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顯微鏡知識點

  生物顯微鏡是用來觀察生物切片、生物細胞、細菌以及活體組織培養、流質沉澱等的觀察和研究,同時可以觀察其他透明或者半透明物體以及粉末、細小顆粒等物體。接下來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歡迎瀏覽。

  生物顯微鏡的工作原理

  折射和折射率

  光線在均勻的各向同性介質中,兩點之間以直線傳播,當通過不同密度介質的透明物體時,則發生折射現象,這是由於光在不同介質的傳播速度不同造成的。當與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線由空氣射入透明物體如玻璃時,光線在其介面改變了方向,並和法線構成折射角。

  透鏡的效能

  透鏡是組成顯微鏡光學系統的最基本的光學元件,物鏡目鏡及聚光鏡等部件均由單個和多個透鏡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為凸透鏡正透鏡和凹透鏡負透鏡兩大類。

  當一束平行於光軸的光線通過凸透鏡後相交於一點,這個點稱"焦點",通過交點並垂直光軸的平面,稱"焦平面"。焦點有兩個,在物方空間的焦點,稱"物方焦點",該處的焦平面,稱"物方焦平面";反之,在象方空間的焦點,稱"象方焦點",該處的焦平面,稱"象方焦平面"。

  光線通過凹透鏡後,成正立虛像,而凸透鏡則成正立實像。實像可在螢幕上顯現出來,而虛像不能。

  凸透鏡的五種成象規律

  ⒈ 當物體位於透鏡物方二倍焦距以外時,則在象方二倍焦距以內、焦點以外形成縮小的倒立實象;

  ⒉ 當物體位於透鏡物方二倍焦距上時,則在象方二倍焦距上形成同樣大小的倒立實象;

  ⒊ 當物體位於透鏡物方二倍焦距以內,焦點以外時,則在象方二倍焦距以外形成放大的倒立實象;

  ⒋ 當物體位於透鏡物方焦點上時,則象方不能成象;

  ⒌ 當物體位於透鏡物方焦點以內時,則象方也無象的形成,而在透鏡物方的同側比物體遠的位置形成放大的直立虛象。

  顯微鏡的結構

  鏡座:穩定鏡身;

  鏡柱:支援鏡柱以上的部分;

  鏡臂:握鏡的部位;

  載物臺:放置玻片標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兩旁各有一個壓片夾,用於固定所觀察的物體。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光線的強弱。

  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

  鏡筒:上端裝目鏡,下端有轉換器,在轉換器上裝有物鏡,後方有準焦螺旋。

  準焦螺旋:粗準焦螺旋:轉動時鏡筒升降的幅度大;細準焦螺旋。

  轉動方向和升降方向的關係:順時針轉動準焦螺旋,鏡筒下降;反之則上升

  顯微鏡的使用

  1、觀察的物像與實際影象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動方向和視野中物象的移動方向相反。

  2、放大倍數=物鏡倍數目鏡倍數

  3、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的生物標本,應該薄而透明,光線能透過,才能觀察清楚。因此必須加工製成玻片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