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區分小說和散文
現代散文區別於小說、戲劇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要求寫真人真事,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加工。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必須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至少也應有相當根據以下是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的學習有所幫助。
小說和散文區別要點
散文是抒發作者主觀情感的寫實性文體
一、真實與虛構
現代散文區別於小說、戲劇文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要求寫真人真事,或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加工。散文中的人物、事件,必須是生活中真實存在的,至少也應有相當根據;但它所允許的藝術加工程度要比報告文學大些,它強調人物事件的主要方面符合客觀真實,不像報告文學那樣,要求所寫的人物言行乃至時間、地點、事件都必須準確無。***當然,散文也允許適當的虛構,但進入90年代後,隨著文學環境的寬鬆、作者心態的自由和生存方式的改變,散文也變得越來越自由開放了。比如賈平凹的遊記就有大量的虛構性成分。餘秋雨的《道士塔》、《這裡真安靜》等作品,更是將小說的場面描寫、戲劇的情節衝突移植到了散文中。於是,“有限制虛構”的觀點被提了出來。 如魯迅的《野草》,比如冰心的《小橘燈》,我們一般當散文來讀,可冰心說那是虛構的,還有孫犁的《山地回憶》,一般也當作散文,其實也是虛構的***
“小說是用散文寫成具有某種長度的虛構故事”***《小說面面觀》第3***,而小說雖也是取材於作者個人對生活的感受,但只要有想法,故事就可以虛構,是可以憑空發揮想象力演繹出來的。
二、關於第一人稱“我”
散文是以人以景以物抒發作者主觀感情,託物言志,借景抒情,散文描寫時注重的是一個“情”字。散文創作主要以作者的意志為轉移,作者說這山美,這山就美,作者說這水美,這水就美,作者說這人美,這人就美。
散文中的“我”,常常是作者自己,與小說中的“我”有很大的不同。散文寫作是作者感情的發瀉,文隨情動。散文則否,可以作者直接進入文字,因此,從這個角度講,散文不是敘述,而是自述,是作者的自我敘述;散文側重抒情的時候,散文便與詩歌接近,從這個角度說,散文又是作者的自白。 小說創作的主體要做“隱身人”,把敘述物件拋給讀者,自己最好躲得遠遠的,最好不要參與到小說中來指點評說,那種超然物外的隱身敘述,被認為是小說的高致。
小說創作時,雖然也是作者感情寄託,但作者的感情卻被小說中的人物控制,當一個成功的小說人物的個性形成後,小說的故事就不以作者的意志發展了。這時候的小說創作則是文隨小說中的人物而動了。此時,不是作者想把這個“人物”如何就能如願以常了,文中人物的命運則是隨由他牽動的故事的發展而發展了。小說則以情節烘托人物,以環境襯托人物,以故事刻劃人物,小說描寫時注重“刻劃”二字 。
散文中的“物”,“景”,“人”是平等的,沒有主次之分,可以相互“烘托”“襯托”。但小說中的“物”和“景”則是為小說中的“人”服務的,是刻劃小說人物的導具,三者之間有主次之分。 小說創作時作者的意志則要受小說人物生活的時代,環境和他的個性所支配。作者本意是想寫一個壞人,當作者在描寫這個壞人和這個壞人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時,這個壞人會無意中成為一個好人,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和吳存恩的豬八戒就是例子。這也是很多作者在創作時,人物形象和他的命運在行文中和作者構思時的安排發生了大的改變的原故。
小說創作時,雖然也是作者感情寄託,但作者的感情卻被小說中的人物控制,當一個成功的小說人物的個性形成後,小說的故事就不以作者的意志發展了。這時候的小說創作則是關於文隨小說中的人物而動了。此時,不是作者想把這個“人物”如何就能如願以常了,文中人物的命運則是隨由他牽動的故事的發展而發展了。 小說創作時作者的意志則要受小說人物生活的時代,環境和他的個性所支配。作者本意是想寫一個壞人,當作者在描寫這個壞人和這個壞人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時,這個壞人會無意中成為一個好人,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和吳存恩的豬八戒就是例子。這也是很多作者在創作時,人物形象和他的命運在行文中和作者構思時的安排發生了大的改變的原故。
三、關於主旨
散文創作不能像詩歌那樣與客體直接同一,不能像詩歌那樣高喊“我是天狗”,“我愛你,塞北的雪”,但作者又必須把自己對客體的感受告訴讀者,散文的主旨一般都是比較明確的,如比楊樹象徵北方農民堅強的性格、菊花象徵君子、荷花象徵高雅的讀書人。
小說一般都不明確揭示主旨,作品的內涵讓讀者去品味、感悟。 四、關於情節
散文的情節常常是兩兩對比,事不過三。情感變化呈帶狀漸次展開,經過不過的反覆,在結尾時達到矛盾的解決和境界的飛昇,一般是以圓合收場的。以《背影》為例。
情節同樣要敘述事件,只不過特別強調因果關係罷了。如“國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了”便是故事;而“國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傷心而死”則是情節。***《小說面面觀》第75***
小說主要是通過故事情節來展現人物性格,表現主題的。故事情節是塑造典型性格的依託,優秀小說的故事情節都和塑造典型性格緊緊結合,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也就是塑造典型性格的過程。故事情節越典型,越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和矛盾,就越有利於典型性格的塑造;脫離了塑造典型性格,故事情節再曲折生動,也毫無意義。
小說的故事情節都是虛構的,故事來源於生活,但它通過整理、提煉和安排,就比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鑑賞小說的情節,特別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理清線索,把握情節的來龍去脈
一般來說,故事情節從前到後都有著某種內在聯絡,這種內在聯絡也就是貫穿在整個作品中的情節線索。只要找到了這條貫穿整個作品的線索,情節的來龍去脈也就容易把握了。這是我們鑑賞情節的首要任務。不過,小說的情節線索並不是指我們一般所說的時間線索或空間線索,而是指作品裡的基本矛盾衝突所構成的情節發展線索。例如魯迅的《祝福》,祥林嫂與魯四老爺的矛盾衝突,就是構成情節的主要線索。由於作品篇幅長短的不同以及作品內容的特點,小說的情節線索又有主線、副線和明線、暗線之分。鑑賞小說情節,如能抓住情節的線索,把握其來龍去脈,將有助於我們在分析作品時統觀全域性,全面地把握作者的意圖。
***二***以事見人、透視人物的性格特點
情節是人物性格發展的歷史,是作為人物運動的形式出現的。所以,鑑賞故事情節應以事見人,將人物性格與情節聯絡起來分析。如魯迅的小說《孔乙己》中寫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周圍的人嘲笑他、與他爭辯的情節,正是要表現孔乙己偷竊、迂腐的壞毛病。孔乙己教“我”“茴”字的四種寫法和分豆給孩子們吃的情節,又是為了表現孔乙己的自傲和善良的品性。孔乙己被丁舉人打斷腿後爬著到酒店喝酒,又謊稱腿是跌斷的,這些情節則表現他受欺凌的悲慘命運和講面子的弱點。小說就是通過這一系列的情節來完成對孔乙己複雜性格的刻畫的。閱讀鑑賞時,要逐一分析,挖掘情節的意義。 ***三***見微知著,涵泳細節的內在意義
小說的情節往往由若干個場面構成,而場面總是由很多個細節組成的。分析場面和細節是鑑賞情節的進一步深入,同時也只有這樣的情節鑑賞才顯得具體、充分和中肯。魯迅的《阿Q正傳》中有一個情節令人難忘。犯人在最後受判時畫押,通常總是遲疑而顫抖地執著筆,無可奈何地畫上一筆就算,魯迅寫阿Q的畫押就大大不同,是獨一無二的阿Q式的:一面是“使盡了平生的力畫圓圈”;而另一面卻是“這可惡的筆不但很沉重,並且不聽話,剛剛一抖一抖的幾乎要合縫,卻又向外一聳,畫成瓜子模樣了”。即使沒有看過《阿Q正傳》全文,不知道阿Q平生為人,單就這一細節來看,阿Q的麻木無知就淋漓盡致地表露出來了。如此抓住場面和細節鑑賞,就不是浮光掠影了。有人閱讀小說,只顧著熱鬧,單純追求故事情節緊張曲折,而不想想作者通過一定的情節究竟提出了什麼問題,這些問題有何社會意義,又是如何解決的,等等,這就不得要領了。
***四***品味技巧,領會情節的藝術匠心
每篇小說的情節鋪設都有講究,小說情節的生動曲折、波瀾起伏和扣人心絃,應該說是所有優秀小說的顯著特點。什麼地方埋伏筆,什麼地方照應,什麼地方是有助於塑造人物的精彩描寫,哪些地方是遊離於情節之外、荒誕不經的“噱頭”等,都要細細加以賞析。例如《紅樓夢》中劉姥姥三進榮國府的情節,每次各不相同。一進,只讓劉姥姥見了王熙鳳,藉此給讀者展示了榮國府這個詩禮簪纓之族、溫柔富貴之鄉的豪奢;二進,劉姥姥見了賈母,又是飲宴,又是飽覽,讓讀者見到了榮國府也有各種矛盾,由此埋下了賈府即將敗落的伏筆;三進,那位曾向劉姥姥伸出援助之手的璉二奶奶也不得不向她呼救了。鑑賞這樣的情節,我們不僅要注意情節本身的變化,還要注意發掘情節所寓示著的主題意義。同時,又要看到作者在組織情節時所顯現出的胸有全豹、高屋建瓴的藝術特點。
五、關於人物
寫散文是在審視自己;寫小說要直麵人生,審視普遍的人性,但不能像寫散文一樣直抒胸臆,要將自己的看法結合到作品中去;散文和小說最重要的都是真實,散文需要的是感情真實的傾訴,小說需要的是理性真實的想象力。而雖然涉及語言文字的美,可以次之,不必像詩那樣講究,但也不是說文字可以隨隨便便。
扁平人物被稱作型別人物或漫畫人物。就是按照一個簡單的意念或特性而被創造出來。如果這些人物再多一個因素,我們開始畫的弧線即趨於圓形。***《小說面面觀》第59***
小說的意義,或者說小說的價值,應該是在於作者用他的想象力,探尋發掘人們日常生活見慣了的平面現象並作出解剖,從而指出掩飾在道德倫理等等可疑的人性之謎,引起讀者作出深思。汪曾祺說:“小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我以為是思想”。汪曾祺先生強調的“思想”,就是那種既有自己理解而且有獨特感覺的東西,而不一定是什麼“主義”之類。
人物性格的刻畫,是小說的另一要素。小說在故事情節的開展中,應當通過對人物外貌、人物行為和心理狀態的直接描寫,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小說也有隻寫一個人物的,但通常總描寫一個以上的人物,除了主要人物即小說的主人公外,還描寫眾多的次要人物。
六、散文的語言
1.關於找點:找點是選點的前提,找不到點賞析就無從談起。在這個環節中,一要對散文語言的賞析點了然於胸,心中有點找點自然不難;二要按圖索驥,千方百計地找到賞析點。點在文中的分佈成隨機狀態,無規律可循。找點時我們須“登臨高層”,攝全篇於眼底,反覆“掃射”,凝神捕捉,終能獲得發現的驚喜。
2.關於選點:選點是評點的序曲,點選得得當,賞析才能順利進行和深入。選點的原則是適合自己,一忌草率馬虎,二忌舍熟取生,三忌自不量力。一句話,要根據自己的“家底”和“能耐”來定。
3.關於賞點:
***1***字詞賞析可從字詞的本義及其用法入手,根據句意及上下文推斷它們在選文中的意思,弄清作者借用的是比喻義,還是派生義,然後具體解說作者如此譴字用詞的高明之處。
***2***賞析辭格是語言賞析的重頭戲。我們對常用辭格要能準確辨識,並能從文中找到運用某種辭格的例句。賞析時要具體闡明運用這種辭格的表達效果。比如,運用比喻形象生動;運用擬人情趣橫生;運用排比增強氣勢;運用設問發人思考;運用對偶古樸典雅。本文運用了多種辭格,可從中選擇一種賞析,具體寫出欣賞的理由或原因。
***3***從色彩搭配的角度賞析,首先要有一雙慧眼,去發現文章使用的色彩元素,可直接找表現顏色的形容詞或帶色彩的事物;第二要有一顆慧心,仔細揣摩和領會作者調配色彩的匠心;第三要有一雙巧手,精當寫出自己的心得。
***4***從句式安排的角度賞析,一要熟悉現代漢語常用的句式,二要掌握變換句式的方法和技巧,三要理解選擇句式的意義和綜合使用句式的表達效果。
***5***散文語言具有抒情性,但情感的表達特點各有不同。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委婉曲折;有的真摯熱烈,有的深沉冷峻;有的激越豪放,有的婉約含蓄。從情感表達的角度賞析散文語言,不但要了解散文表達情感的各種方式,而且要用心諦聽作者感情脈搏的律動,進而走進和觸控作者的情感世界,把感受形諸文字。
還是以《寂靜錢鍾書》為例,設題者認為“寂靜”是貫穿全文的主線,是全文的“格調”,與之無關的內容就做了刪節。
吳宓贊其:“才情學識兼具,新舊中西俱通”;學界稱其:“中國博學鴻儒,當代文化崑崙”;世人驚其:“大師風華絕代,天才卓爾不群”。無論是人們熟稔的《圍城》,抑或是近乎天書的《管錐編》,都一次又一次地驚訝了國人,感嘆了世界。
而且但凡他看過的書,只消閱讀一遍,基本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誦。對於這種“照相機式的記憶能力”,同窗們自嘆弗如。當年的同窗許振德回憶說:“圖書館借書之多,恐無能與錢兄相比者,課外用功之勤,恐亦乏其匹。”
世人知曉錢鍾書,多因《圍城》蜚聲在外。但真正奠定他在學界地位的,還是那部《管錐編》。這是先生
研讀了《周易》等十部中國古籍所作的札記和隨筆總彙,用典雅的文言寫成,引用了大量西語原文,引述了四千位作家上萬種著作中的數萬條書證。該書自問世以來,不要說讀懂的人寥寥無幾,就算是通讀一遍的人,也屈指可數。當追思會現場主持人問“誰知道錢鍾書先生最著名的學術著作是什麼”時,幾十人中只有寥寥數人能答上來。答上來者,也未必曉得這部鴻篇鉅著所記為何。無法親入其中領略大師才華的人也許會問,《管錐編》對大眾到底又能意味著什麼?19日,前來參加燭光追思活動的清華大學黨委學生杜匯良老師這樣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前面還有兩句‘格物致知、誠意正心’,這便是讓我們心有所止,心在焉。錢先生做學問就是‘心在焉’,而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上,今天這個校園裡,有多少人則是‘心不在焉’。”以上部分,主要敘述錢鍾書的博聞強記,與“寂靜”關係不大,命題者把它刪去了。由於拒絕與媒體合作,錢鍾書先生似乎成了一些人筆下“‘魔鏡’中的影像了。”《走出魔鏡的錢鍾書》一書這樣對他進行了解讀:“當我們把錢鍾書這面‘魔鏡’翻轉過來看時,便發現鏡子背面有一行鐫刻的字跡:做完整的人。”1998年12月19日,錢鍾書在住了1600個日夜的病房內,合了眼。楊絳先生趕到醫院,伏在他耳邊輕輕說:“你放心,有我吶!”此前一年,兩人唯一的女兒錢瑗已因癌症離他們而去。清華學生在先生離世後曾譜曲寫詞以為紀念:“我總覺得,每次去圖書館,還能看到先生的背影,也許,先生剛走,茶還沒有涼„„” 這段是寫錢鍾書的個性,臨終前的傷心事和學生的紀念,也與“寂靜”無關,也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