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大題文化生活

  考試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識儲備。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政治主觀題知識點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觀題例析:

  1、"火樹煙花不夜天,四寶之鄉展魅力"。7月12日晚,"歡樂中國行——魅力宣城"大型晚會隆重上演,宣城人民敞開熱情的臂膀,熱忱歡迎海內外賓朋走進宣城,瞭解宣城,推介宣城。

  作為"中國***宣城***文房四寶之鄉文化旅遊節"的開幕式,晚會以展示"徽文化"為主題,介紹了宣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美的山水風光:文房四寶中的宣紙,宣筆,徽墨產在宣城;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等紅色旅遊基地在宣城;"天下四絕"的太極洞,寧國恩龍世界木屋村等著名的旅遊景區也在宣城;除此之外,還有績溪的胡氏宗祠,旌德江村等國家級重點文化保護單位都在晚會中一一介紹給全國的觀眾。

  ***1***請說明宣城舉辦"文房四寶之鄉文化旅遊節"和" 歡樂中國行——魅力宣城"大型晚會的意義。***9分***

  ***2***請你就如何將古龍而深厚的宣城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發揮光大提出合理化建議。***6分***

  ***1***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舉辦文化旅遊節和大型晚會可以讓全國人民更加了解宣城的經濟,物產,自然風光,歷史名勝等,促進宣城文化產業發展和經濟繁榮。***3分***

  ②優秀文化具有塑造人的作用。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培養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3 分***

  ③文化是在傳播和交流中發展的。通過大眾傳媒手段,將宣城濃郁的地方文化廣為傳播,讓更多人瞭解,欣賞優秀的地方文化,促進宣城文化的繁榮。***3分***

  ***2***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考生只要答出“保持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即指導思想”、“立足社會實踐”、“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採眾長”、“發揮群眾主體作用”五個方面中的三個方面即可給滿分。其它角度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

  2、網路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許多問題,一些格調不高甚至低俗的內容在網上傳播,對人們特別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響。為進一步淨化網路環境,國家七部委於2009年1月5 日開展了整治網際網路低俗之風專項行動,並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據此,有人認為,只要國家淨化了網路文化環境,青少年一代就能健康成長。

  運用文化生活的相關知識,談談你對這一觀點的認識。***10分***

  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來源於特定的文化環境和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2分***優秀的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落後,腐朽的文化阻礙個人的發展。***2分***因此國家必須加強對網際網路的管理,淨化網路環境,同時要積極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為目標,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2分***

  ②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特點,但人接受文化的影響並不都是消極被動的。***2分***我們要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自覺接受先進文化的薰陶,增強抵禦落後,腐朽文化的能力,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2分***

  3、胡錦濤同志強調指出,要以積極的態度,創新的精神,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切實把網際網路建設好,利用好,管理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談談對"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網路文化"重要性的認識。***12分***

  ①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網路文化將會極大地促進社會的發展。***3分***

  ②當今世界,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的重要因素,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網路文化,有利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升文化競爭力。***3分***

  ③文化塑造人生。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網路文化,有利於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3分***

  ④大力發展和傳播健康向上網路文化,將極大地推動當代中國的先進文化建設,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有利於擴大宣傳思想工作的陣地,有利於擴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輻射力和感染力。***3分***

  4、某企業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形成了獨特的價值觀念、人才觀念和團隊精神,提高了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援和保障了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

  結合材料,從文化的作用和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說明企業重視自身文化建設的意義。***12分***

  ***1***從文化的作用:① ***共2分***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政治和經濟具有反作用,它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 ***答出其中一點即可得1分***,這一國有企業高度重視企業文化建設,提高了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有力地支援和保障了企業發展戰略的實施,對企業發展產生深刻影響。***1分***

  ②***共3分******優秀文化可以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對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重大地影響。***2分*** ***只要答出其中兩點即可得2分***

  企業通過自覺建設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可以使員工增長知識和才幹,煥發積極的精神狀態,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的目標。***1分***

  ***2***從文化對人影響特點的角度: ***共3分***文化對人的影響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2分***

  良好健康的企業文化可以使員工在這種文化的長期薰陶和凝聚下,成為企業發展的持久動力,促進企業的進一步發展。***1分***

  5、誰也不曾料到,這是如此艱難的一年。2008,我們熱切期待的陽光和歡笑,卻不料被一路風暴阻隔。然而,中國在低頭抱怨嗎?沒有,中國挺起了它不屈的脊樑!全民一心,共同抗災!當風雪阻斷歸路,我們彼此溫暖;當列車衝出軌道,我們竭誠相助;當病毒吞噬生命,我們用愛彌補;當聖火遭受屈辱,我們義無返顧;當震撼撕裂大地,我們劈山開路。從《文化生活》角度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材料中“不屈的脊樑”指的是什麼?***3分***

  ***2***中國為什麼必須“挺起不屈的脊樑”?***9分***

  ***1*** “不屈的脊樑”指的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3分***

  ***2***中華民族精神是維繫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3分***

  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需要。***6分***

  6、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應該怎樣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2分***

  ① 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即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現代化建設中的指導作用。有了“主心骨”,才有了民族精神之魂,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3分***

  ②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包括中華民族歷史上形成的優秀文化傳統和我們黨在長期革命鬥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3分***

  ③要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注意借鑑、吸收各國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和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3分***

  ④要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既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斷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3分***

  7、中歐關係源遠流長,雙方都曾為人類的文明與進步做出過卓越貢獻。近幾年,中歐關係是國際關係中的一大亮點。溫家寶訪問了歐洲,他在回答“中歐是同在一條船上還是同在一座橋上”的問題時,溫回答說,中歐沒有根本的利害衝突,我們共同利益廣泛,又有合作的需要,在這一點上,我們是同在一條船上。但由於中歐歷史、社會、文化傳統不同,因此在某些問題上有分歧。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又同在一座橋上,一座溝通友誼、加強磋商、解決分歧的橋上。

  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如何看待中歐文化傳統的不同?***11分***

  ***1***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文化共同構成的。***4分***

  ***2***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應該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正確的態度是: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在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時,共同維護,促進文化的多樣性。***4分***

  ***3***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尊重和儲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4分***

  ***4***文化的交流,借鑑和融合,是學習和吸收各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本民族文化的過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相互借鑑,以"取長補短"的過程,是在文化借鑑和文化交流的基礎上,推出融匯多種文化特質的新文化的過程。由此可見,文化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徵,也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4分***

  ⑸在文化交往過程中應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

  8、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他的詩句流傳至今幾千年,影響了幾十代中國人。為了紀念他,形成了端午節划龍舟、吃粽子、點雄黃、對詩歌等風俗,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更多地體現了民族文化的傳承。同時,屈原一身正氣,寧折不阿,是中華民族氣節的象徵。過端午節應著重對民族精神的弘揚,然而,現在除了吃粽子,其他的風俗已被風蝕殆盡。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談談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和對待傳統文化。***lO分***

  ***1***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中華文化正在續寫更加壯麗的篇章。***2分***

  ***2***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類似端午節這樣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蘊涵著的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繫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3分***

  ***3***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得益於它的包容性。“求同存異”,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兼收幷蓄”,能夠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我們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借鑑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3分***

  ***4***我們年輕一代,應該肩負起中華民族強基固本的文化使命,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2分***

  11、從文化生活角度看,我們為何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

  ***1***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可以促進安徽經濟發展,

  ***2***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條途徑。

  12、***1*** 從文化角度談為什麼要尊重文化多樣性?

  ***2***從文化生活角度談談我們應該怎樣尊重文化的多樣性?***4分***

  ***1***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徵,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是發展本民族文化的內在要求。在一個民族的歷史與現實中,民族文化起著維繫社會生活,維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與發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民族文化。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一個民族的文化成就,不僅屬於這個民族,而也屬於整個世界。民族的文化成就都以其鮮明的民族特色豐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和繁榮。

  ***2***

  ①尊重文化多樣性,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它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②尊重文化多樣性,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礎上,才能做到世界各國人民相互尊重,共同發展。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充滿生機和活力。

  9.為了提高綜合國力,近年來我國在發展經濟、政治的同時,也十分重視文化的發展。一方面,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發展國內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滿足人們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內文化產業的發展。人們逐步認識到文化消費的意義,並增加文化消費。悄然興起的文化市場正成為我國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結合材料,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回答:

  ***1***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4分***

  ***2***你認為如何振興我國文化事業?***10分***

  ***1***①文化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文化發展,發揮文化的力量,有利於增強民族凝聚力和綜合國力,有利於發揮先進文化對政治經濟的推動作用。

  ②發展文化事業,是實現社會主義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和精神的需要。

  ③文化也是一種重要的寶貴資源,有效開發利用會實現其價值。

  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挖掘文化市場潛力,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才能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展現中國悠久文化的魅力。***4分***

  ***2***①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

  ②牢牢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大力弘揚民族精神。

  ③優先發展教育和科技,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援。

  ④增加文化消費的比重,以消費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⑤擴大對外交流,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在於其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因此,中華文化在文化交往中既要與其他各國的文化和諧相處,又要吸收、借鑑其他各國文化中的積極成分,同時必須堅持文化發展的獨立自主性,這樣中華文化就會再鑄新的輝煌。***10分***

  10、前不久,全國實施高校畢業生支教、支農、支醫和扶貧“三支一扶”計劃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會議認為,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是黨中央、國務院全面分析新時期新階段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一個重大決策。

  運用所學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說明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義。***10分***

  ***1***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有利於他們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3分***

  ***2***有利於他們加強自身修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為人民服務,堅持集體主義思想。***2分***

  ***3***有利於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在踐行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過程中,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3分***

  ***4***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於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2分***

  13、請從文化生活角度談談中國企業應如何提高企業公民意識,增強社會責作感?

  ***1***經濟與文化相互交融,中國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應加強以提高企業公民意識為內容的業文化建設,提升履行社會責任感意識。

  ⑵在企業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為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作出道德選擇,判斷行為得失提供最基本的價值標準和行為準則。

  ⑶在企業中加強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增強誠信為重點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

  14、如何開展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

  ***1***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中國在東盟國家建立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可以推動東盟國家更好地瞭解中華文化

  ⑵尊重中國與東盟文化多樣性,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語言教學歷史、數學模式存在差異,需要探索不同的教學大綱、培養方案、師資培訓模式。

  ⑶尊重中國與東盟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在與東盟國家的文化交流中具有國際視野,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共同促進中國與東盟各國文化的繁榮。

看過" "的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