊到“活熊取膽”, 從偷獵藏羚羊到“屠狗***”……無不顯示著人類對動物的虐待。

  人類緣何熱衷於這樣或者那樣地虐待動物呢?原因有四:其一, 出於某種一時的喜好, 如大學生動物園內硫酸潑熊;其二, 出於經濟利益, 如每年不計其數的象牙;其三, 出於衛生需要, 如狂犬病引發的“屠狗***”;其四, 出於醫療的需要, 如熊膽。

  但一幕幕血腥悽慘的場面擺到大眾面前時, 那些虐待動物的人也遭受到了人們的譴責。人, 作為大自然家族的一員, 與動物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縱使人擁有最高的智慧, 也不能隨意作踐自然, 虐待生命。任何一種物種的消失, 都將對整個生態環境無法預料的影響, 因此, 我們要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就是要賦予動物以平等的“倫理”權利。人作為生態系統中的一員, 要遵循生態系統的規則:其一, 不能對任意一種動物亂殺濫捕, 保障任一個體的生存都具有生態意義上的倫理地位。其二, 在動物為其生態功能, 比如供人食用、製作裘皮或者入藥治病而犧牲的時候, 個體的倫理權利表現為不應遭受無謂甚或無度的痛苦。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就是要賦予動物以平等的生存權利。動物融入人類生活, 要確保生存權利, 不能因為某一地區發生疫情, 就“一刀切”, 把某一地區的動物消滅掉, 剝奪他們的生存權利。假如在人類社會發生了某種傳染病, 是否也想動物一樣給予捕殺抑或是其他的極端處理方式呢?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 就是要賦予動物以法律意義上的福利。動物, 融入人類生活, 成為人類生活中的一員, 應該與人類一樣享有不受飢渴的自由, 生活舒適的自由, 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的自由, 生活無恐懼和悲傷的自由, 表達天性的自由。保護動物福利, 在某種意義上講, 是人類社會文明和諧的標誌, 對待動物的態度反應出人類對待生命的基本態度。

  敬畏自然, 善待生命。只有認真瞭解天空才能紮根大地, 只有認真瞭解地球才能使生命紮根於地球, 只有認真瞭解生命才能紮根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