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文言文人的稱謂彙總
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中語文文言文人的稱謂
【直呼其名】有三種情況:
自稱姓名或名。如“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
用於介紹或作傳。如“柳敬亭者,揚之泰州人”。
稱所厭惡、所輕視的人。如“不幸呂師孟構惡於前,賈餘慶獻諂於後”。
【字】古人幼時命名,成年***男20歲、女15歲***取字。一般而言,字與名有意義上的聯絡。取字是為了便於他人稱謂,出於禮貌和尊敬。名與字一般由父親或尊長來取。
【號】即別號、表號。號一般由個人取定,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對人稱號也是一種敬稱。如:青蓮居士、少陵野老、玉溪生、四明狂客、醉翁、、已齋叟、我佛山人、百鍊生等等。
【諡號】古代王侯將相、高階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叫諡號。如歐陽文忠公***歐陽修***,史忠烈公***史可法***,繆醜***秦檜***。
【齋名】用齋號或室號來稱呼。如楊誠齋***楊萬里***;聊齋先生***蒲松齡***,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籍貫】如王臨川——王安石是江西臨川人,柳河東——柳宗元是河東***今山西永濟***人,顧亭林——顧炎武是江蘇崑山亭林鎮人。
【郡望】如唐代韓愈,世人稱為韓昌黎,是因為昌黎***今遼寧義縣***韓氏為唐代望族***韓愈實際上是河內河陽***今河南孟縣***人***。而蘇軾也曾自稱“趙郡蘇軾”、“蘇趙郡”,蘇氏是趙郡的望族***實際上蘇軾是四川眉州人***。
【官名】在古代官名用以人的稱謂十分普遍,如“阮步兵”——阮籍,“嵇中散”——嵇康,“洪經略”——洪承疇,“孫討虜”——孫權,“賈太傅”——賈誼;“杜拾遺” 、“杜工部”——杜甫;“柳屯田”——柳永。
【爵名】如諸葛亮曾封爵武鄉侯,後人遂以武侯相稱;謝康樂——謝靈運,襲其祖謝玄的爵號康樂公;王荊公——王安石;誠意伯——劉基。
【官地】用任官之地的地名來稱呼。如賈長沙——賈誼,他曾貶為長沙王太傅;陶彭澤——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駱臨海——駱賓王曾任臨海縣丞;柳柳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賈長江——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
【兼稱】如《梅花嶺記》“督相史忠烈公知勢不可為”,兼稱官職與諡號;《促織》“餘在史館,聞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雞者事”,兼稱官職、籍貫和尊稱;《遊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再稱名和字。
【謙稱】有下列6種:
***1***表示謙遜的態度,用於自稱。愚——謙稱自己不聰明。鄙,謙稱自己學識淺薄。敝,謙稱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謙稱自己身份低微。竊,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義在內。臣,謙稱自己不如對方的身份地位高。僕,謙稱自己是對方的僕人,使用它含有為對方效勞之意。
***2***古代帝王的自謙詞有孤***小國之君***、寡***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3***古代官吏的自謙詞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4***讀書人的自謙詞有小生、晚生、晚學等,表示自己是新學後輩;如果自謙為不才、不佞、不肖,則表示自己沒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時,常用“家”、“舍”等謙詞。“家”是對別人稱自己的輩份高或年紀大的親屬時用的謙詞,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謙稱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親屬,前者如寒舍、敝舍,後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6***其他自謙詞有:因為古人坐席時尊長者在上,所以晚輩或地位低的人謙稱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謙,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掛齒;小子是子弟晚輩對父兄尊長的自稱;老人自謙時用老朽、老夫、老漢、老拙等;女子自稱妾;老和尚自稱老衲;對別國稱自己的國君為寡君。
【敬稱】表示尊敬客氣的態度,也叫“尊稱”。
***1***對帝王的敬稱有萬歲、聖上、聖駕、天子、陛下等。
駕,本指皇帝的車駕。古人認為皇帝當乘車行天下,於是用“駕”代稱皇帝。古代帝王認為他們的政權是受命於天而建立的,所以稱皇帝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達皇帝,就告訴在陛***宮殿的臺階***下的人,請他們把意思傳達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稱皇帝。
***2***對皇太子、親王的敬稱是殿下。
***3***對將軍的敬稱是麾下。
***4***對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稱:對使節稱節下;對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稱閣下,現在多用於外交場合,如大使閣下。
***5***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有令、尊、賢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於稱呼對方的親屬,如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閫***對方妻子***、令兄***對方的哥哥***、令郎***對方的兒子***、令愛***對方的女兒***。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或物,如尊上***稱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稱對方父親***、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親戚***、尊駕***稱對方***、尊命***對方的囑咐***、尊意***對方的意思***。賢,用於稱平輩或晚輩,如賢家***稱對方***、賢郎***稱對方的兒子***、賢弟***稱對方的弟弟***。仁,表示愛重,應用範圍較廣,如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等。
***6***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如“子路從而後,遇丈人”***《論語》***。唐朝以後,丈、丈人專指妻父,又稱泰山,妻母稱丈母或泰水。
***7***稱謂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如稱已死的皇帝為先帝,稱已經死去的父親為先考或先父,稱已經死去的母親為先慈或先妣,稱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為先賢。稱謂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長一輩,如稱帝王的母親為太后,稱祖父為大***太***父,稱祖母為大***太***母。唐代以後,對已死的皇帝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兩代,也用年號代稱皇帝,如稱朱元璋為洪武皇帝,稱朱由檢為崇禎皇帝,稱玄燁為康熙皇帝,稱弘曆為乾隆皇帝。
***8***對尊長者和用於朋輩之間的敬稱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
***9***君對臣的敬稱是卿或愛卿。
***10***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聖”來表敬稱,如稱孔子為聖人,稱孟子為亞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等。
【賤稱】表示輕慢斥罵的態度。如《荊軻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豎子也。”《毛遂自薦》:“白起,小豎子耳。”《鴻門宴》:“豎子不足與謀!”《孔雀東南飛》:“小子無所畏,何敢助婦語!”
【特殊稱謂】主要有以下四種:
***1***百姓的稱謂。常見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蒼生、黎元、氓等。
***2***職業的稱謂。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其名前面加一個表示他的職業的字眼,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人的職業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廚師,表明職業。《師說》中的“師襄”和《群英會蔣幹中計》中提到的“師曠”,“師”,意為樂師,表明職業。《柳敬亭傳》中的“優孟”,是指名叫“孟”的藝人。“優”,亦稱優伶、伶人,古代用以稱以樂舞戲謔為職業的藝人,後亦稱戲曲演員。
***3***不同的朋友關係之間的稱謂。貧賤而地位低下時結交的朋友叫“貧賤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叫“金蘭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叫“刎頸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叫“患難之交”;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從小一塊兒長大的異性好朋友叫“竹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於身份、形跡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貴賤的變化而改變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車笠交”;在道義上彼此支援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見過面的朋友***。
***4***年齡的稱謂。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歲。古稀是七十歲。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
高中語文文言文年齡稱謂
襁褓—— 不滿週歲
黃口——本指雛鳥,後比喻幼兒,10歲以下。
總角、孩提——幼年泛稱。
垂髫***tiáo***、始齔***chèn***——童年泛稱。
幼學——10歲 束髮——15歲左右
弱冠——20歲
而立之年——30歲
不惑之年——40歲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50歲
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60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歲
杖朝之年——80歲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十歲的年紀
鮐背之年——90歲
期頤***jīyí***之年——100歲
高中語文文言文官職稱謂
【少保】指兩種官職,其一,古代稱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後逐漸成為虛銜,如《梅花嶺記》“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職,故稱。其二,古代稱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為“東宮三少”,後也逐漸成為虛銜。
【尚書】最初是掌管文書奏章的官員。隋代始沒六部,唐代確定六部為吏、戶、禮、兵、刑、工,各部以尚書、侍郎為正副長官。如《張衡傳》:“上書乞骸骨,徵拜尚書。”再如大書法家顏真卿曾任吏部尚書,詩人白居易曾任刑部尚書,,史可法曾任兵部尚書。
【學士】魏晉時是掌管典禮、編撰諸事的官職。唐以後指翰林學士,成為皇帝的祕書、顧問,參與機要,因而有“內相”之稱。明清時承旨、侍讀、侍講、編修、庶吉士等雖亦為翰林學士,但與唐宋時翰林學士的地位和職掌都不同。如《***指南錄***後序》“以資政殿學士行”,這是文天祥辭掉丞相後授予的官職;《譚嗣同》“君以學士徐公致靖薦”,徐致靖當時任翰林院侍讀學士,這是專給帝王講學的官職。白居易、歐陽修、蘇軾、司馬光、沈括、宋濂等都曾是翰林學士。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貴者謂“上卿”。如《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為趙將……拜為上卿。”
【大將軍***先秦、西漢時是將軍的最高稱號。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將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將軍。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於戰爭時才設大將軍官職,戰後即廢除。《張衡傳》“大將軍鄧騭奇其才”,鄧騭當時為漢和帝的大將軍。
【參知政事】又簡稱“參政”。是唐宋時期最高政務長官之一,與同平章事、樞密使、框密副使合稱“宰執”。宋代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都曾任此職。《訓儉示康》“參政魯公為諫官”,“魯公”指宋真宗時的魯宗道。《譚嗣同》“參預新政者,猶唐宋之參知政事,實宰相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