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學考歷史必備知識點總結

  歷史學考的知識點都總結好了嗎?知識點的總結有助於我們高效的複習哦。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高二學考歷史知識點:反法同盟

  1、反法同盟

  ***1***1793年春,英國糾合普、奧、意、西等國以法國處死路易十六為藉口,組成第一次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1898年,英國組織第二次反法同盟。拿破崙帝國時期,英、俄、奧等國又先後組織第三次到第七次反法同盟,對法戰爭。

  ***2***反法同盟對法國的戰爭,前期主要是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法國的封建統治秩序,後期的戰爭既有干涉法國革命維護歐洲封建統治秩序的一面,又有英、俄等歐洲國家與法國爭奪歐洲霸權的一面。

  2、“神聖同盟”和“四國同盟”

  ***1***組織演變和使命:1815年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倡議,俄、普、奧三國成立“神聖同盟”。其目的是在基督教的名義下,聯合歐洲各國的封建君主,共同鎮壓革命,維護維也納體系。接著又成立四國同盟***包括英、俄、普、奧四國***,決心以武力貫徹神聖同盟的使命。

  ***2***主要活動:①1820~1823年,西班牙爆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神聖同盟授權法國出兵鎮壓了革命。②1820年,義大利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821年,神聖同盟決議由奧地利出兵鎮壓革命。③1823年,俄國唆使法國以神聖同盟名義派兵遠征拉丁美洲,鎮壓西屬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由於美國發表"門羅宣言",干涉計劃未能實行。

  ***3***瓦解:在希臘和比利時獨立運動的衝擊下,同盟內部出現利益衝突,同盟開始瓦解。

  ***4***性質:是維護維也納體系、鎮壓人民革命運動的帶有封建性、反動性的政治軍事同盟。

  3、國際聯盟

  ***1***提出:美國總統威爾遜在“十四點原則”中提出建立國際聯盟的建議。

  ***2***建立:巴黎和會決定建立國聯,國聯盟約列入凡爾賽和約。1920年1月,在日內瓦成立,為英法所操縱。

  ***3***宗旨:維護和平,制裁侵略。

  ***4***實質:維護凡爾賽體系的工具。

  ***5***主要活動: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德意入侵西班牙採取縱容侵略的政策。

  ***6***解體:二戰期間,國聯名存實亡。1946年,聯合國成立後,國聯宣告解散。

  高二學考歷史知識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國運動:1851年初,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宣佈起義,建號“太平天國”。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權。1853年佔領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國都。1853年冬,太平天國頒佈《天朝田畝制度》作為建國綱領。進步性:反映了農民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侷限性:體現了平均主義思想,只是空想,根本無法實現。1859年冬,幹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鮮明資本主義色彩的治國方案《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迫於形勢未能實行。1864

  辛亥革命: 1905年,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是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政治綱領,並將其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義首役成功。

  1912臨時政府頒佈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具有反對封建專制制度的進步意義。 辛亥革命意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侷限性:辛亥革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證明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五四運動: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成為五四運動的直接導火線。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運動分為前後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地點北京,運動主力為學生;從6月5日起轉入第二階段,地點上海,主力轉為工人。五四運動的影響:是一次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運動的性質***,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中共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祕密舉行,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第一次國共合作:1924年1月,孫中山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一大,將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義成為國共合作的基礎,國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北伐戰爭:1926年7月開始,直接打擊的目標是北洋軍閥孫傳芳、吳佩孚和張作霖三派勢力。 南昌起義: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在南昌發動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同年10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長征:1934年10月,中央機關和紅軍八萬多人,離開根據地開始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遵義會議:1935年1月長征途中,黨中央在遵義召開會議,內容:會議全力糾正了軍事上、組織上的“左”傾錯誤,肯定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選舉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意義:結束了“左” 2

  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成為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1948年中共中央連續發動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

  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春,中國共產黨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毛澤東指出將黨的工作重心由農村轉移到城市,並提出促進革命取得全國勝利的方針。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①國內:標誌著中國一百多年屈辱分裂的歷史從此結束和獨立統一的中國即將誕生;②國際:它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對比,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人民解放鬥爭的士氣。同時也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毛澤東思想的勝利。

  高二學考歷史知識點: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一、維新變法思想

  1、 地主階級抵抗派代表:

  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

  2、資產階級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君主立憲,三世說***、梁啟超***變法圖存***、嚴復***用民權否定君權***。主張:開國會、設議院、實行君主立憲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其中康有為把社會劃分為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三個發展階段;

  梁啟超宣傳伸民權、設議院、變法圖存的思想;

  嚴復批判君權論,闡明民主君僕、主權在民的道理。

  3、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程序中所起的作用.

  ***1***激發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精神

  ***2***資產階級維新派反對封建專制,抨擊封建思想文化促進人民的覺醒

  ***3***促進了人民的覺醒,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二、新文化運動

  1、新文化運動的直接原因:袁世凱政府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

  2、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

  1915年《青年雜誌》***《新青年》***創刊標誌新文化運動的開始,第一個提倡白話文的是胡適

  3、主要內容:民主和科學 ,新發展:十月革命後宣傳馬克思主義

  4、新文化運動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作用:是資產階級新文化反對封建的舊文化的鬥爭。動搖封建思想統治地位,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民主和科學的思想得到弘揚。為馬克思主義傳播、自然科學發展奠定基礎

  三、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1、原因:外因: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內因:一戰期間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使無產階級隊伍迅速壯大

  2、李大釗第一次舉起社會主義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