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方式的多樣性與教學方法指導

       教學方法的理論是教學理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從人類有教學活動開始,隨之也就有了教學方法的創造和應用。在千百年的教學實踐活動中,人們創造和總結出難以記數的各種教學方法。只有不斷的去重複這些方法,日復一日,才能做到遊刃有餘。 

  教學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學校教育和人才培養工作永恆的主題和主線。

  教學發展中心在促進教與學發展和變革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促教、促學活動使教師樹立“以學生中心”的理念,基於科學研究和證據優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善學生學習、提高教學效果和促進教師持續專業發展。本欄目旨在講述一線教師和教發人員在教與學變革和創新實踐中的故事

  一、緣起:新教學法多見少用

  在資訊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適用高校的新教學法、教育技術不斷湧現,參與式教學、研究型教學、投票器、翻轉課堂等等,這些教學方法或教育技術在國外一些高校中首先得到應用和效果驗證,並且開始在世界範圍廣泛傳播。我國高校對教學的重視度在不斷提高,在推動教師使用新教學法和新技術方面投入也越來越大。然而,與推動的力度相比,教師在自己實際的教學中使用新教學法或新教育技術可能仍然顯得規模比較小,程度比較淺,學生感知不如意。如姚利民在其文章中指出,有調查表明,專家和學生對課堂教學最不滿意的是教學方法和手段。調查還表明,對教學方法滿意的只有3%,高達58.1%的學生不滿意。還有研究發現,68.1%的學生和57.0%的教師對教師教學方法的滿意度一般,高達65.8%的學生認為教師的教學方法缺乏藝術性和啟發性。[1]近年對全國十所高校的6000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有94%的大學生認為大學課堂教學存在教學危機”,“大學生認為老師採取講解式,搞‘一言堂’的比例高達89.6%,高達83.3%的大學生認為大學老師對教學的熱情和時間投入不夠。”[2]

  二、原因:教師為什麼不使用新教學法

  為何新教學法未能在高校得到廣泛使用和傳播,不少研究者探尋了其中的原因。姚利民等[3]認為,來自教師的阻力有:教學思想觀念錯誤;教學方法改革的責任意識不強;教學方法改革的努力不夠;教學方法改革的能力不高。一些調查研究也揭示、解釋了這一現象。如盛群力等[4]對浙江、上海等近十所高校的192名教師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發現“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一般”。劉小強等[5]對3 所地方教學研究型大學600名教師的問卷調查發現,高校教學採用教學方法主要來自於經驗,而非教學理論和知識,很大程度限制了教師採用新教學法。彭美雲[6]的研究關注了高學歷新教師的上課表現,對個別案例的關注發現,上課後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出現了急劇下降。新教師教學能力未得到充分發展,很容易採用單一的講授教學法。

  這些研究一定程度揭示了現象,解釋了原因,但對具體因素如何作用於教師行為缺乏揭示。本研究對五位典型教師進行了深度訪談,瞭解他們如何看待教學,以及採用不同教學方法的歷程,深度挖掘影響教師採用新教學法的因素。發現教師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或方法,根本上取決於教師對教育教學理念和自我追求。在教學法的採用和教學風格的形成中,個人的受教育經歷和新手期的機緣影響最為深刻,教師對教學問題的感知、對教學細節的關注,科研與教學的回報是否相當,以及行政力量推動是否符合教師需求等因素都會影響教師嘗試、使用或放棄新教學法。

  教學方法有非常多種,例如:講授法、案例教學法、情景教學法、討論法、體驗學習教學法、

  1.講授法:講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學方法,對重要的理論知識的教學採用講授的教學方法,直接、快速、精煉的讓學生掌握,為學生在實踐中能更遊刃有餘的應用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

  2.案例教學法: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對選定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進行有針對性的分析、審理和討論,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這種教學方法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增加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課程中的應用,充分發揮了它的啟發性、實踐性,開發了學生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判斷能力、決策能力和綜合素質。例如:王洪江老師的錄影課***學前兒童常見心理問題***就是利用這一教學法完成的。

  3.情景教學法:情景教學法是將本課程的教學過程安置在一個模擬的、特定的情景場合之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學生的演練,在模擬提煉、愉悅寬鬆的場景中達到教學目標,既鍛鍊了學生的臨場應變、實景操作的能力,又活躍了教學氣氛,提高了教學的感染力。這種教學方法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經常應用,因現場教學模式要受到客觀條件的一些制約,因此,提高學生實踐教學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採用此種情景教學法。學生們通過親自參與環境的創設,開拓了視野,自覺增強了科學意識,提高了動手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此外,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的運用既滿足了學生提高實踐能力培養的需求,也體現了其方便、有效、經濟的特點,能充分滿足教學的需求。

  4.討論法:在本課程的課堂教學中多處採用討論法,學生通過討論,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展開學習,讓所有的人都能參與到明確的集體任務中,強調集體性任務,強調教師放權給學生。合作學習的關鍵在於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依賴、相互溝通、相互合作,共同負責,從而達到共同的目標。通過開展課堂討論,培養思維表達能力,讓學生多多參與,親自動手、親自操作、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5. 體驗學習教學法:“體驗學習”意味著學生親自參與知識的建構,親歷過程並在過程中體驗知識和體驗情感。它的基本思想是: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過程並不是一個“教師傳授—學生聆聽”的傳遞活動,學生獲取知識的真實情況是學生

  6、學導式教學法

  學導式教學法是以自學為主並給予恰當指導,通過“自學—解疑—精講—演練”的基本形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發展學生智慧的一種教學方法。

  7、發現法

  發現教學法又稱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學習概念和原理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並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 發現法的基本過程是:

  ***1***創設問題情境,向學生提出要解決或研究的課題。

  ***2***學生利用有關材料,對提出的問題作出各種可能的假設和答案。

  ***3***從理論上或實踐上驗證假設,學生如有不同觀點可以展開爭論。

  ***4***對結論作出補充、修改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