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是必須養成一套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樣才有可能把語文學好。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高中語文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高中語文學習方法

  1.勤於誦讀的習慣

  學習語文離不開識記、理解、運用三個環節。識記是基礎,理解是關鍵,運用是目的。而誦讀則是促進理解和運用的有效方法之一。因為誦讀,不只是看,而是聲情並茂地念,其作用早有定論。比如我們常聽到的俗語:“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這些樸素的經驗之談,無不揭示一個道理:誦讀可以大大提高記憶能力和感受能力。因為,文字是意象符號,單用眼看難以“刻骨銘心”,而誦讀把眼、口、耳、腦諸感官都調動起來,效果自然就好得多,記憶也就更深刻些。又因為,誦讀是一個由感知到理性反覆交替的過程,反覆誦讀,反覆思考,使人的思維漸入佳境,感受愈深,進而“意象全出”。

  誦讀的過程,是一個細細品味、慢慢咀嚼、漸漸消化、默默吸收的過程。一篇文章反覆誦讀,讀流暢了,讀動情了,理解自然會入木三分。因此,我們要十分重視誦讀習慣的培養。

   2.處處留心的習慣

  留心,就是把心思留在某種事物的上面,可以說就是觀察。但它不是簡單的觀察,其中還包含著對某一事物的思考和分析,是集察、思、析為一體的綜合活動,對外界資訊進行篩選和提取。憑藉它可以發現事物的細微之處,可以捕捉初露端倪的意象,可以透視內心深處的靈魂,可以將新舊知識聯為一體。

  有些同學由於缺少這種處處留心的習慣,對外界事物,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自然,寫起文章來也只好“盲人摸象”了。

  魯迅說:“留心各種各樣的事物,不看到一點就寫,多看看……”,“對任何事物都做必要的觀察,要準確、透徹,才好下筆”。魯迅在這裡講的是要“留心各種各樣的事物”,不是一樣半樣的事情;講的是“多看看”,不是隻看一眼半眼;講的是觀察要“準確、透徹”,不是馬虎、膚淺。我們生活在豐富多彩的世界裡,只要養成處處留心的習慣,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細觀察,勤于思考,善於取捨,其語文營養是取之不盡的。

   3.勤於積累的習慣

  對於大部分同學來說,最怕的作業莫過於作文了。如果平時缺少積累,作文時一看題目便覺頭腦發脹,腹中空空然,不知如何下筆,即使搜腸刮肚也難以行文成篇。有人把大腦比作“加工廠”,為了使這個加工廠有“工”可加,就須不斷地採集“原料”或“半成品”進來。古語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善用兵者必善養兵,善為文者必善積累。使用雖在一時,功夫全在平日,沒有平時的積累,想要學好語文是很難的。因此,養成勤於積累的習慣,是諸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重中之重。

  當然,積累材料,只憑腦子記是不行的,還要養成勤於記錄的習慣。俗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建立諸如“詞語集錦”、“佳句摘抄”、“材料手冊”、“寫作素材”等不同的知識儲備系統是很有必要的。對於學生來說,積累的內容大致可有下列幾個方面:***1***語文基礎知識,包括字、詞、句、修辭及文學、文化常識;***2***自己對社會生活與自然環境進行觀察、分析得到的材料和感悟;***3***課文、報刊上的典型事例、名言警句;***4***通過自身實踐,為自己所自如運用的學習方法、鑑賞技巧和寫作技巧。

  積累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元末的陶宗儀對身邊的事一有所感就停止耕種,隨手把它記在樹上,回去貯在罈子裡。如此日積月累,寫就名著《南村輟耕錄》,成為一代大學問家。著名作家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枝鉛筆和一本草簿;無論到哪裡,你要豎起耳朵,睜開眼睛,象哨兵似的警覺,把你所見所聞隨時記下來。”俄國教育家加裡寧也說過:“一切都應該好好地記錄下來,以便一旦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應用。凡是大作家,這一類筆記都寫過很多。”所有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重要經驗。

  高中語文學習建議

  我們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

  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做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

  我們要有多讀多寫的意識

  語文學習能夠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鍊自己的感性和理智,現實中,我們許多同學只注重做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思維和理智思維的鍛鍊,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和“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

  我們要有模仿感悟的意識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紅樓夢》、蘇步青熟讀《古文觀止》的例證,當是大家熟知的。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語言正規化”,形成“興奮灶”,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運用這些“正規化”,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

  我們要有多思的意識

  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學習高中語文必備的定律

  一、首興趣:知而好,好而樂

  首先,我們要注重培養語文學習的興趣。這個培養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知之、好之、樂之。

  先說“知之”:走進語文,不牴觸,不反感,不能因對以前的老師、教材和對考試的印象而遷怒語文。

  再說“好之”:日日操習,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棄,不因外界干擾、其他的學科和考試的分數而離開語文。

  後說“樂之”:處處留心,養成習慣,言談舉止,一笑一顰,莫非語文。

  二、次自主:觀千劍,操千曲

  古人云:“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強調的就是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語文學習不同於其他學科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老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只能通過同學們自主學習、理解,才能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圖靠老師講得好、深、透,自己只管默默聆聽、記憶就學好語文,這種想法已被無數事實證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識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作好自主學習規劃,加大自主練習的力度,自奮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條極重要的語文學習規律。

  三、必多寫:思欲麗,筆磨禿

  為什麼要學語文?可以用十二字概括:豐富心靈、明白事理、完美生活。這就是要鍛鍊自己的感性和理智,簡化為“思欲麗”:情感思想要富贍犀利!

  現實中,許多同學只會作題,從來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鍛鍊,其情思通常表現出兩個缺陷:一是“淺”:情感幼稚化,思維平面化,既無深情,也無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導致了關注的主題窄,既少閱歷,又缺大氣。

  要糾正這兩個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廣”,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同時,必得加上一個字:“寫”!“寫”可以醞釀和昇華情感,“寫”可以廓清和鍛造思想。“思欲麗”,必多寫!

  堅持寫日記,這是許多偉大成功者的良好習慣;至少要堅持每週練習寫作兩次:

  生活札記一篇,記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的鮮活素材;讀書筆記一篇,養成閱讀習慣,整理讀書收穫。三年裡,能寫到三至五萬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

  如此,方可謂:“筆磨禿”。

  四、定多讀:破三春,匯九流

  在這三年中,要下定決心廣泛而深入的閱讀,這就叫“勘破三春”。閱讀時要涵蓋古今,包舉文理,融會中外,這就叫“融匯九流”。

  舉凡人類心靈智慧的結晶,能開眼界、除迷狂、啟思維、美德行、富心靈者,均可大讀特讀。尤其注意:不要只讀文學作品,也不要只讀中國作家的作品。

  五、強積累:有詩書,有成竹

  語文學習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樣是什麼呢?當然是前賢今人的成功之作。通過長期的艱苦的積累,在頭腦中建立起豐富的“文章模板”,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腹有詩書”。

  運用這些“模板”,模仿著“說”,模仿著“寫”,先求其“形似”,後求其“神似”,最後求其超越。這樣,就很容易有學習個充實感、成就感、條理感,就不會再感到語文學習空泛、無力、不可捉摸,這種狀態可以稱為“胸有成竹”。

  六、重感悟:思千載,想萬物

  怎樣才能作到對語文學習心有靈犀呢?

  首先,要多讀、反覆嘗試、積累自己的寫作模板;

  其次,要養成聯想和想象的良好習慣,力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決不壓抑、束縛自己靈感的飛翔;

  再次,要努力營造平和清明而又躍躍欲試的心理狀態,沉浸其中,體驗品味,不急於求成;

  最後,要敢於相信自己的直覺,相信自己通過積累、模仿而形成的靈感思維的有效性。

  經過多次成功的靈感閃現,就要總結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條件,把它變成自己進一步學好語文的利器。

  七、細思考

  《學記》強調:慎思、審問、明辨,就是要謹慎的思考,審慎的發問,明確的分辨。在語文學習中,欲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先要多思:不論哪個學習環節、何種學習任務中,決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經自己思考的東西,這樣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學習的興趣,使多讀有味,多寫有效,積累有益;次求深思:決不淺嘗輒止,而要多方追問,務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畢露;後求善思:不鑽牛角尖,而是隨時以元認知策略對自己的思維過程進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擾,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師的點撥、同學的幫助,方可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品質,建立起融通、靈慧、深刻、嚴密的思維個性。

  八、求精熟:啟而發,點而悟

  語文學習欲求“精熟”,貴在得名師“點撥”,點撥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性格,老師會以相應的方法點撥他,或要言不繁,或鋪路架橋,或舉例引導,或反向激將,或重申基礎,不一而足;點撥之妙,次在得“時”:學生要積極思考,主動暴露自己,以便老師點撥在關鍵之時,老師則要善於觀察,瞭解學生思維狀態的外在表現,決不放過點撥良機;點撥之妙,還在得“度”:引而不發,導而不灌,開而不塞,撥而不代,只要學生有所感悟,明確了方向,就不再浪費其時間,不再代替你思考,讓學生真正去自主學習。

  九、要跳出:課內法,課外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需要教”,學習語文最重遷移。因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學習的最終的成功,還在於學生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語文求生存、謀發展。為了實現語文學習的良好的正向的遷移,我們在學習中必須跳出語文課程學語文,從政治科學觀察思考問題的哲學方法,從歷史科學成功人物的人生經驗,從地理科學各國各洲的風土人情,從數學科學嚴密的推理邏輯,從理化科學細緻的觀察功夫,從美術音樂科學藝術鑑賞的規律和經驗。

1.最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

2.學習理科的好方法

3.高中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有哪些

4.高中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有哪些

5.文科狀元語文學習方法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