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成語典故及釋義精選

  成語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事物認識的結晶,每個成語都是古人智慧的濃縮而如今我們現代日常生活又經常用得到。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一毛不拔的故事

  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項放踵,利天下,為之。

  墨子,名翟,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主張“兼愛”,反對戰爭。

  差不多與墨子同一時期,有一位叫楊朱的哲學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已”,重視個人生命的儲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

  有一次,墨子的學生離滑釐問楊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處,你幹不幹?”

  “天下人的問題,決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決得了的!”

  離滑釐又說:“假使能的話,你願意嗎?”

  楊朱默不作答。

  當時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孟子就此對楊朱和墨子作了評論:“楊子主張的是‘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幹的,而墨子主張‘兼愛’,只要對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頭頂,走破了腳板,他也是甘心情願的。”

  【解釋】一根汗毛也不肯拔比愉非常吝嗇自私。

  篇二:脣亡齒寒的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的近鄰有虢、虞兩個小國。晉國想吞併這兩個小國,計劃先打虢國。但是晉軍要開往虢國,必先經過虞國。如果虞國出兵阻攔,甚至和虢國聯合抗晉,晉國雖強,也將難於得逞。

  晉國大夫荀息向晉獻公建議:“我們用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作為禮物,送給虞公,要求借道讓我軍通過,估計那個貪戀財寶的虞公會同意為我們借道。”晉獻公說:“這名馬美玉是我們晉國的兩樣寶物,怎可隨便送人?”荀息笑道:“只要大事成功,寶物暫時送給虞公,還不是等於放在自己家裡一樣嗎!”晉獻公明白這是荀息的計策,便派他帶著.名馬和美玉去見虞公。

  虞國大夫宮之奇知道了荀息的來意,便勸虞公千萬不要答應晉軍借道的要求,說道:“虢虞兩國,一表一里,脣亡齒寒,輔車相依,如果虢國滅亡,我們虞國也就要保不住了!”這裡的“輔”是指面頰,“車”是指牙車骨。面頰和牙車骨,是一表一里,互相依存的,所以叫做“輔車相依”。嘴脣和牙齒,也是表裡相依的,嘴脣如果不存在了,牙齒失去掩庇,就要受寒,所以叫做“脣亡齒寒”,也叫“脣齒相依”。

  可惜目光短淺、貪財無義的虞公,竟不聽宮之奇的良言忠告,反而相信了晉國的陰謀欺騙,不但答應“借道”,而且願意出兵幫助晉軍,一同去打虢國。宮之奇預料祖國將亡,無法挽救,只得帶著家小,趁早逃到曹國去了。

  這樣,晉獻公在虞公的“慷慨幫助”下,輕而易舉地把虢國滅亡了。晉軍得勝回來,駐紮在虞國,說要整頓人馬,暫住一個時期,虞公還是毫不戒備。不久,晉軍發動突然襲擊,一下子就把虞國也滅亡了,虞公被俘,屈地產的名馬和垂棘出的美玉,仍然回到了晉獻公的手裡。

  【解釋】嘴脣沒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比喻關係密切,利害相關。

  篇三:顛倒黑白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出身於楚國的貴族之家,年輕時聰明好學,見聞廣博,擅長辭令,無論在政治、外交或文學等方面,都有著突出的才能和造詣,因此深得楚懷王的信賴,曾被任命為左徒,負責起草法令和接待諸侯賓客等事宜。

  屈原所處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使他在楚國的聲望日益提高。但是,由於他對內主張改革弊政,對外採取聯齊抗秦的策略,觸犯了貴族內部腐朽勢力的利益,引起了這些人的嫉恨。因此,他們的代表人物上官大夫靳尚和令尹子蘭便相互勾結,接二連三地向楚懷王進讒,惡意中傷和誣陷屈原。久而久之,懷王就對屈原漸漸疏遠起來。

  公元前313年,秦惠文王派張儀出使到楚國,對懷王說,只要楚國同齊國絕交,秦國願將商於一帶六百里土地割讓給楚國。屈原認為這是一場***,極力勸諫懷王不要上當。但昏聵至極的懷王不但不聽,而且把忠心為國的屈原放逐到漢水以北。

  等到楚、齊絕交以後,秦國立即變卦賴賬,說割讓的土地不是六百里而是六裡,懷王怨恨秦國食言,重新召回屈原,並出兵攻打秦國,結果慘敗,損失嚴重。後來,秦王又主動要求講和,並約懷王到秦國相會。懷王中計前往,進入武關後便遭到扣押,被幽禁了三年,最後病死在秦國。

  懷王的兒子襄王即位以後,更加糊塗昏庸,對靳尚和子蘭言聽計從,進一步屈服於秦國的壓力。不久又聽信讒言,把屈原流放到更遙遠的湘水地區。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率軍攻破郢都***楚國的都城***,燒燬楚國先王的陵墓,使無數百姓背井離鄉,四處逃亡。屈原在湘水聞訊後,感到無限的哀痛,但他自己負屈含冤,報國無門,只能把滿腔的忠誠和悲憤,抒發在迴環起伏、激越奔放的詩篇中。在著名的《九章·懷沙》裡,他寫了這樣兩句詩:“變白以為黑兮,倒上以為下。”對那些肆意顛倒黑白、葬送楚國的奸佞小人,進行了憤怒的鞭撻和控訴。不久,屈原寫下了最後一篇絕命詩《惜往日》,便縱身跳進滾滾的汨羅江,自沉而死。

  【解釋】把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實,混淆是非。

  篇四:投筆從戎的故事

  班超,字仲升,東漢時人。公元62年,他哥哥班固被皇上召到京城洛陽做校書郎***校勘書籍的官***,班超隨同母親也來到洛陽。因為家境貧窮,班超經常替官府抄 寫檔案,賺些錢貼補家用。

  有一天,他把筆一扔,感嘆地說:“大丈夫即使沒有別的志氣和謀略,也應該學習西漢時的傅介子、張騫為國立功,怎麼能把大好時光總 耗費在抄抄寫寫的差使上呢? 公元73年,班超放下筆桿參了軍,出征匈奴,立了戰功。後來他出使西域,被封為定遠侯。漢明帝時,班超又被派遣多次出使西域。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英勇,克 服重重困難,加強了漢朝同西域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解釋】指文人棄文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