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數學怎樣學好

  進入高中學校以後,往往有很多的同學不能適應高一數學學習的節奏,這是沒有掌握到學習方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一數學怎樣能學好

  1.先看筆記後做作業。

  有的高一學生感到,老師講過的,自己已經聽得明明白白了。但是,為什麼自己一做題就困難重重了呢?其原因在於,學生對教師所講的內容的理解,還沒能達到教師所要求的層次。因此,每天在做作業之前,一定要把課本的有關內容和當天的課堂筆記先看一看。

  能否堅持如此,常常是好學生與差學生的最大區別。尤其練習題不太配套時,作業中往往沒有老師剛剛講過的題目型別,因此不能對比消化。如果自己又不注意對此落實,天長日久,就會造成極大損失。

  2.做題之後加強反思。

  學生一定要明確,現在正做著的題,一定不是考試的題目。而是要運用現在正做著的題目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因此,要把自己做過的每道題加以反思,總結一下自己的收穫。要總結出:這是一道什麼內容的題,用的是什麼方法。做到知識成片,問題成串。日久天長,構建起一個內容與方法的科學的網路系統。

  俗話說:“有錢難買回頭看”。我們認為,做完作業,回頭細看,價值極大。這個回頭看,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要看看自己做對了沒有;還有什麼別的解法;題目處於知識體系中的什麼位置;解法的本質什麼;題目中的已知與所求能否互換,能否進行適當增刪改進。

  .主動複習總結提高。

  進行章節總結是非常重要的。初中時是教師替學生做總結,做得細緻,深刻,完整。高中是自己給自己做總結,老師不但不給做,而且是講到哪,考到哪,不留複習時間,也沒有明確指出做總結的時間。怎樣做章節總結呢?

  ①要把課本,筆記,區單元測驗試卷,校週末測驗試卷,都從頭到尾閱讀一遍。要一邊讀,一邊做標記,標明哪些是過一會兒要摘錄的。要養成一個習慣,在讀材料時隨時做標記,告訴自己下次再讀這份材料時的閱讀重點。長期保持這個習慣,學生就能由博反約,把厚書讀成薄書。積累起自己的獨特的,也就是最適合自己進行復習的材料。

  ②把本章節的內容一分為二,一部分是基礎知識,一部分是典型問題。要把對技能的要求,列進這兩部分中的一部分,不要遺漏。

  ③在基礎知識的疏理中,要羅列出所學的所有定義,定理,法則,公式。要做到三會兩用。即:會文字表述,會圖象符號表述,會推導證明。同時能從正反兩方面對其進行應用。

  ④把重要的,典型的各種問題進行編隊。要儘量地把他們分類,找出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總結出問題間的來龍去脈。就象我們欣賞一場團體操表演,我們不能只盯住一個人看,看他從哪跑到哪,都做了些什麼動作。我們一定要居高臨下地看,看全場的結構和變化。不然的話,陷入題海,徒勞無益。這一點,是提高高中數學水平的關鍵所在。

  學好高一數學方法指導

  1,培養良好的學習興趣。

  兩千多年前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意思說,幹一件事,知道它,瞭解它不如愛好它,愛好它不如樂在其中。“好”和“樂”就是願意學,喜歡學,這就是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興趣才能產生愛好,愛好它就要去實踐它,達到樂在其中,有興趣才會形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數學學習中,我們把這種從自發的感性的樂趣出發上升為自覺的理性的“認識”過程,這自然會變為立志學好數學,成為數學學習的成功者。那麼如何才能建立好的學習數學興趣呢?

  ***1***課前預習,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產生好奇心。

  ***2***聽課中要配合老師講課,滿足感官的興奮性。聽課中重點解決預習中疑問,把老師課堂的提問、停頓、教具和模型的演示都視為欣賞音樂,及時回答老師課堂提問,培養思考與老師同步性,提高精神,把老師對你的提問的評價,變為鞭策學習的動力。

  ***3***思考問題注意歸納,挖掘你學習的潛力。

  ***4***聽課中注意老師講解時的數學思想,多問為什麼要這樣思考,這樣的方法怎樣是產生的?

  ***5***把概念迴歸自然。所有學科都是從實際問題中產生歸納的,數學概念也迴歸於現實生活,如角的概念、直角座標系的產生、極座標系的產生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只有迴歸現實才能對概念的理解切實可靠,在應用概念判斷、推理時會準確。

  2、 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

  習慣是經過重複練習而鞏固下來的穩重持久的條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會使自己學習感到有序而輕鬆。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多質疑、勤思考、好動手、重歸納、注意應用。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還包括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複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幾個方面。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要把教師所傳授的知識翻譯成為自己的特殊語言,並永久記憶在自己的腦海中。另外還要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以便加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再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