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與尋找話題作文

  尋找中把握擁有,擁有中繼續尋找。擁有著,並尋找著,快樂著。 本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1

  年年花開,拉開了一季的絢麗與華美;年年花落,飄落了一地的流連與依戀。在芸芸眾生之中為擁有花開般的絢爛美麗而歷盡艱辛苦苦尋覓;在失去昔日擁有,而又彷徨地四處追尋它離去的蹤跡;穿雲渡月拼命尋找,卻失去昔日擁有;櫛風沐雨依然苦尋不得。漫漫人生中我們在擁有與尋找中默默穿行┅┅

  為了擁有豐富的人生,我們歷盡風霜雪雨的洗禮;為了擁有堅強的意志,我們攀登懸崖陡峰;為了擁有迷人的風景,我們飽受荊棘沼澤的的磨礪;為了擁有遠大的理想,我們接受驚濤駭浪的考驗。尋找是艱辛的,淚水和汗水一路相併,但最後卻找到了我們追求的目標。擁有便是尋找過程中的淚水與汗水的結晶的最好詮釋。勝利的累果撫平了跋山涉水而留下的傷,擁有此時讓心靈變得更充實。

  擁有是快樂的,是欣慰的。相反尋找是艱辛的,坎坷的。追溯歷史,從孫中山到***。在列強步步緊逼,清王朝統治風雨飄搖之秋,在日本侵略中國,在國共兩黨對立危急之季,他們這些革命者拋頭顱灑熱血,不懈的鬥爭著,上下探索,探尋著政治改革之路┄┄這些努力最終換來了我們今天的社會主義和平的生活。先賢們的尋找讓我們幸福擁有了今日的生活,然而尋找不一定永遠以得到告終,時而也會苦尋不得。時而也會失去自身的擁有,瑪麗?居里為提取純鐳而長期日以繼夜地居呆在化學實驗室內。為了使鐳的提取量變大她堅持不懈地在自然界中尋求更適合的化合物,她的容顏肌膚在化學物品的輻射下日益地衰老變皺,最後鐳問世了,它讓化學界人士驚歎不已。居里夫人也是世界上鐳的第一個擁有者,在鐳發表後,很多女性都認為像她用容顏換取科學成果是不值得的,但對了科學事業她的奉獻卻是巨大的。為了擁有鐳她失去了健康,而苦苦的尋覓讓她擁有了不僅是鐳,還是一種精神,這種擁有更令人敬佩、讚歎。

  春風桃李,秋雨梧桐,朗朗明月,瑟瑟清風。在春光明媚的日子裡尋找那淡淡泛紅的桃花而擁有一陣芬芳。在淒冷惟美的秋夜裡尋找梧桐葉上晶瑩的雨水而擁有一絲冰涼。在人生的長河裡我們默默無語在擁有與尋找中揚帆而行。

  2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是什麼樣的樂聲,會有如此大的力量,可以讓所有的徵人徹夜未眠?是什麼樣的感情有如此大的感召,直達所有人的心底?是鄉愁,是心靈深處對家鄉的思念。

  小時候,我一直不懂,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家、擁有自己的親人嗎?為何還要在尋找家的途中如此惆悵,如此苦惱?長大以後,我才明白生活的無奈——擁有有時也只是一種奢望。

  總想起蘇軾在中秋月圓之夜不能與弟弟團圓的情形。一人獨飲美酒,遙望明月,寄思故鄉,尋找家人的影子,最終吟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唱。

  總想起老舍遊倫敦、住巴黎的情形,他在街上走著,尋找著北京城的喧鬧;與人交談,尋找著如北京樣的厚重的人情味,卻始終不能如願。他於是盼望著回國,盼望著去重新擁有那份只屬於家鄉的溫暖。

  總想起,蕭乾的好友在美國旅居的的情形,將庭院裝扮得如故土一般,更像個孩子似的向友人要一顆棗核兒,只為擁有那家鄉的一種感覺。

  他們都因離開了故土而擁有了一份深深的鄉愁,而又都因為這份鄉愁去四處尋找。尋找家鄉的味道,家鄉的氣息,無怨無悔。

  記得在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散文裡,曾講到這樣一件事情。一位中年男子得知林先生是自己的老鄉時激動萬分,當即在臺北的街頭唱起了鄉歌。可憐一個壯年男子唱著唱著就號啕大哭。原來這是一個早年被抓來打仗的壯丁,從那時起,他就失去了妻子兒女。那淚眼朦朧中漂灑著多少對家鄉的酸楚的記憶和思念啊!

  人們對家鄉的思念與找尋是何等的迫切,何等的執著。這其中包含的絕不是徐志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而是不得不在乎的鄉土情結。

  因為曾經擁有過,所以我們瞭解家鄉的溫暖,於是就有了對家鄉的依戀。一張張親人的臉龐就是我們心靈最好的慰藉。所以當我們離開家鄉時,我們又開始去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又擁有了另一份情感——鄉愁。一葉鄉愁,牽引著我們苦苦尋找。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命就是一個不斷擁有和尋找的過程”。……

  3

  我曾苦苦地追尋,追尋快樂,追尋幸福,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可我從沒有感到我曾找到了我想要的東西。

  “知足者常樂!”那是因為他們擁有財富,擁有幸福嗎?不。“永不滿足,不斷超越”的人就會不斷追求,他們都將失去所擁有的嗎?不。那又怎樣呢?

  我們拼命的一味尋找,新的想法不斷萌生,然而我們擁有的也在不斷流失,到頭還是兩手空空。其實我們的身邊時刻都有我們想得到的,只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缺少一顆感動的心。親人的一聲叮嚀,朋友的一聲祝福,甚至是陌生人的一個微笑,都需要慢慢品味,一不留神,這些已有的都將悄然逝去。不要徑直朝前,休息一下,感受身邊的愛,你會更有動力邁向下一站。

  失竊後的羅斯福家中,所剩無幾,而僅存的物品卻成為他劫後欣喜的理由。戰爭後生還的親人是他們抵消家園頹圮沮喪悲痛的最滿足的擁有。羅徹斯特失事後,簡•愛才真正明白他就是那個值得她愛一生的人。

  不珍惜擁有的人永遠尋找不到他所追求的東西,所謂的追求只能成為追尋者的夢幻,是一座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樓。孰不知腳下的沙灘,海邊的貝殼,也是一種享受,不知珍惜的人是不配擁有的。

  然而,只沉迷於過去,享受現實的人不會有新的驚喜。只有在此基礎上不斷追求夢想的人才能擁有新的擁有,才能把儲蓄的圓圈變大圓,品嚐新的快樂。

  劉翔珍惜擁有的機會,才有了新的記錄,但他不想滿足於此,不斷超越,不斷尋找新的座標,才不會失去擁有。中華民族同樣如此,珍惜機遇,而又不斷挑戰機遇。

  我們不斷尋找新的經濟發展,不斷尋找高新科技的發明物,但我們更應該珍惜他的根本——地球環境。我們是否珍惜人類的朋友,我們是否珍惜我們的家園。擁有,他們快樂無比;超越者懂得追求,他們永遠進步。只有珍惜擁有才不會失去後再後悔,只有尋找,才不會沒有擁有而痛苦。

  我還在追尋著,並將永遠追尋著,但我明白了尋找的同時我已擁有,並將珍惜它。

  尋找中把握擁有,擁有中繼續尋找。擁有著,並尋找著,快樂著。

  4

  有人說,人可以分為兩類:

  一是吃不到的甜葡萄說是酸的,吃到的酸葡萄說是甜的;

  二是吃不到的酸葡萄說是甜的,吃到的甜葡萄說是酸的。

  的確,世界上有人生活的地方,一定都存在這兩種人:一種是珍惜擁有,知足長樂;一種是不滿足擁有,一生都在尋覓、一生都在追求。

  我似乎更喜歡做第一種人。

  有這樣一個故事:

  父親與兒子做遊戲:10分鐘代表一個人的一生,在這段時間裡,每人各翻一本書,從裡面找“黃金”這個詞,誰找得多,誰就是大富翁……

  計時開始!“找到一個!”一分鐘後,兒子興奮地叫道。“又找到一個‘黃金\'!”兒子叫道。“我也找到一塊!”父親叫道。五分鐘後,兒子蹦起來:“第三塊找到了!”父親慌了:“我這裡黃金為啥這麼少呢?”兒子輕蔑地說:“你不會找嘛!要細心!”……到了第八分鐘,兒子一共得到十塊“黃金”;而父親此時只得到四塊。

  “不用比了,你輸定了。”兒子說。父親點點頭:“我承認,我輸了。可是就這麼完了嗎?”兒子問:“還要幹什麼?”“如何使用‘黃金’?”父親問。兒子抬頭考慮片刻,說:“我要買一大堆巧克力、玩具,買一輛真正的賽車,還要……去埃及看金字塔!”父親指指電子鐘:九分十秒。兒子問:“又怎麼了?”父親笑道:“你那些願望都不現實,你老啦,巧克力不敢吃,賽車開不動,金字塔也看不成了,你看,已經九分四十秒,人的‘一生’都塊結束了……”兒子呆呆地望著父親。父親說:“為了找黃金,你花去大半生,卻難以享用它。其實,時間才是最最寶貴的,它是每一個人的終極資源。”

  道理很簡單,兒子為了可口的甜葡萄浪費了一生,還好,這只是虛擬。

  人就是這樣,從呱呱墜地那一刻起,無時不在尋找自己心目中的甜葡萄,在尋找的過程中往往錯去了原來擁有的親情、友情、愛情。到頭來人們的收穫不一定就是自己想要的那顆甜葡萄。

  所以我們常常發現那些鬱鬱寡歡的富翁和怡然自得的窮人,

  所以我們常常發現失眠的上帝與酣睡的乞丐。

  甜葡萄和酸葡萄其實沒有什麼差別,如果有,那麼唯一的差別就是你對葡萄的那顆心。

  所以有了智者:吃不到甜葡萄說是酸的,吃到的酸葡萄說是甜的。

  知足者常樂,無慾者自得。

  所以也有了愚者:吃不到的酸葡萄說是甜的,吃到的甜葡萄說是酸的。

  慾望與不得之苦惱,夢幻與現實的距離,費盡了人的一生:於是有了悽美如夢的《雨巷》,也有了叔本華的“生存空虛說”。

  當你不用心對待已經得到的甜葡萄,而去追逐實際上虛幻的酸葡萄時,會有兩個結果:一得不到酸葡萄;二失去得到的甜葡萄。

  因此,尋找屬於自己的葡萄,然後愛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