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運用的方法

  作文素材運用只有用對了才能幫你提高作文分數,那麼你知道作文素材該如何正確的運用嗎?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凝縮

  就是“擠幹”素材中與主題無關或關係不大的“水分”,或捨去細節而概述總體,或捨去總體而取一細節。這種“凝縮”就內容的涵蓋面來說,可分為兩大類:

  ①典型凝縮

  如陝西高考滿分作文《請讓我們“摔跤”吧!》中的一段:

  前人由敗而勝,由逆境而到勝利的頂峰者,往往不勝列舉。越王勾踐可屬一成功的範例。春秋之時,列國征伐不已,烽煙不斷。孱弱的越國在勾踐的帶領下,與氣勢正盛的吳國交鋒,結果損兵折將,臣服於吳國,勾踐本人也充當了吳國的奴僕。這一跤對於越王來說,可謂沉痛不已。心懷大志的越王,數十年如一日,勵精圖治,臥薪嚐膽,奮發進取,積蓄力量,在二十年的生死教訓中,勾踐沒有溫情的關照,沒有舒適的環境,但雄心卻在日益增長,巨集圖在不斷擴充套件著,越國的金戈終於衝進了吳國的都城。假如沒有那一場亡國的慘禍,勾踐將如何,誰也難以預料,歷史最終多添幾個平庸的姓名而已。

  這段文字中的典型舉例的素材源於課文《勾踐滅吳》,原文較長,聰明的作者緊扣話題“摔跤”,捨去了“勾踐滅吳”中的許多“細節”,“凝縮”了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典型凝縮”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以一當十。

  ②列舉凝縮

  還是上述那篇滿分作文,隨後的文字是這樣的:

  不僅人如此,國家亦如此。反右傾、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一場場艱難險惡環境,中國人不知經歷了多少的磨難和險阻,但這些都沒有壓垮中國人的脊樑,我們在奮鬥中成長著,在困難中成熟著。直到今天,中國人已經可以堅強地站立起來了。

  這裡對反右傾、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等素材的運用,可謂惜墨如金,點到而已,文章內容簡練而不簡單,既有容量,又有力度。

  如果說“典型凝縮”是“點”的話,那麼“列舉凝縮”就是“面”,點、面結合,能使文章內容既充分又簡練,既有深度,又有廣度。

  :量裁

  就是量體裁衣,根據話題、主旨或內容的需要,從不同角度切入,使用同一素材,就像一塊布料,剪裁師傅根據不同身材、不同需要,縫製出不同特色的服裝。高考命題千變萬化,但年年都有人利用同一則素材寫出不同的優秀作文。

  如“感動中國人物”中“邰麗華”這則素材,在河南省高考優秀作文《成長路上的跌倒》中被用來闡述苦難中的成長,在湖南卷滿分作文《談意氣》中又被挖掘出“有意氣”的精神品質,緊扣話題“意氣”來敘述、分析、評價,有力的論證了“人有意氣,才能壓不垮,錘不彎,追求不泯,意志不衰”這一觀點。點題語明確,素材與主題接榫自然。

  以上兩例告訴我們,“材不在多,會用則靈”,主旨不同,同一個素材,切入的角度也不同,組織和分析的方法也各有奧妙。其實,從感動中國邰麗華的素材還可挖掘出“樂觀”、“永恆”、“奇蹟”、“堅韌”、 “美麗”、“人生定位”、“戰勝困難”、“逆境與成才”、“缺陷與完美”、“命運在自己手中”等內涵。只要你對所寫的話題、命題、材料作文有全面、準確的理解,對文章主題有清楚、到位的把握,便可找到素材與主題的契合點,找到表述的角度和側重點,便可自如地運用各種方法來敘述和分析素材:或藉助關鍵詞語句來引申,或藉助合理想象、聯想來拓展,或採用原始素材中的相關內容,加進自己的讀解和感悟。

  :剪輯

  如果說“量裁”是“一材多用”的話,那麼“剪輯”則是“多材合用”,是把本質上相近或相似或有一定關聯的幾則素材,按照一定的話題或主旨組合在一起,能使文章豐厚而多彩,意蘊綿長。

  如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懷想天空》分別以“一個人的天空”、“三個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作為小標題,精心“剪輯”了叢飛、為救孩子而犧牲的父母、微塵這樣三則素材,靈犀共啟,層層推進,將“愛的天空”拓展到了極致。

  再如安徽高考優秀作文《青山寂寂水澌澌》中主體部分便是對屈原、陶潛、李白等經典素材的“剪輯”:利用三個詩意靈動的小標題,恰當地評價了屈原、陶潛、李白的一生,讀懂了他們的內心世界和人格修養,段末點化主題。

  雖然屈原、陶潛、李白三個人物是常見的,但是,作者並沒有簡單的“剪輯”,而是按照文章的主旨進行敘述和議論,很好地完成了一篇考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