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成語典故及釋義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更是造就了大量能夠反映勞動人民智慧的成語。下面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盤根錯節的故事

  東漢時有個讀書人名叫虞詡[xǔ],他從小是個孤兒,由祖母把他養大。他為了報答祖母的恩情,一直侍奉祖母到90歲高齡壽終正寢後,才應太尉李修的聘請到他府裡任職。

  這時,西羌[qiāng]和匈奴突然入侵,北方的幷州和西方的涼州同時受到嚴重的威脅。大將軍鄧騭[zhì]認為與其兵分兩地駐守,分散實力,還不如把兵力集中防守幷州而棄涼州,朝廷中不少大臣也附和鄧騭的意見。只有虞詡獨排眾議,他對太尉李修提出自己的看法說:“涼州的百姓不但熟習軍事,而且個個英勇善戰;西羌之所以不敢入侵關中,也是因為畏懼涼州的百姓,而涼州百姓一向認為自已是大漢的一脈,才義無反顧地犧牲一切來捍衛國家。今天如果照鄧將軍意見,捨棄涼州,那對整個局勢恐怕只有害處而沒有好處吧!”

  鄧騭聽到了虞詡的意見,認為虞詡是故意和自己作對,懷恨在心,一直想找機會進行報復。

  過了沒有多久,朝歌發生民變,老百姓紛紛武裝起來與地主政府對抗,常常有地方官吏被殺的事情發生,朝廷雖然一再派兵去鎮壓,卻始終沒法平息。

  鄧騭看到這是一個很好的報復機會,便找了個理由,把虞詡調去當朝歌的縣令。虞詡的親朋好友知道後,都很為他擔心,認為這次去一定凶多吉少,沒有一個不替他抱不平的。可是虞詡卻很有信心地笑著說:“一個有抱負、有志氣的人絕不會避開困難的事而專門去找容易的事來做。這就像我們在砍樹時,如果不遇到堅硬牢固的盤根錯節,就顯不出斧頭的鋒利一樣。我去出任朝歌縣令,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後來,虞詡到了朝歌,很快表現出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平息了當地官民之間的糾紛和***。朝廷認為他有將帥之才,把他升為武都太守。不久以後,他又率兵大破羌人,為國家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官至尚書僕射。

  【解釋】盤:盤曲;錯:交錯;節:枝節。樹木的根枝盤旋交錯。比喻事情紛難複雜。

  篇二:為富不仁的故事

  戰國時,騰國很弱小。當時各國諸侯都為開疆拓土而不斷髮動戰爭,尤其是大國諸侯隨便製造一個事端就向小國興兵。戰勝之後,小國輕則割地賠款,重則國家從此消失。大國諸侯嚐到了甜頭,發動戰爭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喊殺之聲在華夏大地上回蕩,戰爭風雲經年不散,把那個時期稱為戰國,真正的名副其實。

  滕國本來就國勢衰微,到了滕文公繼位時,面臨的局面更為嚴峻:府庫空虛,民生凋敝,四周列強環伺,虎視眈眈,隨時都有亡國的可能。滕文公決心收拾殘局,振興滕國。他首先徵詢朝中文武官員的意見,讓官員們拿出治國興邦的辦法。

  滕國官員覺得這個題目太大,不知從何處著手,一個個都像鋸掉了嘴的葫蘆,開口不得,悶悶不語。滕文公一氣之下,命令散朝。滕文公回到宮中憑欄遠眺,默默沉思。他忽然想到,大學問家孟子現今正旅居滕國,為什麼不請教他呢。

  於是,滕文公輕車簡從,來到孟子住處。孟子見國君親自前來,覺得有些意外。滕文公落座之後,首先問道:“老朽不過是一介布衣,不敢勞駕國君,如有疑問,老朽樂於效力。”滕文公長嘆一聲說:“您是大學者,大賢人,所以特來請教。您知道,滕國兵微將寡,國家貧弱,依先生之見,怎樣才能使滕國早日富強起來不受鄰國欺侮呢?”孟子見滕文公態度誠懇,便直言相告說:“人民是國家的本源,把一個國家比喻為大樹,那麼人民就是樹根,樹根越發達粗壯,才能使技幹強健,樹葉茂密,大樹才能茁壯生長呀。”滕文公問:“怎樣才能使樹根健壯呢?”孟子說:“當然要施仁政,孔子說:仁者愛人。要珍惜民力,不要做***的事情,更不要隨意增加人民的負稅。人民安居樂業了,還愁國家不富嗎。陽虎說的想發財就不能講仁義這句話十分荒謬。對一國之君來說,只有講仁義才能使人民愛國,人民才肯為國家效命。如果,國君橫徵暴斂,弄得人民怨聲載道,人民當然不願為國君效力了。”滕文公面露喜色,決心在國內推行仁政。

  【解釋】為:做,引伸為謀求。剝削者為了發財致富,心狠手毒,沒有一點兒仁慈的心腸。

  篇三:望門投止的故事

  東漢時,山陽高平***今山東兗州一帶***有一個叫張儉的人,字元節。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張儉出任山陽東部督郵***官名,代表太守督察縣鄉,宣達教令,兼司獄訟捕亡等事***一職。當時,有一個專權的宦官侯覽是山陽防東人。侯覽家裡的人依仗侯覽的權勢在防東殘害百姓,無惡不作。為此,張儉寫信告發了侯覽和他的母親。因為侯覽整天在皇帝身邊轉,這封信沒到皇帝手中就被侯覽扣下了。從此侯覽和張儉結了仇。

  張儉有個同鄉叫朱並,是個奉迎拍馬的小人,歷來為張儉所不齒。朱並聽說張儉告發了侯覽,為了討好侯覽,便向朝廷告密,說張儉私結黨羽,圖謀不規。侯覽見後,立即下令逮捕張儉。張儉見官府人馬來勢凶凶,只好匆匆逃亡,看到誰家可以避難,就投在人家門下。因為當地老百姓都知道張儉歷來很正直,名聲很好,都冒著風險收留他。

  後來,人們便將望門投止引為成語,形容在急迫情況下,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暫時的存身之處。

  【解釋】投止:投宿。在窘迫中見有人家就去投宿。比喻情況急迫,來不及選擇存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