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三語文第一課預習題
高二必修三語文主要學習什麼內容?第一課講述的又是怎樣的故事?同學們不妨提前預習一下,做做練習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部分
一、***18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和親 和暢 和衷共濟 曲高和寡
B.鬨鬧 誘哄 鬨堂大笑 一鬨而散
C.阿附 阿膠 阿其所好 阿諛奉承
D.提防 提攜 提綱挈領 提心吊膽
解析:考查漢字的字音。A.和***hè***寡,其餘讀“hé”;B.誘哄***hǒnɡ***,一鬨***hònɡ***而散,其餘讀“hōnɡ”;D.提***dī***防,其餘讀“tí”;C.都讀“ē”。
答案:C
2.下列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自可斷來信 B.葉葉相交通 C.府吏見丁寧 D.感君區區懷 E.可憐體無比
解析:A.信使,報信的人,這裡指媒婆;B.交錯相通;D.情感真摯;E.可愛。
答案:C
3.對下列代詞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君既若見錄 見:代自己。
B.渠會永無緣 渠:第二人稱代詞“你”。
C.我自不驅卿 卿:第二人稱代詞“你”。
D.妾不堪驅使 妾:舊時婦女自稱。
解析:B項,第三人稱代詞“他”。
答案:B
4.選出詩句中指定詞意義完全相同的一項*** ***
①多謝後世人,戒之慎莫忘
②謝家事夫婿,中道還兄門
①不吾知其亦已兮
②苟餘情其信芳
①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②直說太守家,有此令郎君
①可憐體無比,便言多令才
②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解析:A.①告訴;②辭別。B.①代詞,那;②助詞,無義。C.①②均為“美好”。D.①可愛;②值得同情。
答案:C
第二部分
二、閱讀下文,回答後面的問題。***12分,每小題3分***
趙普,字則平,幽州薊人。後唐帥趙德鈞連年用兵,民為疲弊,普父回舉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陽。普沉厚寡言,鎮陽豪族魏氏以女妻之。
周顯德初,永興軍節度使劉詞闢為從事。詞卒,遺表薦普於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範質奏普為軍事判官。宣祖臥疾滁州,普朝夕奉藥餌,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嘗與語,奇之。時獲盜百餘,當棄市,普疑有無辜者,啟太祖訊鞠之,獲全活者眾。淮南平,調補渭州軍判官。太祖領同州節度,闢為推官;移鎮宋州,表為掌書記。
太祖數微行過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聞叩門聲,普亟出,帝立風雪中,普惶懼迎拜。帝曰:“已約晉王矣。”已而太宗至,設重茵***幾層墊子***地坐堂中,熾碳燒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與普計下太原。普曰:“太原當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則我獨當之,不如姑俟剝平諸國,則彈丸黑子之地,將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試卿爾。”
普為政頗專,廷臣多忌之。時官禁私販秦、隴大木,普嘗遣新吏詣市屋材,聯巨筏至京師治第;吏因之竊貨大木,冒稱普市貨鬻都下。權三司使趙王比廉得之以聞。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將下制逐普,賴王溥奏解之。
淳化***宋太宗年號***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遺守通判劉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馳傳撫問,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師,封魏國公,給宰相奉料,令養疾……七月卒,年七十一。
上聞之震悼,謂近臣曰:“普事先帝,與聯故舊,能斷大事。向與朕嘗有不足,眾所知也。朕君臨以來,每優禮之,普亦傾竭自效,盡忠國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動。
***節選自《宋史•趙普傳》***
7.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永興軍節度使劉詞闢為從事 闢:徵召。
B.普疑有無辜者,啟太祖訊鞠之 鞠:審訊。
C.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 向:連續。
D.令遺守通判劉昌言奉表求致政 致:歸還。
解析:C項中“向”應為動詞“將近,接近”之意。
答案:C
8.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太原既下,則我獨當之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吾意正如此,特試卿爾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以老衰久病,令遺守通判劉昌言奉表求致政
臣以供養無主,辭不赴命
因出涕,左右感動
因得乘便,宰割天下
9.以下敘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戴胄援引法律,犯顏直諫。他認為封德彝定長孫無忌及監門校尉的罪輕重失當,所以固請太宗複議。
B.戴胄引“雖誤皆死”的法律,勸太宗不該姑息長孫無忌的罪行而使重罪輕罰,更不能因地位高低而使同罪異罰。
C.對“詐得者”,太宗詔“不首者死”,但戴胄仍“以法當流”,因而觸怒太宗;面對太宗的責難,他據理力爭,終使太宗“感悟”。
D.戴胄認為封德彝判校尉死罪而讓長孫無忌以功抵罪於法無據,而聖旨“不首,罪當死”是感情用事,作為執法的依據有不妥之處。
解析:A.戴胄是反駁封德彝的判決,非犯顏直諫,亦無固請太宗複議。B.太宗曰:“朕安得阿親戚!”表明太宗無姑息無忌情況。D.非“於法無據”,而是“不可謂刑”。
答案:C
10.下面是對原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通過記敘戴胄兩次駁奏,讚揚戴胄依法辦案的精神和他所堅持的人君也不能以言代法的思想。
B.文章通過記敘戴胄兩次駁奏,讚揚戴胄依法辦事的精神和他的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思想。
C.文章通過記敘唐太宗兩次採納戴胄意見的事例,表現了唐太宗從善如流和寬巨集大度的明君風範。
D.文章通過記敘唐太宗兩次採納戴胄意見的事例,表現了唐太宗對戴胄的高度信任,歌頌了唐太宗勇於納諫、屈己重法的美德。
解析:B.“民主思想”,拔高了人物,且概括不全。C、D兩項弄錯了原文的重心。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