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課知識點

  歷史知識是由點、線、面、體串成的知識網路,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相信對你會有幫助的。

  :大變革的時代

  1、鐵農具出現在春秋時期,戰國時期使用範圍擴大;

  2、牛耕出現在春秋末年,戰國時期推廣。牛耕是農業發展歷史上一次革命。

  3、“始知李太守,伯禹也不如”指的是秦國的李冰,他在岷江中游修建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朝代是戰國,作用是防洪灌溉工程。它使成都平原變得“水旱從人,不知饑饉”,因而有了天府之國的美稱。

  4、商鞅變法:

  ***1*** 背景:***記順序*** A、由於鐵農具和牛耕的推廣,大量的荒地被開墾,

  B、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的田地變成私產並出租, C、奴隸主變成地主,租種土地的人,成為農民 D、新興的地主階級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 E、各國先後掀起變法運動。

  ***2***時間: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變法。商鞅代表的是地主階級的利益。

  ***3***內容: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影響: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5***商鞅變法留下的啟示:改革是強國之路,要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5、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封建制度確立起來。地主階級取代了奴隸主貴族的統治,我國奴隸社會結束,封建社會形成。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成為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中華文明的勃興

  1、商朝人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商周時期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時有人將文字統一成一種樣式叫大篆;戰國時期,人們開始用毛筆在竹簡或絲帛上寫字。

  2、今天的農曆,又叫夏曆,據說來源於夏朝。 商朝的歷法一年分為12個月。戰國時期,人們測定出一年24個節氣。

  3、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4、“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出自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他生活在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的代表作《離騷》被翻譯成為多種文字 ,世界和平理事會把他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5、春秋戰國盛行鐘鼓之樂,反映了我國古代音樂發展的較高水平。在湖北隨州出土的樂器中,以整套編鐘最為珍貴。

  :秦王掃六合

  1、商鞅變法使秦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的勝利,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公元前221年,秦王贏政消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國家長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國家,都城在咸陽。

  2、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

  在政治上:建立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主要內容是:

  ***1***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

  ***2***在中央設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監察。

  ***3***在地方推行郡縣制。

  在經濟上: 統一貨幣和度量衡,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

  在文化上: 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文字,後來又推廣筆畫更簡單的隸書。

  ***秦朝的官方文書的字型是小篆***

  在思想上,為了加強思想控制,實行焚書坑儒。***注意哪些屬於秦朝的禁書:除醫藥、占卜、種植以外的書都一律燒燬***。

  在軍事上,派蒙恬北擊匈奴修長城,開發南疆修靈渠。

  3、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秦始皇還派人興修靈渠,溝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4、秦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到南海。

  5、對“焚書坑儒”的評價:一方面有利於加強思想控制和鞏固國家的統一,但鉗制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祖國文化。

  6、從正反兩方面評價秦始皇。***正—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反—秦始皇焚書坑儒、秦的暴政***

  :伐無道 誅暴秦

  1、秦末農民戰爭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具體表現為: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賦稅、嚴酷的刑法和秦二世的黑暗統治。***

  直接原因是:陳勝吳廣到漁陽戍邊,誤期當斬

  2、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農民在大澤鄉發動起義。並在陳建立政權,陳勝自立為王。 歷史意義: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第一次大規模農民戰爭,其革命首創精神,鼓舞后世人民的反抗殘暴的統治。

  3、公元前207年,項羽在鉅鹿以少勝利多擊敗秦軍主力。

  公元前207年,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4、楚漢之爭——時間:公元前206~公元前202年; 性質:劉邦和項羽爭奪帝位的戰爭

  結果:劉邦勝,公元前202年,劉邦建漢,史稱西漢,都長安

  5、其他成語或典故,請在括號內填出與成語相關的人物:破釜沉舟***項羽***鴻門宴***項羽、劉邦***約法三章***劉邦***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羽、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