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秋天的經典散文名著

  秋天的風溫柔、清涼,它是大地母親的清潔工,把無數枯枝敗葉無情地拋下深淵。但秋天的風也是冷酷無情的,它扼殺了一切生靈,使草兒枯黃,樹葉凋零。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關於以供大家參考。

  篇一:離別的秋天

  秋天的葉子落下來的時候,也是我離開的時刻了。就讓我輕輕地來靜靜地去吧。也許在以後某個星辰閃爍的夜晚,你會嗅到我路過的氣息。那只是我不小心掀起了思念的衣角。

  誰說離別,是為了更好的遇見。但我知道,此去一別,可能再也沒有回來的機緣。如是也好。塵埃落定,心即釋然。

  多麼希望自己如風如雲如水。喜歡風,無拘無束,無牽無掛;喜歡雲,悠哉閒適,隨興所至;喜歡水,潤無細無聲,厚積薄發。是的,我將遠行,去遨遊四方,去世界的盡頭探險,那裡是否有我向往的桃源?

  也許有一天,你會想起我,那麼看一看藍天上飛鳥健碩的臂膀,聽一聽竹林間溪水叮叮咚咚的聲響,想一想冬日飛雪下小路上的燈光……

  嗨,笑一笑吧,風景依舊很美,如同遠方那雙關切的眼睛,如同我們永遠的心情。

  篇二:秋天,你懂得

  誰把秋天掛在樹枝上?被採摘,一筐筐滿;誰把秋天彎在嘴角?被咀嚼,一個個甜;誰把秋天夾在書本里?被記憶,一片片紅。秋天駕馭著秋天,相互扶持。

  秋天跑著,在口袋裡鼓脹,秋天衝著,在思想裡雀躍,秋天聊著,在草葉上與蚱蜢一起倒計時。

  秋天的葉片老成收斂,秋風不饒過,燃燒它,一隻只金蝴蝶舞動在秋天的髮髻上。

  玉米張開嘴,露出大黃牙,你一句,我一句,只管說自己的。黃豆乾枯的嘴巴抿著,風一吹,嘎啦嘎啦響著一顆顆金豆子。為數不多的幾棵紅高粱,醉在深秋的懷抱裡,連頭髮都紅了。

  秋風舞動著金剪,裁著白雲,散在田野裡,一朵朵棉花潔白,給秋風一朵朵笑靨,給農民一份份喜悅。白雲越來越薄,越來越輕,那是雲的魂,漂泊多遠,都不變的純潔精神。

  大雁一會兒“人”字,一會兒“一”字,映在薄雲上,雁鳴銜著號子顫著秋的心。

  大雁遠離秋天,去南方尋找春天。嘰嘰喳喳的麻雀互傳著鄰居家的故事,不給大雁一個眼神的送別。麻雀喳喳著,誰的生活裡只有春天呢?

  秋天在秋葉上紅著黃著滄桑著時光的腳印,最終隨葉子落在冬的胳肢窩裡。

  秋雨的心因何而變?涼涼的,涼天,涼地,涼手,涼腳,涼了一層又一層外衣,涼透了湖心的波皺。

  秋風越刮越野,越刮越猛,越刮越暴躁,收不住性子,擾亂一地的枯草,碾過每一個寂寞,把落葉四處擺放,無秩序地,無目的地。心靈不能倖免。

  風搖著漸枯的樹枝,麻雀站著堅強,土色羽毛張起,落下。秋天裡,勁風中,雀鳥有誰陪伴?

  秋天裡有一處亮眼的風景,是菊花。色彩豐富,白之素潔,黃而雅淡,或紅或紫,沉穩而渾厚。站在菊前,有一個聲音隔空傳來,“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因此,就把菊花繪在心中最高位置吧。

  篇三:秋天的風景

  我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收穫的季節,那廣袤無垠的田野裡,一片金黃,讓人感受到一種渾厚充實的美。

  上小學的時候,一到放秋假,我們就會跟著大人到地裡去拾莊稼。那時候最喜歡乾的,是收大豆的活兒。前邊割豆子的隊伍,齊刷刷一字排開,齊頭並進地向前湧動。後面運輸的車隊則舞動木杈,一杈杈地把割下來的豆棵挑到車上,運出豆地。再後面,就是放了假的小學生們,揀拾那些落下來的豆棵子。

  休息的時候,大家就以犒勞學生為藉口,開始將那些揀拾的豆棵收集在一起,擦根火柴一點,豆棵就會自己燃燒起來。待一大堆豆棵燒完了,有人便脫下上衣,雙手扯著朝燒剩的灰燼猛扇起來。灰燼被扇跑後,剩下的,就全是燒熟了的黃豆粒兒了,一個個都炸開著嘴,油光黃亮的,滿滿一地。

  一聲招呼,大家便圍上來,紛紛撿起那地上的豆粒兒投向嘴裡,“咯嘣”“咯嘣”的,咀嚼聲連成一片,那自然快樂的節奏裡,蘊含著品嚐豐收的欣喜。當遍地的豆粒兒搶吃完之後,大家互相看著被染黑了的嘴頭子,“哈哈哈哈”地說笑一陣,便帶著心滿意足的神態,繼續到各自的崗位上去幹活兒。

  一般來講,農村裡的大豆都是用來換油吃的,或者和別的蔬菜燉在一起製成菜餚,很少單獨炒著吃。只有在二月初二這一天,家家戶戶才有炒豆子的習慣,這時的孩子們,才有機會手捧著炒豆粒兒,跑到街上邊吃邊唱: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這風俗裡蘊含著什麼意義,我沒有探討過,但期盼的是一年的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應該是不會錯的。

  正是因為大豆是珍貴的油料作物,平時不捨得吃,所以在收割的時候,大家才總是想辦法在地裡解口饞。好像生產隊裡的東西,沒有運送到場院裡,就如同沒有入庫一樣,只要不往家裡拿,儘可以放心地燒熟了吃。僅就這一點,大家對收豆子拾豆棵的活兒,就特別感興趣。

  秋天的田野,還有一方有趣的風景,那就是挖地灶悶地瓜。地瓜是先割下蔓兒來才能收刨的,所以,到快刨地瓜的時候,為了收割的方便,都要事先把地瓜蔓兒朝著一個方向順直了,農村俗稱翻地瓜秧子。這個活兒的吸引力,是可以當場品嚐熟地瓜。一到休息,大家便合理分工,有人藉助田畦溝壠挖地灶,將地瓜棚在上面,有人則到別的地裡去找玉米楷竿等燒材,放到灶洞裡燒火。

  待等把地瓜燒得半生不熟了,地灶周圍的土也燒熱了,就開始將地瓜放下去,用周圍燒熱的土埋起來,過上十幾二十分鐘,再扒出來,就成了完全悶熟的熱地瓜了。

  說實在話,剛剛從秧蒂上摘下的鮮地瓜,沒有經過澱粉轉化,糖份很少,吃起來面面的,有點兒噎人的感覺,比燒豆子的味道差遠了。然而由於它整個的操作過程比較複雜,所以就顯得更具挑戰性,品嚐起最後的勞動成果來,雖然口感並不多吸引人,卻還是覺得很有意思。

  除了燒大豆、悶地瓜之外,秋天的田野裡,有趣的場景還有很多很多。我雖然後來離開了那一片土地,然而那曾經的一個個秋天的場景,卻永遠留在了人生的記憶裡,不論何時何地回憶起來,都是一幅幅意味無窮的風景畫。

  ……

  我喜歡秋天,不單單因為它是豐收的季節,還因為它的秋高氣爽,給人帶來的是一種清涼的舒適感。置身於秋天的田野,你會產生一種心寬意闊、氣定神閒的感覺。

  到了上高中的時候,每到放秋假,我就不去地裡幹活兒了,主要任務是為生產隊裡辦宣傳欄。這種宣傳欄,是在村口上下工都路過的地方,用幾根木樁搭起架子,然後圍上葦蓆,用以張貼宣傳畫和大字報,傳達上級有關秋收秋種的精神,宣傳生產隊裡的好人好事。

  每天來到村口乾這件事的時候,我首先看到的,是打穀場裡堆起來的一天天增多的金黃的玉米棒子,還有那不斷增高的豆秸垛。望著這些,心裡的感覺就特別踏實。雖然社員們的勞動積極性不一定與宣傳欄有直接的關係,但我還是會對自己的工作產生一種神聖感,對“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這句話,感受深切而又真切!

  秋收秋種的日子裡,每當村裡的大喇叭隨著黎明的曙光響起,勤勞的農民便紛紛走出家門,帶著隊長分配的任務走向那金色的田野。這時候,我也會按時走向自己的崗位,準備更換新一天的宣傳內容。

  站在村口的宣傳欄前,沐浴在清新的陽光裡,舉目望去,那金色的田野,那高遠的天空,那明麗的朝陽,還有那環繞著全身的溫馨恬靜的氛圍,共同構成了當年秋天的獨特意境,它就像一幅色彩濃郁的油畫,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記憶裡。

  從走進大學校門開始,直到畢業分配留在城市裡工作,幾十年了,每天都生活在鋼筋水泥構成的高樓大廈之間,對季節變化的感覺慢慢地淡化了。加上工作的繁忙,很多時候早早地就出門,很晚了才回家,事實上生活在與大自然相隔絕的社會空間內,好像只有在作息時間表裡,才能明確地感知春去秋來,四季輪轉。

  終於,當人生走進了金秋的歲月,匆忙的腳步可以慢下來了,自我選擇的從容,為真切地感受秋天創造了環境條件。沉積在記憶深處的那幅秋天的油畫,又慢慢浮上腦際,逐漸地清晰起來。

  自然,隨著人生閱歷的不斷增長,這幅油畫中的風景,也有了進一步的充實和調整。除了遙遠背景上廣袤大地的金色的莊稼,高遠的晴空裡那一排排南飛的大雁,更多了與現實生活有關的審美元素:由深綠、翠綠變化而來的五顏六色的叢林,路兩旁、小溪邊、渠岸上那厚厚的落葉,以及小院裡展示著秋天生命力的菜園,還有牆角處的柿樹上,那掛在枝頭的幾顆紅紅的柿子,等等,作為秋之韻的近景,時常會在我腦海裡浮動。

  正是為實現這個潛在的夢,所以當自己真的有了一方小院的時候,我第一個舉動,就是在院子裡修整了兩方小小的菜園,靠牆邊栽上了兩棵能體現秋季色彩的柿樹。雖然由於鳥兒的搗亂,柿子還沒等到深秋,就全部摘完了,然而,那隨季節變化而日趨變濃的滿樹的紅葉,卻會給人帶來意外的驚喜!

  每當開門走進小院兒,看到那落下的遍地樹葉,深紅裡蘊含著微黃,把小院的一角鋪得滿滿的、厚厚的。不少還落到了一旁的青菜畦子裡,把深秋的氛圍渲染得濃濃的,我好似第一次在城市裡找回了久違了的深秋的家的感覺!

  這種感覺帶給人一種頓悟:越是歲月匆匆,生活越需要細細的體會,慢慢的感受。時令節氣帶給人的風景,就如同值得玩味的山水畫,它的美妙,蘊含在每一筆每一畫所勾勒的審美空間裡,如果你因為工作匆忙而對它視而不見,那就辜負了這個世界;如果你神魂不定心氣不專,也會疏忽了那最真最美的東西。唯其認真地去領略,細細地去品味,才能得到最深切的人生收穫!

  讓我們靜下心來,深入細緻地去感受秋天吧!只有這樣,你才會真正地感受到,秋天裡的風景,不單是“枯藤老樹昏鴉”,它還有金黃的果實,火紅的生命,高遠的藍天,深潛的希望!

  ……

  我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充實的。

  我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從容的。

  我喜歡秋天,因為秋天的美是富有想象空間的。

  我喜歡秋天,因為秋天裡孕育著冬的積澱、春的勃發和夏的生機。

  秋天,是一年的黃金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