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地理教案的設計作為地理教師備課工作中最為全面系統而又深入具體的一環又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範文

  地球

  教學目標:

  1、能提出證據說明地球是個球體。通過該項內容的學習是學生受到有關的科學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運用地球儀,說出經線和緯線,經度和緯度的劃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間概念。

  4、會用平均半徑、赤道周長和表面積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過自己動手製作地球儀,瞭解地球儀的基本構造。

  6、熟練地用經緯網確定任意地點的位置。

  7、通過人類逐步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使學生受到科學史教育,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人類證明地球形狀的證據;描述地球的大小;經度、緯度;南北半球與東西半球的劃分;在經緯網上確定位置。

  教學難點:

  經度與緯度的大小變化規律以及經緯度的大小與位置關係

  教學時間:六課時

  第一節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教學目標:

  1、瞭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能夠比較詳細的描述地球的形狀。

  2、學會運用地球的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來描述地球的大

  3、培養學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學生領悟到人類對大自然的認識,是一個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過程,激發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領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進其求真務實科學態度的形成。 教學重點

  1、認識地球的形狀,能夠描述地球的形狀。

  2、瞭解地球的半徑、赤道周長、表面積。

  教學難點:

  1、科學精神的培養。

  2、描述比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學方法:直觀教學法

  教具準備:地球儀、地圖

  一、組織教學:引入新課:

  找學生講述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小故事,講述張衡、的學說、觀點,及麥哲倫的環球航行等故事,讓學生談談自己對這些故事、學說的看法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活動,目的一是用實際例子,讓學生體驗過去人們是怎樣證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進一步說明一個真理的發現,需要多方考證,不能簡單下結論。

  學生分組交流課前通過查閱資料收集好的問題“人類逐步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學生思考、講故事,討論,談看法。

  鼓勵那些平時注意積累的學生,教育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使學生學習科學家的探索精神

  二、講授新課:

  1、講解出現這些故事的背景,使學生了解一部分歷史,明白正確地世界觀,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大膽假設。

  學生思考,回答、分析

  2、認識總結地球的外貌

  地球的形狀:兩級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球體。注意教給學生分清圓形和球體的區別***平面、立體***

  讓學生正確認識地球,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並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思考、回答、交流

  3、說出地球是球體的證據

  分組討論、達成意見,各小組代表發言舉例,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交流、探討、舉出實際中的例子。把地理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絡,拓展學生的思維。

  4、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徑6371千米;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極半徑

  5、達標反饋

  出示討論題:

  1、人類認識地球的形狀主要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2、從人類逐步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中,你有何感悟?

  3、試描述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4、列舉能說明地球形狀的地理現象。

  學生討論、交流、回答,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鞏固,內化為學生自己的知識

  三、總結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所學內容

  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是經歷長期探索,多方考證的,同學們在平時要敢於假設、勇於探索,用實踐認識真理。要勤思考,常體驗,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現象,養成思考、觀察的習慣。

  七年級地理教學隨筆

  我始終覺得自己不太會寬容,對於自己對於別人都是如此。我始終認為擁有一種良好的品性對於社會有益,當然最得益的還是自己,比如說寬容,它不僅能讓社會更和睦,它更能讓寬容別人的人保持內心的平靜和愉快,內心不會火冒三丈,不會讓那些讓人不快的事主宰自己的心靈。寬容更容易洗滌掉心靈上的汙漬,不寬容的人,心靈上一定鏽漬斑斑,上面每一個汙點,都是對別人的恨。

  我之所以以寬容為題,是因為我是一名教師,我的職業是和學生打交道,打交道的時候必然會出現不愉快的事情,必然有些學生喜歡你,有些學生討厭你。當然,作為老師,也會喜歡一部分學生,也會討厭一部分學生,雖說不應該這樣,但人之常情,儘管儘量去剋制,但表面上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內心一直有所偏好。

  我始終認為,如果一個教師不能給一個學生產生好的影響,那也不要產生壞的影響,這是底線。多年之後,如果一個人對老師的評價全是壞的,而這個壞的印象全是你給的,那對我來說是不能忍受的。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老是搗亂,下課之後,在我面前做一些小動作帶有挑釁的意思,我該如何面對,一味的縱容絕對不行,最基本的禮儀每個人都要保持,每個人都不例外,劍拔弩張也不行,只能讓師生關係更加破裂,以前試過了。在每想到更好的辦法之前,我通常都是剋制,不動聲色,因為我知道對那樣的學生,我給不了他好的影響,我也不希望給他壞的影響,我會在他的導學案上寫下這個意思,“以後我們可能形同陌路,你不願意當年有我這樣的老是,作為回報,我也不願意有你這樣的學生,那現在就讓我們保持最基本的師生關係和禮儀,不用在我面前做些小動作或做挑釁狀,這不能證明你有多勇敢,像你這樣的學生,還做這麼幼稚的事,又何必呢?”

  這樣做吧,在我學會更寬容別人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