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寫作素材集錦
寫作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薄弱環節,究其原因,主要是學生的寫作素材極其有限,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高中語文寫作素材,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寫作素材:張獻忠聲東擊西
李自成與官軍大戰的時候,張獻忠也把官軍殺得人仰馬翻。
張獻忠是陝西延安衛柳樹澗***今陝西定邊東***人,窮苦人家出身,在明軍裡當過兵。與李自成差不多時間裡起兵造反,自稱“八大王”,當上農民軍三十六營中一個營的首領。他曾經與高迎祥一起,向江淮地區進兵,攻佔鳳陽,焚燒皇陵。後來回師轉戰陝西、安徽、湖北等省。明朝派兵部尚書熊文燦統率六個省的軍隊,圍剿張獻忠等人。
張獻忠與官軍作戰,打過勝仗,也打過敗仗。有一次,張獻忠額頭中箭負傷,明將左良玉打馬趕來,幾乎追上他,刀刃從他的面孔旁邊劈過,但他還是脫險了。這時,農民軍作戰進入低潮,好些隊伍向官軍投降,張獻忠為儲存實力,也向熊文燦投降,駐軍今湖北谷城。但張獻忠並不真聽熊文燦的號令,他一心一意訓練自己的軍隊,打造武器,積蓄精力,只是向熊文燦催要餉銀。
公元1639年農曆五月,張獻忠再次舉起起義的大旗,大部分農民軍也都重新造反。熊文燦因此被崇禎帝治了罪,大學士楊嗣昌被派來督率官軍。
楊嗣昌坐鎮襄陽,統率十萬大軍,氣勢洶洶。他採用“十面拉網”的戰略,企圖將農民軍一網打盡。張獻忠則採取游擊戰略,忽東忽西,聲東擊西,將明軍打得暈頭轉向。但因內部出了奸細,張獻忠被官軍圍困在瑪瑙山,吃個大敗仗,家屬也被俘虜。
張獻忠突圍向西後,重新集結兵力,帶著一千多人,像旋風一樣衝進四川,轉戰巴西、成都、瀘州。楊嗣昌沒有將張獻忠看在眼裡,他帶著重兵跟蹤追到四川,進駐重慶。他的監軍提醒他:“張獻忠可能回兵向東突襲,不能不防備。最好派支人馬阻止他迴歸的道路。”楊嗣昌聽不進去,命令所有將領都入川追敵。
他一心要消滅張獻忠,張出榜文:“誰活捉張獻忠,賞黃金一萬兩,封侯爵。”可是,第二天,部人就向他稟告:轅門裡有張獻忠的標語:“有砍楊嗣昌頭的,俺老張賞銀三錢!”楊嗣昌氣得七竅冒煙。
北起廣元,南到瀘州,西起成都,東到巫山、門,張獻忠的軍隊在四川境內到處活動,攻縣城,殺貪官。大批官軍來了,他們就轉移,幾乎把跟在後面的官軍拖垮。公元1641年正月,明將猛如虎、劉士傑打探到張獻忠在開縣的黃陵城,就儘快地追上來,卻中了張獻忠的埋伏,全軍覆沒,劉士傑也戰死了。
沒等楊嗣昌回過神來,張獻忠又突然向東殺來。一天一夜急奔三四百里。路上遇到一支官軍阻擊,張獻忠沒有與他們糾纏,分一支軍隊去抵擋,自己率領輕騎兵,繼續向東,直奔襄陽。
楊嗣昌這才著急起來,趕快派使者趕去襄陽傳達命令:加強防守,等待大軍回援。然而使者半路上被農民軍捉住。張獻忠立即派人帶上楊嗣昌的文書、兵符,冒充使者,先混進了襄陽城。夜裡,混進城裡的農民軍突然到處放火,城內一片混亂。他們又在亂中開啟城門,大批農民軍立即衝進城裡。楊嗣昌的輜重全被農民軍奪取。
明襄王朱翊銘被農民軍活捉,五花大綁,跪在襄王府的大堂上。張獻忠叫人放開他,又準備了些酒菜,舉起酒杯送到襄王嘴邊,說:“你盡力喝下這杯酒,我要借你一顆人頭,讓楊嗣昌因為沒有保護好藩王送命。”
襄王嚇得咽不下酒去,連求饒命,表示願獻出王府一切金銀財寶。張獻忠大笑說:“你的王府全都在我手裡,還用得著你獻!”
襄王被處決了,他的金銀財寶、軍械糧食,全成了農民軍的戰利品,一部分被分給窮苦的民眾。
楊嗣昌聽到襄王被殺的訊息,就像五雷轟頂。不久,他又聽說李自成攻破洛陽,福王朱常洵的下場與襄王一樣。他的精神徹底崩潰了,他有什麼臉面回到皇帝和文武百官曾經隆重給他送行的北京,他更怕見到崇禎皇帝!又恨又怕又急,三天吃不下飯,一命嗚呼了。
公元1643年,張獻忠攻佔武昌,捉住楚王朱華奎,將武昌改名天授府,自稱大西王。他在所佔領的城市,設定官吏,建立政權,統治的地區遍及湖南大部、湖北中南部、江西中部、廣東北部和廣西的全州。這是張獻忠最強盛的時期。
高中語文寫作素材:武王伐紂
周王姬昌死後,他的第二個兒子姬發在豐京繼位,稱為武王,並將自己的父親西伯昌追稱為文王。
周武王拜姜尚為軍師,用對待父輩的禮儀尊重他。武王還團結自己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shì***等,使全國上下一條心,厲兵秣馬,積蓄力量,準備起兵滅商。
數年後,武王率軍東進。但他沒有公開打出滅商的旗號,相反卻仍以商朝屬國的名義,讓軍隊在前面抬著自己父親的木牌位,大旗上書寫著西伯昌的名號,而自己也不稱王,只稱太子發。武王的這種做法,顯然是為了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形勢進行一次虛實試探。
武王的軍隊東進渡過黃河來到孟津***今河南孟津東北***,果然許多商朝屬國的諸侯們紛紛趕來匯合,表示支援。但武王考慮到紂王在商朝還有一定的號召力,紂王的叔父比干、兄弟箕子、微子等一批商朝的貴族大臣們還在竭力維護這個搖搖欲墜的政權,覺得滅紂的時機尚未成熟,因此,只在孟津進行了一次觀兵演習,與諸侯們聯絡了一下感情,便帶兵回到了豐京。
這時紂王的昏庸暴虐卻更加變本加厲了。有天早晨,紂王在鹿臺上與妲己一起觀賞風景。此時正是隆冬天氣,他們看見遠處的淇水邊有一老一少兩個人正赤著腳在蹚水過河。前面的老人走得很快,好像不太怕冷,而後面的年輕人卻縮手縮腳,一副十分怕冷的樣子。為什麼年輕人反倒不如老年人?紂王覺得奇怪。妲己說,這是因為那老人的父母生他時很年輕,因此他的骨髓飽滿、精血旺盛;而這年輕人則相反,是一對老年夫婦所生,因此他的骨髓先天就不飽滿。紂王不信,就命武士立刻去將兩人抓來,當場砍開他們的腳脛骨看個究竟。還有一次,紂王為了與妲己打賭在鹿臺下路過的一個孕婦肚裡的孩子是男是女,又讓武士馬上剖開了她的肚子。
大臣箕子見紂王實在鬧得不像話,進宮去勸諫。紂王一怒之下,下令將箕子剃了光頭,關到後宮做奴隸。比干去為箕子說情,紂王竟命武士將他剖胸剜心,說是要看看他這個裝假正經的聖人到底長了幾個心眼。微子看到紂王實在無藥可救了,他不願親眼目睹商朝的滅亡,就帶著家眷逃離了朝歌,隱居起來了。
周武王得知商朝王室的情況,知道紂王已經眾叛親離,商朝的氣數已盡,於是便正式出動了復仇大軍。武王的軍隊有兵車三百乘、精兵五萬人,由周武王和軍師姜尚統帥,一路向東進發。
周軍正在前進,忽然被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攔住了去路。武王和姜尚上前一問,才知道兩人一個叫伯夷,一個叫叔齊,是北方的孤竹國人,原是仰慕武王的德政前來投奔的,聽說周軍要去滅商,認為臣子不能犯上,因此要武王罷兵。姜尚見是兩個不識時務的迂老頭,便不和他們爭論,只叫士兵將他們拉開後,便命令軍隊繼續前進了。
周軍於當年年底來到黃河邊。黃河正好封凍,大軍踏冰渡河,順利地抵達孟津。四方諸侯聞訊,也都紛紛帶了軍隊趕到孟津與周軍會師。
第二年初,周軍的五萬精兵與號稱八百路諸侯的聯軍浩浩蕩蕩地繼續東進,二月上旬便抵達了朝歌附近的牧野***在今河南汲縣***。周武王在牧野與各路諸侯誓師。誓師大會上,武王歷數了紂王的暴政與罪狀,宣佈自己是奉天命出師伐紂,同時規定了作戰的紀律——不準搶劫騷擾百姓,不許殺害俘虜,勇敢殺敵者有獎,臨陣逃脫或後退者處死。
誓師以後,伐紂大軍便以高昂的士氣準備進攻朝歌。這時紂王才著慌起來,連忙組織軍隊抵抗。但朝歌的守城軍隊不多,他只好臨時抱佛腳,將城內的大批奴隸和前幾年與東夷的戰爭中抓來的俘虜統統武裝起來,開往前線。紂王親自率領這支號稱有七十萬人的雜牌軍,來到牧野與武王的聯軍對陣。
兩軍在數量上雖然很懸殊:聯軍總共不超過十萬人,而紂王的商軍有七十萬,但聯軍精神抖擻、士氣旺盛,而紂王軍隊中的奴隸和俘虜則恨透了這個暴君,巴不得他失敗。更加可悲的是,紂王到這時還耍小聰明,他讓奴隸和俘虜們衝在前面,自己的士兵只在後面壓陣督戰。於是,兩軍一接觸,戰場上便出現了戲劇性的場面——商軍中的奴隸和戰俘,紛紛舉著戈矛,調轉身去,殺向紂王自己的軍隊。商軍的前隊倒戈,再加上週軍的勇猛衝殺,紂王的軍隊頓時土崩瓦解,潰不成軍。紂王在幾個親信的保護下返身逃進朝歌,還未來得及關閉城門,周軍已潮水般衝了進來。
紂王見大勢已去,便逃到鹿臺上,點火自焚而死。商朝就此滅亡。
周武王滅紂以後,在離豐京二十五里外的灃水東岸,建造了一座氣勢巨集偉的新都,定名為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宣佈自己為天子,並尊他的祖宗古公父為太王,祖父季歷為王季,父親西伯昌為文王。從此便開始了中國歷史上的西周時期。
高中語文寫作素材:首批留學生赴美
民族危機的不斷加深,使有眼光的知識分子意識到,要富國強兵,振興國家,就必須學習和掌握西方先進的科技文化。公元1872年8月11日,中國第一批公派留學生三十人從上海搭船前往美國,開啟了近代中國留學生運動的先河。這件事情的具體策劃者就是近代中國第一位留學生——容閎。
容閎是畢業於美國名牌大學的第一個中國人。少年時親眼看到祖國的貧窮落後與親身領略美國的繁榮強盛,使他嚮往資本主義,希望振興祖國。還在念大學四年級的時候,他就開始醞釀一個巨集偉的計劃:勸說清政府趕快向美國派遣留學生,讓更多的中國青少年能像自己一樣到美國接受教育,用學到的知識,為國效勞,使中國變得強大起來。心動不如行動。1854年,容閎懷揣他的“留學計劃”,毅然回國。
回國後,為了實施自己的“留學計劃”,容閎四處奔走了將近十年工夫,希望取得清朝官員的支援和幫助,卻不料屢屢碰壁。其實原因也不奇怪。當時,絕大多數官員夜郎自大,他們把學習西方看作是“以夷變夏”***用蠻夷文化改變中華文化***,臭罵西方科技是“奇技淫巧”,當然對容閎就不會理睬了。
正在他走投無路的時候,突然來了機會。公元1863年,經人介紹,容閎認識了曾國藩。曾國藩交給他六萬八千兩銀子,要他去美國採購機器裝置。容閎出色地辦成了這件事,因此博得曾國藩的信任。公元1870年,容閎向曾國藩提出了自己醞釀已久的一個派遣留學生出洋的“留學計劃”。曾國藩很感興趣,就叫容閎代為起草一道名為《挑選幼童赴泰西肄業章程》的奏摺,約上李鴻章、丁日昌一起簽名上奏朝廷。
第二年,清廷答應把派遣留學生的問題擺上議事日程,同意在上海設立幼童出洋肄業局,在美國設立中國留學生事務所,任命陳蘭彬、容閎為正、副監督。按照“留學計劃”,留學生所需經費由海關支付,學生年齡從十歲到十六歲,招生名額為一百二十名,分四批派遣,每批三十名,畢業後一律回國,安排差事。
公元1871年,容閎等人就開始張羅起招生的事情。可是,由於長期閉關鎖國,老百姓都把到外國去當作流放,更何況送自己的孩子出洋必須畫生死押,許多家庭都不大願意冒這個風險。容閎在上海想盡辦法,還是無法招滿三十名學生,不得不南下香港續招,費了好大勁才湊滿三十個招生指標。
容閎招收的第一批留學生,大多數是窮人家的子弟。他們先被安排在上海進行中西文訓練,並做一些出國前的準備。公元1872年8月,第一批官費留學生在陳蘭彬帶領下,前往美國。接著,連續三年,一直到公元1875年10月,清政府總共如期派出四批一百二十名幼童赴美。
這些幼童來到異國他鄉,穿戴仍和國內一樣,腦後掛長辮,身穿長衫馬褂。他們被安置分住在美國友人家中,接受家庭式的教育和監護,等到過了語言關後,再送進中小學校讀書。幾年後,他們中的不少人考上了大學,學業上的進步也非常顯著。
經過幾年的留學生活,留學生們接受了西方文化,行為規範也慢慢地起了變化。比如有些學生感到留長辮子不方便,就偷偷剪掉;有些學生對體育鍛煉很感興趣,就脫掉長袍,在運動場上奔跑起來。對這些很正常的行為,滿腦子封建思想的陳蘭彬橫豎看不慣。他橫蠻地要求留學生每天早晨要面朝東方向皇帝磕頭,嚴禁他們參加集合活動。有一位學生考取了哈佛大學,只因為他入了基督教,就被陳蘭彬勒令退學。容閎不滿意他的做法,兩人發生了矛盾。這時國內的一些守舊分子也借題發揮,從中作梗。清政府於是在公元1881年下令撤回全體留學生,容閎經辦多年的“留學計劃”就這樣半途而廢了。
儘管如此,容閎的心血沒有白費,因為這些歸國留學生,大多數學有所成。他們中間有成為“中國鐵路之父”的詹天佑,有成為中國第一批礦業工程師的鄺榮光,更多的則成為軍界、學界、商界的棟樑之才。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