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第一學期期中複習資料

  七年級地理的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即將到來,同學們要準備哪些複習資料來鞏固好地理知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希望會給大家帶來幫助。

  :地球與地圖

  ***一***地球的形狀、大小、運動

  1、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兩級略扁,赤道略鼓的球體:

  ***1***站在海邊,遙望遠處駛來的船隻,總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見船身,而且送離岸的船總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後消失。***2***站得高,看得遠***等高望遠***。***3***發生月偏食時,地球擋住一部分月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給地球照鏡子,使我們看見了地球的球體形狀。***4***北極星高度的變化;***5***麥哲倫環球航行;***6***衛星照片

  2、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與緯線,經度與緯度的劃分。

  ***1***比較經線和緯線的特點:

  4、經緯網:準確描述一個地點的地理位置,例如北京:北緯40度,東經116度

  注意:除南北極點外,任何其他地點位置的描述都由一經一緯組成,

  且要註明東西經南北緯***0度緯線、經線、180度經線不需要方向***

  5、用事實分別說明地球自轉、公轉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①太陽光線的直射點有規律地在南北迴歸線之間來回移動。

  夏至日*** 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冬至日***12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南迴歸線;春分日***3月21日前後***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後***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

  北半球與南半球的季節相反***春——秋;夏——冬***

  ②地球表面五帶的劃分:北寒帶***66.5°N--90°N***、北溫帶***23.5°N--66.5°N***、熱帶***23.5°N--23.5°S***、南溫帶***23.5°S--66.5°S***、南寒帶***66.5°S--90°S***

  ③寒帶:有極晝極夜現象;熱帶:有陽光直射現象;溫帶:既無陽光直射現象,又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變化明顯

  :地圖

  1、地圖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圖例

  ***1***比例尺: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比例尺是個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如:1/100>1/10000

  同樣大小的地圖,比例尺越大,表示的範圍越小,表示的內容越具體***詳細***;

  比例尺越小,表示範圍越大, 內容越簡單、粗略。

  讀比例尺技巧:記住:1千米=10萬釐米=100000釐米***1後面5個0***

  ***2***運用地圖辨別方向

  辨別方向: ①一般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指向標法: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方法是將指向標平移到參照點再確定方向。

  ③經緯線定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3***圖例和註記圖例=符號 ,註記=文字和數字

  2、地形圖

  ***1***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海拔相等的線***表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圖;

  分層設色地形圖:能一目瞭然的看到地面高低形態和海底起伏狀況。

  地形剖面圖:能直觀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勢的起伏坡度陡緩。

  ①海拔:地面某個地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②相對高度:某個地點高出另一個地點的垂直距離。

  ***2***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等高線向高處凸出彎曲是山谷,等高線向低處凸出彎曲是山脊,兩個山頂之間的較低部位是鞍部,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坡陡之處等高線密集,坡緩之處等高線稀疏***

  ***3***五種基本地形的特點:

  平原:海拔較低,<200米,地面平坦;

  高原:海拔較高,>500米,地面坦蕩,邊緣陡峻;

  山地:海拔較高,>500米,峰巒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不高,<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緩;

  盆地:海拔沒有一定標準,四周高,中間低。

  :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佈:

  ***1***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全球海陸所佔比例,描述海陸分佈特點。

  比例:海洋佔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佔地球表面積的29%。三分陸地,七分海洋。

  分佈:世界海陸分佈很不均勻,陸地主要分佈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佈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佈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

  面積最大的是亞洲,面積最小的是大洋州;平均海拔最高的是南極洲,平均海拔最低的是歐洲;主要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全部位於東半球的大洲有非洲,全部位於西半球的是南美洲和北美洲;主要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亞洲、歐洲、非洲,全部位於北半球的大洲是北美洲和歐洲,全部位於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極洲;被三大洲包圍的大洋是北冰洋,被三大洋包圍的大洲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洲都是南極洲;緯度最高、跨經度最廣的大洋都是北冰洋;

  ③洲界:

  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亞洲和歐洲連在一起叫亞歐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陸,分界線最長,自北向南分別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內陸湖***、山和海、海峽。】亞洲與北美洲:白令海峽

  2、海陸變遷: ***1***海陸變遷的原因:地殼運動***喜馬拉雅山發現海洋生物化石三葉蟲等:海——陸***、海平面升降***臺灣海峽看到人類活動痕跡:陸——海***、人類活動***荷蘭填海造陸:海——陸*** 大陸漂移假說:***魏格納提出***2億年前地球陸地是一個整體——分裂——分離——七大洲四大洋: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佈與板塊運動的關係。

  20世紀60年代地球科學研究表明,大陸漂移是由板塊運動引起的。板塊構造學說認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太平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和南極洲板塊。其中太平洋板塊幾乎全部是海洋。一般來說,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交界的地帶,地殼比較活躍,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佈地帶。

  ①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② 阿爾卑斯山***歐洲***: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交界處。

  喜馬拉雅山***亞洲***:位於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

  科迪勒拉山系***美洲***: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交界處。

  地中海將消失:位於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的擠壓碰撞處

  紅海將擴大:位於印度洋板塊與非洲板塊張裂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