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春聯的散文

  春聯的前身其實是桃符,最早是民間用來掛在門上趨吉避凶之用的。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_關於春聯的散文推薦:春節話春聯

  若論傳統文化形式,春聯當是比較久遠的了,從後蜀孟昶首倡,至明朱元璋推廣,至今一千餘年,毫無式微跡象,反愈加興旺起來,必有其必然性。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煙花的嗶剝燦爛,大人小孩的笑語盈盈,拜年聲的不絕於耳,若沒有紅豔豔的春聯相襯,不知要遜色多少。貼在牆上門框上,心情也煥然一新。與家人一起品讀這韻味十足的文字,回首過去,憧憬未來,當真妙不可言。

  以前的春聯都是寫就的,記得每年年底,父親都要買上幾張大紅紙,央求村裡唯一的教書先生來寫。而教書先生那裡,早是滿屋子的紅紙和晾晒的對聯了。後來,我上師範,學了點蹩腳的毛筆字,母親不僅讓我寫自家的,還為我招攬了全族和鄰居的春聯。現在,寫對聯的越來越少了,大多都是買來現成的,紅底金字,一派輝煌,但母親依然堅持要我寫,甚至等我到大年三十下午,她說,一年不練這麼一回,毛筆字就丟了,況且,金字沒黑字的受看呢。我深以為然,批量生產的春聯浮躁有餘,內涵不足,文人的優雅氣質蕩然全無。

  倒是仍有擺攤賣字的,大街一隅,支張方桌,文房四寶俱備,若有人求,現場瀟灑揮就。我對他們向來是懷有深深敬意的,且看他們左手壓紙,右手執管,筆走龍蛇,氣定神閒,瞬時完成,再看那字,楷書端莊大方,入木三分,行書姿態優美,筆力遒勁,縷縷墨香繞指尖,幽幽韻味沁心脾。賣字者一身儒風,不為謀生,只為追慕古人雅趣。但終是寥寥無幾了。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為求新,人們大多從二十九下午貼對聯,庭院必是灑掃過的,還帶著溼溼的泥土味,白麵漿糊必是熬得稠稠的,在對聯背面刷勻,保準粘得結結實實。風吹日晒,多半年後,仍牢固如初,以致在貼新對聯時,得用小刀仔細剔下舊的一層,有的甚至直接層層疊加,倒更別有一番意味。至除夕,小到一個村子,大到全中國,家家戶戶一片彤紅,若能俯瞰,當蔚為壯觀!

  大年初一,難得心閒。太祖朱元璋曾微服挨家挨戶吟賞對聯,其雖出身布衣,卻發對聯普及化之濫觴,兼有如此興致,可見酷愛對聯。我們也何妨邀二三好友,挨家逐戶逛一逛,讀一讀,品一品呢,既不入門相擾,又增加了知識,聯絡了知己,附庸風雅也罷,東施效顰也罷,總算做了一件很文的事體,也禁不住以文人自居起來。

  然而春聯內容再吉祥,也只是祝福或心願,紅火的生活,溫馨的幸福,和睦的家庭,廣進的財源,終須親力親為,勤奮耕耘,精心養護,若得了春聯的鼓舞,“一帆風順年年好,萬事如意步步高”,那麼也不枉春聯為我們日夜看守門庭了。

  _關於春聯的散文推薦:懷念手寫春聯

  自打成品印刷品的春聯面世以來,手寫春聯越來越少了。

  這些印刷品春聯省事是省事,也省略了許多情趣。我的一個朋友,在保險公司工作,為了宣傳本公司,他給所有的親戚朋友都送了有關保險業務宣傳的春聯。其中有一個住在農村的朋友,他家的春聯從大門到院子裡的七間窯洞、四間廚房,貼的全部是一樣書法形式、一樣內容的春聯。類似的現象屢見不鮮,讓人覺得很不是滋味。直言不諱地講,我家的老宅子這幾年也是這樣的版本。這樣的懶辦法,致使本來應該是寓意深刻,集書法藝術與新春祝福的春聯文化,越來越成為了一種形式,失去了其情致。

  小時候,我家及鄰居的春聯請誰寫、寫什麼都是要動腦子的。那時候村裡邊誰要是掌握了“一筆好染”,也就是說會寫看得過去的毛筆字,那是很受人尊敬的,除了寫春聯的時候能抽幾包別人送的好煙外,平時誰家有個紅事白事或者孩子過滿月、老人慶八十大壽的事情,還能往肚子裡添點油水。我們一群小屁孩,因為都正在上學,鬥來大的字也能認個三擔五擔的,過年沒有我們的什麼事情,就一家一家地去看春聯。記得乾草堰有一家的對聯寫的特有意思,我現在還記憶猶新。上聯是“白麵大米肉”,下聯是“青醬香油醋”,橫聯是“吃喝有餘”。字型寫的也極其瀟灑,想必是個文字功底不錯的文人的傑作。當然大部分人家老人的宅子貼的多是壽比南山之類的賀壽聯,新婚夫妻房子貼的是龍鳳呈祥、榴生百子類的祝福聯,廚房貼的是色相俱佳,倉房貼的是五穀豐登,孩子們房間貼的是金榜題名,廁所貼的是講究衛生。人住的房屋要貼春聯,家畜們的窩棚也要貼春聯,雞窩貼的是碩果累累,狗窩貼的是保家衛國,豬窩貼的是膘肥體壯,騾馬圈貼的是勤勤懇懇。還有“樹聯”也很有意思,榆樹要貼年年有餘,果樹要貼花繁果大,其它樹要貼根深葉茂、綠化祖國。家裡的傢俱和農具貼的春聯基本上是木排車上要貼多拉快跑,櫃子上要貼金銀滿櫃,水缸上要貼細水長流,風車***也叫扇車,秋天的時候分離豆子和豆莢的農具***上要貼風調雨順,自行車上要貼日行千里,你說一輛破自行車,真要是日行千里,人和車子還不累散了架啊!另外還有些牆貼,影壁上要貼“福”字聯,前牆上要先貼一個“福”字,下邊貼“吉星高照”。天地爺、灶王爺、門神爺、財神爺等等固定的地方,都要貼上相應的春聯,內容我實在是想不起來了,也不好胡謅,就不多說了。

  那時候的春聯,因人因家因書法者的風格之不同,而各有千秋。為了不求人,許多人家執意培育自己家的書法家,還真有那麼幾位後來活躍在了本市的書壇上。父親原來也想培養我能有“一筆好染”,結果我拿著毛筆,寫在紙上的字像魔鬼不說,連臉上、手上、身上都塗滿了墨汁,父親只好作罷,說我是狗尿苔——端不上挑盤,長大了掏大糞去吧。後來父親見人把我發表在報紙上的春聯,抄在了寫春聯的大紅紙上,才覺得自己的兒子也不算太差。

  春聯是中國的特色,書法藝術是中國的國寶。我總是有一種擔憂,隨著成品印刷品春聯的蔓延,手寫春聯帶來的審美享受。手寫春聯內容攜帶著的文化基因,可能會對傳統春節文化帶來一定的傷害。

  _關於春聯的散文推薦:春聯

  每到過年,家家都要貼春聯,寓意新的一年開始了,盼個好兆頭,其次民間流傳的另一個意思就是辟邪。這幾年我發現春聯手寫體慢慢地消失視線,更多印刷體幾乎對每個家都能用的春聯問世了。

  記得小時候村裡的老書生還自己從黃曆上摘錄對聯自己寫出來貼在自己門上,慢慢長大了,社會也在不斷變化,其一就是好多老者相繼離去,村裡很少有人擅長毛筆書法了,其次就是人們生活品味高了,經濟富裕了,直接討幾元錢到集市上買一副貼上罷了,省事圖簡單,殊不知內容大體一樣,我幾十副春聯,發現了規律,不外乎三種類型:”發財、吉祥、平安”,其實這也是人類追求的精神寄託!就這樣來來回回重複著,每個家庭都能貼上去,不分貧窮貴賤,高低之分,沒什麼要求,更談不上寓意有多深刻。

  我今年就覺得那樣的春聯不符合我的要求,是針對任何人都能用的,我想給我量身定做二副春聯貼在我的住處,或許帶給我的是精神層次的享受。,其實就是總結我過去一年的生活和回鄉的感受罷了。

  執寫的前一天,我和家人商量我今年自編自寫二副春聯貼在我住的地方***其實也是老屋***,其它地方你們隨意。起初父母不大同意,母親說那樣不太好吧,大過年的人家都貼”吉祥”呢!我連忙接茬:”我這比吉祥還好!總結回顧上一年的生活,迎接新的一年挑戰”,話語一落,母親回廚房做飯去了,也沒再說什麼了。我又與坐在凳子不發言的父親說:”我其實就是想寫一寫讓鄉親們都知道我在西安幹什麼呢!同時也是一副針對我回鄉過年感受的春聯,雖然沒有人家那種大致相似的”發財,平安,吉祥”這種含義在,但我卻書寫著意境在其中。

  大年二十九***今年沒有三十***春聯開始執寫了,支起一個桌子,讓小妹去村西商鋪賣了二張紅紙,平日裡我也不在家,也沒買毛筆,找了一個我中學用過的毛筆,從生鏽的文具盒裡拿出來雖然發黴了,但我感覺像人一樣,只要心***芯***好,精神層面一定會好,寫起字來到覺得還行。

  自家屋裡的伯父聞訊聽我首次創作春聯,也前來為我祝賀,有同樣愛好文學的伯父給予指導,我將寫在草稿紙上的二副春聯讓伯父一一閱讀,開始我命名春聯橫批為”遊子接春”,到正式開寫的時候,旁邊的伯父調侃我說:”龍天現在都是城市的人了,這可是一年半載都不回來一趟的,”遊子接春”有點太生分,你就直接用“回鄉過年”作橫批,簡單大氣,顯得親切,不忘故土!”

  伯父話語一落,我高贊伯父說:”不虧伯父是承包工程的專案經理啊!智慧超群,才華橫溢,語言不凡啊!”我想這樣不僅語意親切,更能直觀表達一種感覺。

  這兩幅春聯,外圍一副寫”生活”,內側一副寫”心情”,共用一個橫批“回鄉過年”倒覺得特別親切,平易近人,簡單深刻。伯父在看我貼出去後旁邊鄰家在看,就誇獎我”看我侄子19歲能寫到此,很有天賦,有想法,相當不錯了,畢竟他還是正在吸收營養的時期嘛”。我樂呵呵不知說什麼好了。不過我還是要感謝我的伯父給了我信心和在創作中的大力支援!

  我寫的外圍第一幅寫”生活”的則是

  “憶昨年燈火迴轉市井人間

  又逢春炮聲響徹家院天空”

  我去年在西安上大學,晚上在八里村經商搞經濟,來來回回地穿行在車流不息,人來人往的夜市當中,為了生活忙碌奔波著。後一句則是習慣了城市裡這種生活,偶然間回到了家鄉,聽到了鞭炮聲,於是乎新的一年開始了,我還沉醉在過去的時光,感悟到時光易逝,歲月短暫吶!其實一開始第二句後面四字我用的是”家鄉滿院”,後來書寫的時候琢磨來琢磨去,覺得有點誇張。就改成了現在這樣了,這也許是語言藝術。

  內側一副寫”心情”則是:

  “龍天春回幾處臘梅俏開

  丹江水去故鄉風景依在”

  “龍天”是我的名字,“丹江”是故鄉的一條河流,馳名商洛,感悟故鄉一年多了我沒回去,我回去後,家鄉的父老依舊能記起我的名字,見面問候不斷,我覺得特別溫暖。村裡的道路、沿途的風景、還是依舊沒有太大的改變,讓我感受到了家鄉父老的親切,鄉下人的樸實,帶給我了溫暖,活躍了我的內心每個細胞,更讓我感受到的是土生土長的父老鄉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