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技巧與方法有哪些

  古今中外名人讀書各不相同,皆在因事、因人、因書而變。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讀書技巧與方法。

  讀書技巧

  1、讀書不二法

  專心致志,一段時間內,只讀一本書,這本書不讀完,決不讀第二本書。清朝著名政治家曾國藩就是這樣讀書的:“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專集,不當東翻西閱,如讀《昌黎集》,則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無非昌黎,以為天地間除《昌黎集》而外,更無別書也。此一集未讀完,斷斷不換他集,亦專字訣也”。著名學者梁實秋曾也有這樣一句名言:桌上永遠只放一本書!這種讀書方法,最適合那些想練好基本功,打下紮實治學功底的讀書人。

  2、波浪漸進法

  一次讀一本書,但不強求一氣呵成,過一段時間再讀,原來讀來無味的地方可能就讀出感覺來了。美國依阿華大學的羅賓森提出一種SQ3R讀書法,強調循序漸進,英語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個詞的第一個字母,分別代表“瀏覽、發問、閱讀、複述、複習”五個學習階段。毛澤東讀《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一部《紅樓夢》,少年讀來,只看到“愛在纏綿中,情的悱惻裡”。老年讀來,便能讀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自己時間不充裕,或讀一些“難啃”的大部頭時,不妨採取這種方法。也有些人一讀書就就犯困,精力不能集中,那就分段來讀,一般人在半小時之內注意力最集中,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半小時,大約每次可以讀一萬多字左右。

  3、比較品讀法

  一次讀幾本書,比較對照的方法讀書。“不怕不識書,就怕書比書”。寫《魏書》的史學家夏侯諶自視甚高,聽別人稱讚陳壽寫的《三國志》,不大服氣,便找來細讀再三,這才知道《三國志》確比自己的《魏書》好,當即燒掉自己的書稿。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的:“任何東西,凡是我們拿來和別的東西比較時,顯得高出許多的,便是偉大。”比較品讀可以是橫向的,不知道《醜陋的中國人》怎麼樣?對比《醜陋的日本人》就會讀出奧妙;也可以縱向比較,讀不懂奧巴馬,可以讀一讀羅斯福,就恍然大悟。搞研究或做論文時,用這種方法可以讓你大受裨益。

  4.垂直閱讀法

  看書一目十行,不是從左向右來讀,而是從上往下看,像下樓梯一樣。文學家高爾基就是這樣。因為有些書含金量太少,只須瀏覽;有些書包羅永珍,無法精讀,比如《四庫全書》,平均一天讀3萬字,也要用72年,才能讀完。幾乎無人能夠精讀;有些書不知優劣,則應先速覽而後決定是否需要精讀。更快的方法也稱之為“跳讀”,就是抓住文章梗概、主要事件或中心論點,剪除枝葉,補敘、背景、引文等內容,跳過去不讀。垂直閱讀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閱讀效率,用於讀一般小說或快速瀏覽資料都相當不錯。

  5、字斟句酌法

  一字一句,細細品讀。好的作品資訊量大,含金量高,如同上好的牛肉乾,極少水份,句句精髓,大段速讀,難免會消化不良。所以必須邊讀加以思考。孔子就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也說:“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散文大家秦牧,讀書先是“鯨吞”大體看一遍,然後是“牛嚼”,像牛吃草“反芻”一樣,仔細研究品味。我的體會是:用眼睛來讀書者只有眼見,用心去讀書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的方法適合特別讀經典。比如讀《論語》、《道德經》、《沉思錄》等等,嚼得愈久,愈有滋味。還可以用於加深理解書中的核心內容和精彩片斷。

  6、精華提煉法

  對於一些作品,不僅要精讀,還要總結歸納,提煉出其中的精華。我國三十年代湧現的一大批學術大師都是這樣:“不動筆墨不看書”。每閱讀一本書,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槓、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並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歷史學家吳晗,特別擅長於做讀書卡片。讀書時見到有用的就抄在一張卡片上。讀了幾十年書,做了幾十萬張卡片。語言學家王力就說:“看一本書如果自己一點意見都沒有,可以說你是沒有好好看。”美學大家朱光潛特別推崇寫讀書筆記:“記筆記不僅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我的體會是,“讀破書萬卷,真傳一句話”。讀一本書,真能夠提煉幾句有用的話來,就算沒有白讀。

  7、高山仰止法

  以欣賞的眼光去讀書。讀出美味,讀出樂趣。正如宋代詩人尤袤所言:“飢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我的體會,越浮躁的人,越是目空一切,越深沉的人,越是對真理懷有敬畏之心。讀一本高尚的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士對話,你的態度越虔誠,你的收穫就越大。這種方法最適合讀宗教與哲學與軍事經典,如《聖經》、《易經》、《孫子兵法》。

  讀書方法

  1 通讀法:培養思考框架

  書讀的越多頭腦越亂,腦袋裡全是漿糊,今天聽這個人說的有道理,明天聽那個人說道有道理,到最後就是沒自己的道理。所讀思想都是別人的碎片。

  讀書時,自己要在腦子裡形成一套分析問題的框架。方法如:反覆讀幾本相對結構化體系化關於某一領域和業務的入門經典書,反覆讀,讀透了,就打下今天做事方法論的底子了。提高邏輯思維能力,系統學習如何閱讀和思考。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

  2 樹讀法:主題閱讀法

  選一個感興趣的領域至少看10本同類書籍。然後仔細想想與那些專家看法是否一致,得出自己的思想框架.你以為每個專業讀一本最好的書就瞭解全部?不可能。

  3 圖讀法: 我是如何啃硬書

  畫個思維導圖吧。把思想變成PPT,簡單易懂了。選書的時候,要麼狠主流要麼有深度。一次一定要把一本書寫完,哪怕一次只寫一章。秋葉老師是做PPT的大神,搜他部落格看看。

  4框讀法:讀經管書

  1介紹作者。2分享精彩片段3總結本書價值。

  5煉讀法:如何讀暢銷書

  不動筆墨不看書。一本書寫出來一定有他的邏輯。你看完這本書,知道提煉出它講什麼嗎。把作者的意思變成自己的核心觀點是非常難的。

  如《周鴻禕自述》一書中我用三句話總結:

  第一,網際網路時代,要先做使用者再做客戶,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商業模式。

  第二,沒有一定規模效應的使用者,是沒有付費客戶的,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賺錢模式。

  第三,要吸引海量使用者,殺器之一是免費服務。殺器之二是極致產品體驗,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推廣模式。

  所謂煉讀,就是把一本書讀薄。還能看出作者的邏輯思維才是成功。

  也許作者水平非常高,你練到最後也未必全部理解,但這種努力會大大提高思考能力。

  6 逆讀法 :我是如何讀“傳道書”的

  “傳道書”就是作者貌似“大牛”,或者觀點很有名但其實有失偏頗的書。這樣的書很多觀點我不同意,或者認為某種條件下是不成立的。就故意反著讀。一條條反駁,說出理由。

  不過逆讀的話最好還是學習一點批判性思維的方法,這樣就容易看出哪些問題是有隱含的價值觀衝突,哪些隱含不同假設,哪些有邏輯錯誤,哪些論據不可靠。

  沒有這些積累,就變成為了抬槓而抬槓,就不是學習心態了。

  7抄讀法:我是如何讀“大牛書”的

  有些作者高你太多,就別去裝內行寫書評了。大牛書就可以抄人家的經典語句了。每句話都超有用啊好經典。

  如《孩子,把你的手給我》裡面“對孩子努力的行為進行讚揚,而非對結果進行評價,這樣孩子才不總是向他人尋求認可,這樣孩子更可能對於艱難的任務堅持不懈。”“只能誇獎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誇獎他們的品格和人格,讚美的話語應該讓孩子看到他的成績和真實情況,而不是他品格的扭曲變形。”

  這樣的語句是不是要抄起來,抄起來。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