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必修二地理知識點歸納

  地理必修二主要講人文地理,偏文科,要求背誦的地方多。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2017必修二地理地圖專題知識點,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

  :工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

  §1 工業的區位因素與區位選擇

  1、影響工業的區位條件:①自然條件:土地***地形;租金***、水源。②社會經濟條件:市場、交通、勞動力、原料、動力、政策、科技、農業基礎

  2、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①甘蔗或甜菜製糖、水產品加工、水果罐頭製造等屬於原料導向型工業;②食品、瓶裝飲料製造***啤酒、汽水***、傢俱製造、印刷、石化等屬於市場導向型工業;③有色金屬冶煉***鋁、銅、鎳、錫……***屬於動力導向型工業;④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製鞋、被服廠等屬於勞動力導向型工業;⑤衛星、飛機、積體電路、精密儀表等屬於技術導向型工業。

  3、從環境效益角度考慮,高技術產品、食品等企業對環境十分敏感,應以優質環境為主導區位因素。①造成空氣汙染的工業,應設定在居民區常年盛行風的下風地帶、最小風頻的上風地帶、與季風方向垂直的郊外;②造成水體汙染的工業,汙水排放口遠離河流上游;③造成固體廢棄物汙染的工業,遠離居民區和農田。

  4、在國家政策、企業決策者的理念及心理因素等社會因素影響下出現的現象:①我國80年代以前在內地建大型工業基地,在西部一些非紡織原料產區、消費密集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建設一批紡織工業中心;②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沿海地區經濟迅猛發展;③為縮小東西部經濟差異,大力推動內地工業發展;④近些年許多臺港澳同胞、海外華人華僑在我國的投資。

  5、現代工業發展中,①由於科技***冷藏保鮮技術***和交通的發展,原料地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業區位的影響逐漸加強;②重要樞紐及幹線對工業仍具有較大吸引力,但部分發達國家由於交通的完善,工業佈局已不再將交通列為主要區位因素;③資訊通訊網路的通達性對工業的影響越來越突出;④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2 工業地域的形成

  1、工業聯絡型別:①工序上的工業聯絡,即不同工業間存在著產品、原料的供應關係;②空間利用上的工業聯絡,即不存在生產工序聯絡的工業企業,因為需要共用各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以及廉價勞力等因素影響,也可以佈局在同一區域內,例如:我國許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③資訊聯絡等。

  2、工業地域的形成:工業聯絡→工業集聚→工業地域。工業集聚可以是自發形成,也可以是規劃形成。

  3、工業集聚的作用:①加強企業間的資訊交流和技術協作;②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③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和利潤,取得規模效益;④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生產建設投資。

  4、發育程度高的工業地域,例如:鋼鐵工業區***鞍山***、石油化學工業區***大慶***、汽車工業區***十堰***以及機械製造工業區等,它們的特點主要包括:①協作企業多,工業聯絡複雜;②生產規模大,佔地面積廣。

  §3 傳統工業區與新工業區

  1、德國魯爾工業區、英國中部工業區、美國東北工業區***五大湖工業區***、中國遼中南工業區等都屬於傳統工業區,它們的主要特徵:***1***建立在豐富的煤炭、鐵礦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2***以煤炭、鋼鐵、機械、化工、紡織等傳統工業為主;***3***以大型企業為核心。

  2、傳統工業區當前發展狀況:***1*** 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運輸量大,汙染嚴重;***2***20世紀70年代以來出現衰落,急需改造。

  3、德國魯爾工業區:***1***主要區位條件:①豐富的煤炭資源***鐵礦較少,需由法國和瑞典進口***;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交通;④廣闊的市場。***2***衰落原因:①生產結構過於單一;②煤炭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鋼鐵過剩;④新技術革命的衝擊。***3***整治措施:①調整產業結構;②發展第三產業;③調整工業佈局;④完善交通網路;⑤消除汙染,美化環境。

  4、新工業區基本特徵:***1***時間新:出現於二戰後;***2***地區新:形成於無傳統工業基礎的鄉村地區;***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業為主;***4***部門新:以出口型輕工業或高科技電子工業為主。新工業區主要包括兩種型別:***1***以新興工業即高新技術產業為主的工業區,如美國矽谷、德國慕尼黑、日本九州島、英國蘇格蘭地區、俄羅斯新西伯利亞。***2***以出口型輕工業為主的出口型工業區,如義大利薩索洛、普拉託。

  5、義大利工業小區模式:以一項經營活動為中心,有比較穩固的協作關係和產供銷體系。基本特點:①以中小企業為主;②以輕工業為主;③集中了大量同類或相關企業;④生產高度專業化;⑤企業分佈於小城市甚至農村,實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產過程分散。

  6、美國矽谷電子工業區:***1***主導區位:科技、環境、交通。***2***主要優勢:①地理位置優越,環境優美;②氣候宜人;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發達,人才集中;④便捷的交通;⑤穩定的市場***美國國防部的軍事定貨***;⑥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3***主要特點:①從業人員具有高水平的知識和技能;②增長速度較傳統工業快,產品更新換代週期短;③研究開發費用在銷售額中所佔比例高;④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交通運輸佈局及其影響

  §1 交通運輸方式和佈局

  1、主要交通運輸方式的優缺點:①鐵路:最重要的方式,運量大,適合長途運輸;②公路:運用最廣泛,最機動靈活,對自然條件適應性強,適合短途運輸;③水路:運量大,成本低,速度慢;④航空:速度快,運量小,運費高;⑤管道:運具與線路合二為一,運量大,連續性強。

  2、現代交通發展趨勢:高速化、大型化、專業化。

  3、主要點狀交通設施:港口、車站、航空港;

  主要線狀交通設施:鐵路、公路、航道航線

  4、影響交通運輸網布局的因素:①自然條件: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等;②社會經濟條件:經濟水平、技術條件、社會因素。

  §2 交通運輸佈局變化的影響

  1、聚落空間形態往往沿交通幹線擴充套件,使交通幹線成為聚落的主要發展主軸,例如:株洲、筑波;交通線的興衰***運輸方式的變化、公路改線、河運航道的延伸和改變***會引起聚落空間形態的變化,例如:嘉興。

  2、山區地勢起伏大,交通線路稀少單一,商業網點密度小;平原地勢起伏小,交通線路密集多樣,商業網點密度大。

  3、城市商業中心、商業小區的佈局主要有兩種情況:①以交通為最優原則,靠近交通線***城區幹道及道路交叉口、市區環路邊緣、高速公路沿線等***;②以市場為最優原則,靠近城市幾何中心、住宅區。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1 人地關係思想的演變

  1、人地關係演變:

  崇拜自然***原始時期***→改造自然***農業時期***→征服自然***工業時期***→人地和諧***即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相協調******現在***

  2、人類不斷通過生產活動從環境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人類不斷通過新陳代謝和消費活動向環境中排放廢棄物和能量;人類對待環境的態度和行為,會得到環境不同的響應***環境的反饋作用***。

  3、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會造成資源短缺和生態破壞等問題;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會造成環境汙染等問題。

  4、環境問題主要分為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從其分佈來看,①城市以環境汙染為主,鄉村以生態破壞為主;②發達國家以環境汙染為主,發展中國家,由於承受人口和發展的雙重壓力,而且發達國家將許多汙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其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均較嚴重。

  5、產生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略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即環境問題的實質是發展問題。

  6、可持續發展的內涵:生態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其中生態可持續是基礎,經濟可持續是條件,社會可持續是目的。

  7、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公平性原則、持續性原則、共同性原則。

  §2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1、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原因主要是:①人口基數大,每年淨增人口多,人口素質相對較低;②資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和破壞嚴重,資源相對短缺;③各種環境問題不斷加劇。

  2、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最重要的途徑是發展迴圈經濟,其基本原則是:資源輸入減量化、資源再利用、廢棄物再生資源化。

  3、實現迴圈經濟的關鍵:工業實行清潔生產,農業發展生態農業,日常生活中注意適度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