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的勵志故事

  生活中感動心靈的小故事,一個個平凡普通的,如野花一般芬芳,如月色一樣柔和,如一縷縷春風拂過我們的心田,使我們感動,於細微處滋潤我們的靈魂。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你給困難起了一個只有一個字的名字,叫:坎。

  在你辦公室最顯眼的位置上,懸掛著一幅卷軸,上面寫著斗大的一個“坎”。沒有人知道這個字的意義,但你知道。幾年前,你一手建立的企業因為遇上一場意外的官司而風雨飄搖。你正愁悶著,那天,你父親來了,送來這幅字。他說:孩子,說白了,這困難其實就是道坎,你說,這天下有邁不過去的坎嗎?

  我給困難起了一個兩個字的名字,叫:彈簧。

  有一天,我以前教過的一個學生來找我,老是說他現在如何處境不佳,如何困難重重。我在他說話的間隙,插了一句:困難像彈簧……他不等我說完就接下去說:你弱它就強,你強它就弱,說完他就笑了,再也不提困難這兩個字了。

  他給困難起了一個三個字的名字,叫:絆腳石。

  他是我的一個朋友。有一次,打電話找他,問起他最近在做什麼。他說他在搬石頭。我吃了一驚。心想他一個搞電腦軟體的怎麼會去搬石頭呢?原來,他正在開發一個軟體,已經失敗了好多次了,可他一直堅持著不放棄。他說:再給我點時間,我一準會把這塊“絆腳石”搬開的。

  我們給困難起了一個四個字的名字,叫:小菜一碟。

  那天,公司老總召集全公司員工開會。公司接到一筆大訂單,按理要三個月才能完成的工作量卻要求我們在一個月內交貨。老總很清楚這決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從公司發展的角度出發卻必須完成。在會上,老總問,怎麼樣?能不能完成?真完不成我們就放棄這筆訂單。我們全體員工是這樣說的:沒問題,小菜一碟。

  困難沒有統一的標準,如果你認為它是道坎它就是道坎,你遲早會邁過這道坎;如果你認為它是彈簧它就是根彈簧,你鉚足勁一不留神就把彈簧拉得失去彈性;如果你認為它是絆腳石它就是塊絆腳石,搬開後,你的面前就馬上呈現出一條寬闊的陽關大道來;如果你認為它是小菜一碟它就是小菜一碟,你肯定會有十足的信心將它幾大口吃個精光。當然,你若是非要認定困難就是困難不可,那麼你十有八九要在這困難的面前望而卻步一蹶不振的。

  更何況,這世上有許多困難原本是算不上困難的,僅僅是因為我們心裡認為它是困難它才成了困難。其實,只要我們心裡並不把困難當回事,不僅有許多困難我們會避免遭遇,而且就算真的遇到了困難,我們也會具有足夠戰勝困難的力量和勇氣的。

  篇二

  我有一位經商的朋友,出生貧寒,在事業上卻十分硬氣,從不接受身邊人的“施捨”,全憑自己一手打天下。經過近10年的打拼,如今他的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有將近20位員工、小具規模的公司。

  一日小聚,我問起近來公司的發展狀況,他如實“炫耀”了一番這些年多次起死回生的經歷,言談間,兩眼放光,無比自豪。接著,他話鋒一轉:“其實我這不算什麼,比我晚入行的小輩早已幹成了大公司。說來慚愧,我幾乎是最早起步,現在卻最為落伍。”我做出驚訝的表情,他更加忿忿不平起來:“這些年來,我一直舉步維艱。要是我也像他們那樣做,四處討好,左右逢源,我會不比他們強?”

  這讓我想到“贏在中國”2008年第9期的比賽,一位選手談到他的創業經歷時說:“我們不靠天,不靠地,只靠自己。”而作為評委的新東方總裁俞敏洪先生卻認為,這不是一種正確的心態,一個人應該“既靠天,也靠地,還靠自己,這才是一種大氣”。

  在我念大學的時候,遇到兩位室友,他們一樣的聰明,卻有不一樣的性格。一個室友在做習題時,從來不看答案,遇到再難的題目也堅持自己思考,這樣他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有的習題仍然不能夠解答。另一個室友碰到難題的時候,首先也堅持獨立思考,但如果在一定的時間內仍未能解決,就會選擇看答案。一個學年下來,看答案的室友“擊敗”不看答案的室友,摘取了年度一等獎學金。

  的確,懂得依靠自己固然很好,懂得依靠別人更是一種智慧,人生天地間,不可能所有的事都能自己解決。接受外來的幫助並不等於依賴別人,而是一種積極的方法,一種資源的合理利用,正如在遇到難題的時候不妨看看答案,從而獲知破解的方法,以至於事半功倍,這樣不更好嗎?

  一段時間後,我將一份從報紙上摘錄下來的資料遞給那位朋友:香港長江實業副主席李澤鉅是李嘉誠的大兒子,這位現年44歲的李家大公子不僅在其運營的和記黃埔傳統專案上頗多建樹,同時控制著歐洲第三代行動電話網和世界最大的港口運營業。2003年,李澤鉅入股加拿大航空公司,成為加航的最大單一股東,同年獲選美國時代雜誌“2003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朋友,默不作聲,長時間靜坐在那兒。是的,沒有人會否認李澤鉅受到了李嘉誠的指點和幫助,但也沒有人會認為李澤鉅今天的成就是躺在其父功勞簿上的結果。李澤鉅沒有生活在父親“亞洲首富”的陰影之中,而是謙虛地接受父親的影響和幫助,坦然地利用父親給他帶來的各種人際關係,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最終取得巨大的成功。

  自力更生能夠勵志,但藉助他人未必使人墮落。一味地只憑一己之力,最多是一種硬氣,而學會藉助、整合來自他人的更多的“一己之力”,才是一種大氣。

  篇三

  關於財富與人的話題有人提出過這樣的一個假說:在一個系統內,初始狀態有富人也有窮人。然後,我們讓系統內的所有財富重新平均分配給系統內的每一個人,結果會怎樣?可以想象得到,只要一個小時以後這樣的平均就會被打破。比如:有人拿著分到的錢去下館子,而有的人用分到的錢去開館子,一個小時之後,財富就又不平均了。一年以後,也許會長一點,五年以後,原來的富人還會是富人,原來的窮人還會是窮人,又回到了初始的狀態。

  經濟學理論最大的特點是不能夠做一個完全條件下的模擬試驗,但我們身邊的每個人和每件事又都在不完全條件下做著檢驗。上述的假說永遠只能夠是假說,但我們身邊點點滴滴的事例都告訴我們這個假說是有一定道理的。

  這個假說告訴我們一個人最終是貧窮還是富裕不是運氣,也不是所謂的機遇,而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的選擇。如果你選擇了富人的生活方式,選擇了富人的價值體系,你就會成為富人。所以,有人說富人是有基因的,也就是說一個人會不會成為有錢人是天生的。這其實有一定道理,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往往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形成。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也是這個道理。

  那麼富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是怎樣的?

  我們還可以再提出一個假說:在一個完全公平合理的社會中,一個人擁有的財富的多少恰恰代表了他對社會的貢獻的多少。

  這個假說也是容易理解的,比如一個人工作了一個月,獲得了10000元收入。在公平合理的條件下,這10000元的收入是他工作的報酬,也就是他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對社會做出了10000元的貢獻。所以一個人賺錢的過程是向社會做貢獻的過程。在這個月中他又消費了5000元。一個人消費的過程其實是向社會索取的過程。收入減去消費是他的結餘,而結餘恰恰是他對社會的淨貢獻。所以一個人積累的財富正好是其對社會做的淨貢獻。

  富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體系是多元化的,但他們有一些共性的東西和本質的特點。我們認為選擇成為富人意味著你選擇了這樣的生活:

  生活更加自律。上述假說告訴我們富人意味著付出更多、索取更少。一個人擁有的財富等於他獲得的減去他支出的。一個不懂得控制自己慾望的人,一個在生活上缺少自律的人,他對社會的索取就會失去控制,他的支出也將會失去控制,那麼再多的財富也會揮霍一空。

  承受更大的風險。投資學告訴我們收益與風險成正比。承擔風險是創造財富的基本要素。要成為富人必須創造更多的財富,而要創造出超過常人的財富必須承擔超過常人的風險。承擔風險的同時也意味著要承受更大的生命的磨難。

  承擔更大的責任。電影《蜘蛛俠》中蜘蛛俠的伯父告訴他:能力越大意味著責任越大。現代社會財富其實意味著社會資源,擁有更多的財富意味著佔有更多的社會資源,也就意味著有更大的責任。所以一個人擁有的財富越多也就意味著其對社會的責任越大。

  對於選擇成為富人的人,你應該明白,選擇成為富人絕不意味你一定會更加開心,也不意味你一定會更加幸福或者更加榮耀。而是意味著你將付出更多,承受更多,承擔更多。

  如果你享受這樣的生活,那麼你就選擇成為富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