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必修四地理知識點

  對於地理的學習,會讓你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續發展內涵——經濟、社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3***可持續發展需要遵循的原則:

  ① 公平性原則: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公平。

  ② 持續性原則: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③ 共同性原則:地球是一個整體,地區性環境問題往往會轉化為全球性問題。地區的決策和行動,應有助於實現全球整體的協調。

  ***4***清潔生產:評估產品對環境影響的傳統方法只把焦點放在末端處理上。清潔生產則從原料開採——生產——消費——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

  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1、中國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必要性:

  ④ 龐大的人口壓力:

  ⑤ 資源短缺令人擔憂:人口壓力大、經濟迅速發展和資源利用率低。

  ⑥ 深刻的環境危機:環境汙染從城市迅速向農村蔓延,生態破壞範圍仍在擴大。生態極危機區分佈於東部地區,這裡人口密集、經濟發達,人類活動頻繁。

  2、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框架:1994年3月,國務院釋出了《中國21世紀議程》

  3、生態農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留民營村建設生態農業的措施:

  ① 調整農業結構:由單一的種植業調整為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

  ② 開展綜合利用:以農畜產品為中心,發展飼料加工廠和食品加工廠。

  ③ 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沼氣的利用——原料來源於秸稈、人畜糞尿,沼液、沼渣還田或養魚。

  :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一、人地關係思想發展的歷史演變:

  1、崇拜自然——採獵文明——人與自然是恐懼與依賴的關係;

  2、改造自然——農業文明——人對自然的依附性大大減弱,對抗性增強;

  3、征服自然——工業文明——人地關係全面呈現不協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謀求人地協調——當今社會——人口、資源、環境和諧發展

  二、人類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1、環境問題——原生環境問題和次生環境問題

  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①可再生資源:關鍵在於“合理開發”——控制開發強度,保護和促進更新

  ②非可再生資源:關鍵在於“合理利用”——節約和綜合利用,尋找新的代替品

  2、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人口壓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

  ***1***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消耗資源的速度超過其再生速度;

  ***2***人類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

  發展中國家的環境問題比發達國家嚴重,原因是:①環境承受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②經濟技術水平低,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環境保護;③發達國家將汙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新興工業區

  1、主要新興工業區:美國“矽谷”、日本“矽島”等;

  2、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科技發達、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和機場***、環境優美;

  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1、對大氣的影響:工業廢氣的任意排放造成大氣汙染。

  ***1***全球氣候變暖:大量燃燒礦物燃料,大量砍伐森林,使大氣中CO2濃度升高

  ***2***酸雨:燃燒煤炭排出大量SO2所致。我國——硫酸型酸雨,發達國家——硝酸型酸雨

  ***3***臭氧層破壞:廠礦企業、家庭等使用冰箱、製冷裝置等,排出大量氟氯烴。

  ***4***光化學煙霧:汽車尾氣排放出的碳氫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在紫外線的作用下,會發生光化學反應。

  治理思路: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量。

  ① 改善能源消費構成:開發利用水能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太陽能、核能等新能源。

  ②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進行技術改造和裝置更新。

  ③ 減少有害物質排放:綜合利用,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尋找替代品。

  2、水汙染:工業廢水的任意排放造成水體汙染——重金屬汙染、水體的富營養化。

  3、固體廢棄物汙染

  生產活動中的地域聯絡——包括交通運輸、通訊、商業貿易等。

  1、重要性:溝通不同地域之間的聯絡,促進人流、物流、資訊流動。

  ①政治意義——有利於人民的交往和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有利於鞏固國防安全。

  ②經濟意義——促進資源開發,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促進商品生產和流通,促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