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五節知識點彙總

  如果課堂上沒有掌握物理的內容,那麼課下再和和小編一起鞏固一下第二章的內容吧!

  

  自由落體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一種特殊情況。我們下面來對它進行分析。

  自由落體運動的定義

  從靜止出發,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運動模式,叫自由落體運動。

  自由落體運動是最典型的勻變速直線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恆定的重力場。如不考慮大氣阻力,在該區域內的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並非指向地心***,加速度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兩極上,自由落體運動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公式

  ***1***Vt=gt

  ***2***h=1/2gt^2

  ***3***Vt^2=2gh

  這裡的h與x同樣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體中用h表示數值方向的位移量。

  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先驅者

  對自由落體最先研究的是古希臘的科學家亞里士多德,他提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物體本身的重量決定的,物體越重,下落得越快;反之,則下落得越慢。

  亞里士多德,前384年4月23日-前322年3月7日,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學生、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他的著作包含許多學科,包括了物理學、形而上學、詩歌***包括戲劇***、生物學、動物學、邏輯學、政治、政府、以及倫理學。和柏拉圖、蘇格拉底***柏拉圖的老師***一起被譽為西方哲學的奠基者。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是西方哲學的第一個廣泛系統,包含道德、美學、邏輯和科學、政治和玄學。

  伽利略是義大利天文學家,也是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他於1564年誕生在義大利北部的比薩市,1642年1月8日去世,終年78歲。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事業,不僅為我們留下了時鐘、望遠鏡和眾多的科學專著,而且還為破除宗教迷信、科學偏見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伽利略在1638年寫的《兩種新科學的對話》一書中指出: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論斷,一塊大石頭的下落速度要比一塊小石頭的下落速度大。假定大石頭的下落速度為8,小石頭的下落速度為4,當我們把兩塊石頭拴在一起時,下落快的會被下落慢的拖著而減慢,下落慢的會被下落快的拖著而加快,結果整個系統的下落速度應該小於8。但是兩塊石頭拴在一起,加起來比大石頭還要重,因此重物體比輕物體的下落速度要小。這樣,就從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得快的假設,推出了重物體比輕物體下落得慢的結論。亞里士多德的理論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伽利略由此推斷重物體不會比輕物體下落得快。伽利略的假設推導法,對物理思維方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伽利略曾在著名的比薩斜塔做了著名的自由落體試驗,讓兩個體積相同,質量不同的球從塔頂同時下落,結果兩球同時落地,以實踐駁倒了亞里士多德的結論。但是後來經過歷史的嚴格考證,伽利略並沒有在比薩斜塔做實驗,人們卻還是把比薩斜塔當作對伽利略的紀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