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中華文化試題及答案
中華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為基礎不斷演化、發展而成的中國特有文化。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政治中華文化選擇題及答案
B 1、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事件是
A. 春秋戰國時期,諸子蜂起,百家爭鳴 B. 秦的統一促進了統一的民族文化的發展
C. 漢代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 隋唐時期吸納外來文化
B 2、作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最有說服力的是
①文學藝術 ②漢字 ③史學典籍 ④科學技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C 3、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主要得益於它所特有的
A. 開放性 B. 多樣性 C. 包容性 D. 區域性
A 4、中華民族 代代相傳,綿延不斷的重要文明標識是
A. 統一的漢字 B. 相同的服飾 C. 共同的信仰 D. 共有的道德規範
D 5、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史是
A.《史記》 B.《戰國策》 C.《資治通鑑》 D.《春秋》
C 6、中華文化中最能展現中華民族的精神嚮往和美好追求是
A. 科學技術 B. 園林藝術 C. 文學藝術 D. 天文曆法
B 7、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突出特點是
A. 多樣性、複雜性 B. 實用性、整體性 C. 開放性、多樣性 D. 多樣性、實用性
D 8、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被稱為全世界僅存的一項古代“生態工程”的是
A. 靈渠 B. 大運河 C. 萬里長城 D. 都江堰
A 9、地域遼闊的中華大地,由於歷史傳統,地理環境、經濟狀況,風俗習慣及語言等諸方面的差異,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許多各具特色的區域文化,地處華東的是
A. 吳越文化 B. 中原文化 C. 荊楚文化 D. 滇黔文化
B 10、我國著名的三大英雄史詩,屬於藏族民族文學的是
A. 《荷馬史詩》 B. 《格薩爾王傳》 C. 《江格爾》 D. 《瑪納斯》
著名作家王蒙指出:隨著國家的對外開放與交流,英語在中國的普及範圍越來越大,漢字拉丁化的傾向也尤為嚴重。王蒙沉痛地說:“遺失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精髓與漢字原形,我們成了數典忘祖的新文盲。”據此回答11--12題。
C 11、隨著國家的對外開放與交流,英語在中國的普及範圍越來越大,漢字拉丁化的傾向也尤為嚴重。對這一現象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普及英語是對外開放和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 ②漢字拉丁化是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的具體表現 ③尊重文化多樣性,首先應尊重本民族的文化 ④在對外文化交流中引進的成分越少越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D 12、針對上述現象,王蒙之所以沉痛地說:“遺失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精髓與漢字原形,我們成了數典忘祖的新文盲。”這是因為
A.漢字是一種象形文字 B.漢字具有三千多年的悠久歷史
C.每個漢字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D.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書寫了中華民族的歷史
A 13、二百三十多年前,清朝乾隆皇帝依託鼎盛的國力,組織全國數百名優秀學者,用十餘年的時間編纂《四庫全書》。它涵蓋了十八世紀中期以前中國文化基本典籍,不僅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更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觀。《四庫全書》證明了
A.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B.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C.中國古代科技具有整體性的特點 D.中華文化能夠求同存異、相容幷蓄
A 14、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這一思想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和而不同”反映了中華文化具有的特點是
A.包容性 B.階級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C 15、“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從文化特點的角度看,這兩句話反映了
A.文化的源遠流長 B.文化的博大精深 C.文化的區域特徵 D.文化的包容性
A 16、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佔有重要位置,是因為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具有
①輝煌而悠久的歷史 ②豐富而絢麗的內涵
③鮮明而獨特的風格 ④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嚮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D 17、以下關於我國科學技術成就的表述,正確的是
A.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 B.近代以來,逐步趕上了世界的先進水平
C.我國古代的科技沒有實用性,傳播到國外後,才起到作用,如火藥、指南針等
D.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北 方草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寶庫。蒼穹、草原、氈包、駿馬、牧歌構成了一道奇麗的文化風景線,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生存模式和文化體系,展現了人類在不同自然條件下的非凡創造力,同時也為人們瞭解人類文化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和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提供了開闊的視野。據此回答18-19題。
A 18、北方草原文化的形 成和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華文化的寶庫。這表明
A.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使中華文化絢麗多彩 B.草原文化使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C.北方文化主要是指草原文化 D.北方草原文化最富有地方特色
C 19、蒼穹、草原、氈包、駿馬、牧歌構成了一道奇麗的文化風景線,構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榮的生存模式和文化體系,展現了人類在不同自然條件下的非凡創造力。這主要體現了
①不同的自然條件造就了不 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②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榮是中華生態觀的重要理念 ③文化多樣性就是指地域文化的多樣性 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造的源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20、“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韻味傳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歷史,向人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
A.包容廣納 B.推陳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遠流長
A 21、在唐代,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習俗融入正月十五傳統節慶活動中,從而形成我國元宵節觀燈習俗。這表明
①開放與交流有利於促進文化的發展 ②元宵觀燈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相容性 ③西域佛教燃燈禮佛的習俗取代了中國原有的元宵節 ④中華文化起源於西域佛教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22、下列說法能夠證明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A、孔子的“仁政”思想為後世所傳播,被統治者所借鑑
B、我國民族眾多,方言也多 C、文化具有繼承性
D、佛教從印度傳到中 國,並被本土化
C 23、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原因是
①中華文化像其他民族一樣,因外族入侵而中斷、湮滅 ②漢字的演變與使用 ③史書典籍的傳承 ④中華文化與其他文化之間求同存異、相容幷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24、有一首歌中唱到:“最愛寫的字是方塊字,做人堂堂正正也像她”。“方塊字”是中國獨具特色的文字。關於漢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中華民族進入文明時代的標誌 ②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③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 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
A、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C 25、作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最有說服力的是
①文字 ②史 學典籍 ③郵票 ④瓷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C 26、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以其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嚮往和美好追求。這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中華文化
A.源遠流長 B.世界至尊 C.博大精深 D.居於世界前列
C 27、中國人的飲食有“東酸、西辣、南甜、北鹹”之別,在飲食上的差別反映出中華文化的
A .差異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B 28、2008年2月,《咬文嚼字》雜誌公佈的一份統計結果不能不讓人對漢字的規範化使用擔憂:2006年某電視臺春節晚會 ,出現了28處漢字使用錯誤,平均每十分鐘就出現1次差錯。我們之所以重視漢字的規範化使用,是因為
A.漢字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
B.漢字使用是否規範,直接關係到中華文明的傳承
C.漢字內涵豐富 D.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B 29、優秀的文化是沒有國界的。中國文 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以眾為師,以各國人民為師,不斷學習和創造的過程。漢朝的張騫、班超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到“西天”取經,明代的鄭和下西洋,都帶回了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文化。這體現了
A.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B.中華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
C.中華文化一脈相傳 D.繼承性是中華文化的最大優點
C 30、2008年3月20日 ,深港澳臺少兒文化藝術夏令營正式開營,140名來自深港澳臺的中小學生在深圳進行為期六天的文化之旅。孩子們分別到中華民俗文化村、深圳博物館、南山書城等地參觀交流,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之所以開展上述活動是因為
A。文化藝術素質是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質的前提
B.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C.感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有助於增強民族的凝聚力
D.豐富學生暑期生活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
高中政治中華文化簡析題及答案
31、材料一:經專家鑑定:六千多年前刻畫在陶器上的符號就是漢字的雛形。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大部分是用漢字紀錄下來、流傳後世的。漢字的正式文字從甲骨文開始。按演變順序,其主要字型有: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此外,還有兩種輔助性字型,即草書和行書。
材料二:相傳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史官,以後的歷朝歷代都設定史官。這使他們能夠把大量的事實記載下來。
結合文化生活有關知識回答:
***1***以上材料反映了中華文化什麼特點?試加以說明。
答:共同反映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漢字和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①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數千年來,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誌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文化內涵豐富,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
②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相傳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史官,以後的歷朝歷代都設定史官。他們大都終身世襲,所以能夠將大量的史實記載下來,將豐富的史料積累起來。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罕有。中國古代檔案珍藏特種郵票記錄了中華文字的字型發展演變,傳承了中華文明,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
***2***出現上述特點的原因是什麼?有何意義?
答:①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在於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所謂“兼收幷蓄”,是指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積極成分。
②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域文化的理解。
32、古典音樂《十二木卡姆》出自維吾爾族人民,是一部著名套曲。二十四史中的《遼史》、《金史》和《宋史》是許多少數民族史學家參加編寫的。傑出的滿族大作家曹雪芹的《紅樓夢》在世界文學史上也佔有重要地位。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和柯爾孜族的《瑪納斯》被譽為氣勢磅礴的三大英雄史詩。維吾爾族的《福樂智慧》和彝族的《阿詩瑪》也是譽滿中外的敘事詩。同時,早在唐朝,白族張勝溫繪出的梵畫長卷,長達十丈,共有628個菩薩像,工細生動,輝煌精緻,光彩奪目,是我國古代繪畫精品。
上述材料體現了中華文化發展的什麼特點或道理?
答:***1***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或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
***2***①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中國古代思想家各有所尊,互不相害;在中國古代,各種宗教可以並行流傳,這些都體現了中華文化能與其他文化和諧相處並在求同存異中得以發展。
②所謂“兼收 並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中國古代諸子百家的思想相互吸收,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本土宗教文化和外來宗教文化的交融會通,體現了中華文化在兼收幷蓄中得以發展。
33、“科學技術是文化的基本載體,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這個觀點對嗎?請分析。
答:***1***認為“科學技術是文化的基本載體”是錯誤 的。文字才是文化的基本載體,它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誌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數千年來,漢字這種獨具特色的“方塊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2***認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有一定道理,但不全面。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之一。在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成就,長期處於世界的前列,對整個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科學技術僅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部分,而且古代科技知識中的很大部 分也是通過漢字流傳後世的。漢字文化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中華民族創造的燦爛文化,大部分是用漢字記錄下來流傳後世的,漢字成為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綿延不絕的重要文明標識。
34、材料一: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養吾之浩然正氣”,這些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續至今。今天,我們社會仍然倡導見義勇為,弘揚社會正氣,維護社會治安。
材料二 :中國古代科技的“四大發明”,文學方面的唐詩、宋詞、元曲和明清的小說,都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材料三:據文獻記載,早在公元前兩千多年的原始社會時期,黃帝的樂官就到x疆“取竹”, 製造出12根律管。這雖然是古老的傳說,但在新石器時代,少數民族地區和中原已有了音樂文化的交流,隋唐時期是中國音樂文化發展的高峰時期,但是流行的多部樂曲中大多是少數民族的音樂。今天,我們吸收了外來的各種音樂的精華,創作出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徵的?
答: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到今天兩千多年不斷髮展而延續不斷,這說明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材料二提到中華文化在多個方面對世界的貢獻,說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結合材料三,理解中華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
答:①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得益於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幷蓄。
②所謂“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諧相處,材料的“流行的多部樂曲中大多是少數民族的音樂”正體現了這一點。
③“兼收幷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鑑其他民族文化中 的積極成分,這體現在“吸收了外來的各種音樂的精華,創作出許多優秀的音樂作品”中。
④這種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對外與文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