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課程學習心得

  管理是一門科學,是有大量學者和實業家在總結管理工作的客觀規律基礎上,借用許多科學家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接下來就跟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關於吧!

  篇1

  我雖工作多年,但對管理學還是知之甚少,所以非常感謝集團領導給我們提供了這次培訓學習的機會,讓我對管理學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也非常感謝培訓老師毫無保留的傾囊相授的無私精神。

  通過這一個多月對《現代管理學》的學習,讓我瞭解到管理學是一門很深奧的知識,任何組織都需要管理工作的支援,而且任何管理工作都是在某一特定組織進行併為該組織服務的。法約爾說管理可以分為實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它的研究物件是合理組織生產力,完善生產關係,維護上層建築。

  管理有兩重性: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自然屬性具有科學性和管理共性,社會屬性具有階級性和管理個性。自然屬性就是合理組織生產力,管理水平和生產水平的相適應。社會屬性就是管理建立有生產資料所有制基礎上,管理為所有者服務。管理學的來源有這麼三種類型:技術型、制度型、魅力。

  它是一套管理理論體系,它為指導管理實踐提供了原理,原則、方法和技術。人們掌握了系統化的科學的管理知識,就有可能對組織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行的、正確的解決辦法。

  雖然管理是一門科學,但它只是一門不精確的科學,管理科學並不能向管理者提供解決一切問題的答案。由於管理的物件主要是人,解決的是組織和環境的適應問題。而不同人的心理特點和素質不同,組織就面臨的環境又很複雜多變這就要求管理者能審視度事,隨機應變。管理要達到預期的目的,就必須靈活地、巧妙地運用管理理論、方法和技術。

  管理學對人性的假設由經濟人,社會人,自我實現的人假設向“複雜人假設”轉變的.而複雜人是指人們通常有多種需求和不同的能力,往往把滿足需要中的一種或幾種需要結合在一起,作為自己的目標。人是複雜的,既不是單純的經濟人,也不是完全的社會人,而是因時、因地、因各種主觀條件變化而採取適當反應的複雜人。早期管理思想中,把人當作會說話的工具,認為人總是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毫無責任心,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強調人追求經濟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學與經濟學的人性假設趨於一致.之後,梅奧從霍桑實驗"中認識到除了對經濟利益的需求外,人們對社會和心理方面的需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經濟人假設,提出了社會人假設.其他行為科學理論的代表人也從不同側面強化了社會人假設,其中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把社會人假設發展為一個精典而又精緻的需求模型.由此可看出管理學知識這門學科的應用面之廣。

  在學習了管理學後,我更深刻的意識到了一個企業或是團隊的成功需要具備多方面的綜合素質,因此,管理不僅是一種知識,也是一種實踐;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它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的有機統一。綜上所述,這是這一個半月我學習管理學的心得體會,我也將會應用於今後的實踐工作中,希望能夠取得更多的收穫。

  篇2

  《管理學》專題是我參加自學考試的最後一門課程,並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績。下面我把自己認為比較有效的讀書方法與大家分享,供各位考友參考。

  1.瀏覽綱目,理清框架。我一般在學習教材之前首先瀏覽一下目錄,透過目錄你能較快地大致瞭解全書的結構,讓教材在自己的腦海裡形成一個整體的粗線條的網路圖。比如《管理學》專題這門課程,包括了:總論——管理過程***管理過程、組織的環境、組織文化***——管理結構***組織的結構、組織結構的演化理論、學習型組織與知識管理***——管理者與管理行為***管理行為、管理者與領導者、人力資源管理***——計劃、戰略與創新的管理***管理的目標與計劃管理、戰略管理、管理控制、變革與創新管理***——比較管理——未來管理。初看目錄後對照自學考試大綱把目錄再瀏覽一遍,目的是弄清楚教材目錄中哪些章節應該是重點掌握,哪些章節是理解掌握,哪些章節是屬於一般瞭解,自己分別做上不同的符號,這樣便於後面通讀、精讀時更加快捷,更加到位,少走彎路。比如:《管理學》專題考試大綱最後註明,第十四章管理學的比較與國際化、第十五章管理學發展展望均作了解,這樣考生就可把這兩個章節的內容作為略讀。再如,第一章中的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管理學研究的物件、研究方法;第二章中的管理資訊聯絡過程;第三章中的公司治理;第四章中的流程導向型結構;第五章中的組織正規化的演化;第六章中的學習型組織理論的應用;第十章中的企業計劃管理系統——典型案例剖析等等,這些內容在大綱中也均作為了解,因此,考生閱讀教材時對這些內容同樣可採取略讀的方式,這樣一來,原本厚厚的教材一下子變薄了很多,增強了很多的信心。

  2.通讀教材,留下印記。在瀏覽綱目,理清框架後就要制定一個通讀教材的計劃,這是我參加自學考試一個很深的體會,我覺得通讀一遍教材很重要,因為試卷中選擇題面廣量大,有時出的題目也比較細微,而這些內容往往就是在通讀過程中留下印記的。

  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在閱讀教材時特別喜歡動筆做做記號,比如重點詞語上加加框,關鍵詞語下加加點,重要標題下劃劃線等等,這樣的批註閱讀可以幫助我們理解教材的內容,收到加深印象、增強記憶的效果,還可以幫助我們整理、積累,便於今後查詢、複習、運用。另外我在做記號時也有所區分,一般在通讀教材時我用鉛筆做記號,自認為重要的地方就圈圈畫畫,相對而言做記號的地方比較廣一些。等到第二遍精讀時,我就改用黑色水筆做記號,做記號的內容在第一次的基礎上更精當一些。到重點複習記憶的時候就用紅筆做記號。因此,翻開我曾閱讀過的自考教材,常常會發現有些重點、關鍵之處就用上了三種顏色的標記,我自認為這樣做記號一來能提醒自己的閱讀進度,二來能加深印記,記憶效果比較好。

  3.精讀教材,強化記憶。教材通讀後就開始精讀,精讀的目的就是要理解、掌握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弄清楚各章節的考試內容。精讀時我會把教材與大綱對應著看,讀完一個章節,思考一下章節後的習題,並在大綱上標上頁碼,便於查詢。精讀時我喜歡用黑色水筆進行批註,對第一次鉛筆批註的內容進行篩選、精簡,突出關鍵內容。比如第一章第二節中典型的管理思想和理論的發展,一共分三個階段:傳統管理階段;近代管理階段;現代系統管理階段。精讀這部分內容時我首先記住重要的代表人物:泰勒、法約爾、韋伯、梅奧、西蒙、巴納德、伯塔蘭菲等,然後抓住最關鍵的詞語理解這些代表人物管理思想的基本點***貢獻***與侷限性,比如泰勒的科學管理,我就記住“使管理成為一門科學”“把工人當成‘經濟人’”;梅奧等人的人際關係學派,我就記住“工人不是‘經濟人’,而是‘社會人’”;西蒙的決策理論學派,我抓住“有限理性”“滿意解”等詞語記憶,考試時抓住了關鍵詞語,再加上臨床發揮,那就萬變不離其宗了。考前適當的強化記憶也是十分重要的,我會在關鍵的或難於記住的詞句上用紅筆進行批註,這樣反覆的批註能很好地幫助我們記憶。

  4、聯絡實際,學以致用。我讀書的另一個重要方法,就是喜歡把所看的內容與自己的工作,與自己周圍的生活結合起來思考,這樣學習起來也容易記住。例如學習第四章第二節“工作設計”這個內容時,我就聯想到學校這個組織裡就有語文、數學、音樂、體育、美術、計算機等不同專業的教師,這樣的分工有利於培養專業人才,提高教學質量。但過於專業化分工也有缺陷,限制了教師學習、發展的機會。因此,倡導教師輪換交流***城鄉之間、校際之間***,擴大工作範圍,豐富工作內容***學科之間交流聽課***,使用工作特色。這樣一聯絡實際,這一節的主要內容全記住了。再如學習第八章“管理者與領導者”時,我就把這個管理者、領導者看成是一所學校的校長,校長要管理好一所學校,也應該擁有這樣的素質:具有戰略思考的能力、充滿激情、正直;校長領導學校的關鍵行為也應該是:構建願景***學校中、長期規劃***、識別關愛下屬***瞭解教師的發展需求、關心教師的工作、生活***、正確使用與提高下屬的能力***用人機制、培養精英團隊、提升工作效率***、服務於組織目標***辦人民滿意的學校***、保持希望***學校精神、追求卓越***。聯絡自己的工作實際去理解,無論考簡答題還是論述題都不會有問題了。除了考試能夠過關外,我覺得更長遠的收穫就是能學以致用,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品味,豐富自己的人生經歷。

  5.做模擬卷,弄清題型。建議考生在購買教材時也最好買上歷年的試卷,考前一兩個星期,自己試著做一做,一來了解考試的題型,二來評估一下自己在哪些地方還掌握得不夠好,可以彌補。做模擬卷這個環節一定需要,因為有時本年度試卷中的題目與往年試卷中的題目類似,比如選擇題或者填空題內容前後稍作變化而已,所以提醒考生在做模擬試卷時也要學會變化,學會換個角度去思考,這樣可能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6.輕鬆上陣,沉著應戰。考生的心態很重要,平時發現有些考生因為過度緊張,或自我壓力太大,雖然考前也花了不少時間,但往往在考試中失誤了。所以考試當天,我們應該以平和的心態充滿自信走進考場。答題時儘量寫具體些,特別是簡答題或論述題,要點應逐一分開寫,序號標出,這樣便於閱卷老師看得清楚。一旦遇到自己不會的題目,請不要放棄,最好根據自己的理解寫上答案,說不定也能得上幾分。另外,提醒考生不要過早交卷,有時間的話選擇題之類的內容可以檢查檢查。總之,考生在考場上儘可能做到沉著、仔細,有分必爭。

  考友們,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最後,我衷心地祝願大家都能順利過關,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