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級歷史教案
教學設計有著科學性,一是要求正確運用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學的內在聯絡及其規律性,又反映教學知識的內在聯絡及其規律性,兩者相輔相成;二是要求這種思維流程順暢、清晰,富於條理性和嚴密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編的,感謝欣賞。
一
第 25 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
學習本課應掌握的基礎知識主要有: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佛教的盛行和《神滅論》;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綜合能力。
2、過程與方法:注重探究引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石窟藝術是我國文化的精華,其成就值得中華民族自豪,從而加深對祖國的熱愛。
[重點與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王羲之的書法、顧愷之的繪畫、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難點是書法、繪畫藝術。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教具]地圖冊、祖沖之和圓周率相關多媒體
[教學設計]
1、匯入新課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的動盪不安,也必然要反映到人們的思想中來,藝術家用他們的所長反映著那段歷史、記錄著那段歷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魏晉南北朝的藝術成就。
2、講授新課
板書一、大放光彩的書畫藝術
王羲之,是東晉時最著名的書法家,也是我國曆史上書法藝壇的巨星,後世稱為書聖。人們讚美他的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書法代表作有《蘭亭序》。《蘭亭序》人稱天下第一行書。
自古書畫不分家,魏晉南北時期書法藝術百花爭豔,繪畫藝術上也是俊才輩出,最著名的當推東晉的顧愷之。至今留傳下來的只有摹本《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和《列女圖》三件。
顧愷之的作品在繪畫技巧上主要是運用流暢綿長的線條塑造人物形象。古人形容他的線條如春蠶吐絲,人物栩栩如生,佈局嚴密。
板書二、佛教的盛行和《神滅論》
學生帶問題閱讀課文後回答
① 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的原因是什麼?
② 佛教的盛行表現在哪兩個方面?
佛教自西漢末年開始由古印度傳入我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盛行。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長期戰亂和各族統治者的殘暴而使許多人尋求精神寄託。
範縝,我國古代偉大的唯物論思想家。508年,範縝寫出《神滅論》,範縝《神滅論》的主要觀點是什麼?學生看書回答
《神滅論》的主要觀點是:人的精神和肉體是互相結合著的。有了肉體,才有精神;肉體死亡了,精神也隨之消失。《神滅論》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板書三、輝煌的石窟藝術
石窟藝術包含石雕、壁畫和塑像,它起源於古印度,隨佛教傳入我國。南北朝時最著名的是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
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是中國和印度佛教藝術的融合,是中外藝術結合的結晶,是舉世矚目的藝術寶庫,都是世界著名文化遺產。
四、小結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文化藝術的大發展時期,成就輝煌。這些文化成就在我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組織學生討論
如果你是一名文物保護專家,你打算如何使雲岡石窟和龍門石窟永葆藝術魅力。
六作業:課後習題
附:板書設計
一、思想:範縝著有《神滅論》
二、書法藝術:
書聖王羲之《蘭亭序》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三、繪畫藝術:東晉 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9、 石窟藝術-10、 -11、 山西大同12、 的雲岡石窟;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二
第 26 課 活動課 巧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
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瞭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
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巧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複習、提問上節內容
2、匯入新課:學習歷史,在有了歷史地圖,就會幫助你,生動而直觀的學習歷史,會有幫助的。
3、講授新課:
一、怎樣看歷史地圖:
運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先要會看歷史地圖。歷史地圖和現代地圖大致一致。歷史地圖的方向,也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歷史上的地名、山脈等名稱,有不少與今天不同,我們看歷史地圖,就要弄清古今地名是今天的什麼地方,所以,歷史地圖的下面都有古今地名對照。
出示多媒體課件《赤壁之戰》地圖冊組織學生練習,有感性認識
二、在地圖上再現歷史
利用地圖學習歷史,就要在地圖上再現歷史。怎樣再現歷史?這要結合具體的史實來談。如,要了解歷史上的一次戰役,就要在歷史地圖上找出這次戰役的地點,還要找出交戰雙方原來的所在地區,雙方交戰路線,在結合課本上講到的戰役背景戰役時間和具體的交戰情況,就不難再現這次戰役的原貌,並容易理解雙方勝負的原因。
出示《三國鼎立》圖,結合具體戰役具體分析
三地名的變化:
各個時期的歷史地圖上的地名時常變化,不理解這一點,仍然會迷路。如今天的南京,在三國時,稱建業;東晉時,稱健康。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並展開討論:舉例說明同一地名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了變化。
6、作業:課後習題
三
第 27 課 活動課五 複習方法和技能訓練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
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瞭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
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歷史的複習方法和技能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的史觀。
[課時]1課時
[課型]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複習、提問上節內容
2、匯入新課:
設計方案一:製作時間軸
你可能知道公元1949年發生的事情,那一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了。但是你知道歷史上有沒有公元前1949年?公元前1949年和公元1949年有什麼區別?
3、講授新課
【做一做】
1.請你在一張紙上,畫一條長長的直線段,線上的最左端,寫上公元前3000年,線上的最右端,寫上公元3000年,然後,線上的中間點右側標上:公元元年。做好了嗎?現在,你已經做成了一條時間軸了。你這下知道公元前和公元的區別了吧?
2.你能不能在你的時間軸上,按照時間順序,把以下時間標示出來呢?
公元前2200年 公元前841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 8年 公元 220年 公元 2200年
【講一講】
我們現在生活在哪一年?你能在時間軸上找到它的位置嗎?這一年,是屬於哪一個世紀的?你是怎麼知道的?如果我問你,公元前2001年,屬於哪一個世紀?你會回答嗎?
【想一想】
1.在你的時間軸上畫出你的媽媽和設想中的你的孫子出生的日期,講一講他們的生活和你的生活有什麼不同?你孫子的學校會是今天這個樣子嗎?你有沒有什麼證據可以證實你的預測?
2.公元前21世紀和公元21世紀的中國人民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呢?用盡可能多的證據來證明你的觀點,然後,大膽地和你的同學分享你的看法。
3.推舉同學擔任評判組長,評一評誰的發言更精彩。
【找一找】
我們今天使用的公元紀年方法來自於西方,公元元年,傳說是西方的上帝——耶穌誕生的時間。那麼中國古代的人們是用什麼方法來紀年的呢?你可以問問你的父母,或者自己查一查資料,看看你可以找到我國古代哪幾種紀年的方法。越多越好喔!
4.小結:利用多媒體。
5.作業:課後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