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描寫秋天的經典散文

  秋天是一種廓然空闊的心緒,秋天是一種淡然愜意的閒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供大家欣賞。

  篇一:我把自己飄落在秋天裡

  破繭的飛蛾撲打著淡黃的翅膀,當一片火紅的楓葉落在手心時,才發覺夏已成為過往,秋駕著瞬息萬變的風來了。

  秋是大自然的得意之作——當他將芊芊芳草給了慈善的春天時,他也將豔紅的楓葉留給了熱情的秋天;當他將炎熱的太陽給了陰晴不定的夏日時,他也將瑟瑟的微風留給了沉熟穩重的秋天;當他將傲寒的歲寒三友送給了雪白的冬天時,他也將堅強的菊花留給了燦爛的秋天。普陀山的餘霧,秋蟬的殘聲,平仄的秋雨,北國的古槐,荔枝島的留香。印象裡的秋的音韻,秋的象徵,秋的隱蘊,都有淡淡的落葉的清香在淡淡的綻放,綻放著秋華時卻樸雅的美。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

  有葉就有秋,有秋才有葉,秋葉紛飛,總是令人聯想到芸芸眾生的傷感。葉彷彿並不嬌豔,卻著實秀雅。“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秋夜不寐萬葉千聲都是離恨悲鳴,一葉葉一聲聲都牽動著思婦無限愁苦之情。“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萬物不住搖啊秋風吹拂,洞庭湖波湧啊落葉紛飛。微風吹拂下的秋葉,如蝶,如蛾,悲涼唯美,感傷樸實。“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陣陣秋風攜白雲而飛,岸邊的樹木已不復蔥鬱,然而紛紛飄墜的金色的落葉,為秋日渲染了一幅斑斕的背景。大雁蒼鳴,緩緩掠過檣桅……武帝劉徹雄才大略,卻也如你我,也在蕭瑟的秋葉中找到了平民的憂傷。“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最適於此情此景此物。勿說落花有意流水無情,也別說秋葉無心,秋風刮過,落葉歸根,是又一場烏鴉反哺,是遊子報恩。

  秋葉之美,堪比菊花之嫣,春雨之纏綿,夏日之殷紅,三友之堅,更堪稱為秋日之傲!

  似乎,自古以來,人們對秋的印象都是葉枯人寞,其實不然。秋有情,秋有樂,秋景“清入骨”是秋的清高,是秋的高貴典雅。秋愛笑,“沙沙——”是秋的笑聲,清脆爽朗,明亮,歡悅。秋愛美,野雛菊是綴點她的髮飾,他們拉響了秋的進行曲的琵琶,野花是裝點她的首飾,它們伸長了身軀儘可能多的讓美存在。

  愛秋,就要學會賞秋;賞秋,就要學會品秋;品秋,就要有一顆純淨的心!

  我沒有詩人的才富五車,吟不出“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也不是清高的音樂家,能為此奏出一曲傳世之樂,更不是妙手丹青的畫家,隨手繪畫出一幅人人臨摹的奇珍異寶。我就是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只用平常人的眼光,用一顆純淨的心留住秋,只懂得欣賞這如詩如畫的秋景,用心去感受。

  就如樑衡所言,秋波澹澹。金色之秋是如此之美,她是夢想的搖籃,她是不屈不撓的清靈的文學的源泉,她是永恆的生命。秋如霧的夢鄉,迷濛,幽幽,似畫非畫,似霧非霧。她不屬於任何人,她是每一個人的,我捉不住她,也留不住她,於是,我只能把自己飄落在秋天裡!秋天,幫我撫慰在這大千界中浮躁的心,讓它變回寧靜,於是,秋成了我最好的,唯一的歸宿,我戀秋、愛秋!

  我把自己飄落在秋天裡,吮吸著濃郁的秋的情愁。無論如何,我都站在這兒,緬懷即將逝去的秋,笑迎下一個秋!

  篇二:感懷秋日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佇立於茫茫天地之間,感受著匆匆歲月無情,如果說春天帶來的是生機,夏季帶來的是躁動,冬季帶來的是蕭索,那麼秋天帶來的則是無奈了。喜歡一個人徜徉在落葉曼舞的小徑,或者是鋪滿青苔的空巷,任思緒被秋風漸吹漸遠,直到被若即若離的惆悵佔個上峰,也只好隨宋玉同嘆一聲“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了。

  秋天裡秋風瑟瑟,落葉紛紛。每次讀起古人的詩句,總是會被濃濃的悲秋情緒緊緊包裹,卻又不欲掙脫,獨自啜飲慢慢膨脹的憂鬱與失落,也不知這到底是“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呢,還是“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反正悲秋之情古已有之,也不多我一個,且看看有多少敏感而又多情的詩人曾留下過懷秋舒懷的詩句吧。

  《詩經》中的“秋日悽悽、百卉具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桑之落矣,其黃而隕”都是對秋髮出的唏噓。范仲淹的“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所繪景色清微淡遠之致,情與景交融,引人深傷。到後來王實甫在《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中將此詞稍加引發,改為“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更是令人迷離惝恍、悵然若失。“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是柳永的嘆息,悽悽柳下,再會無期,能帶走的似乎只有滿懷的秋風。周邦彥的“秋陰時晴漸向暝,變一庭淒冷,佇聽寒聲”,寫的是悽清旅途的寂寥無助。韋應物的《聞雁》:“故園眇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寫的則是懷人思鄉的落寞情懷。相比以上對秋的無奈,李白在感慨之餘也盡顯了豪放詩人的本色:“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總之秋天的景色大都淒涼,悽風苦雨,枯草落花,雨打殘荷,雁鳴長空……然而換了不同的心境,詩句也會大不相同。劉禹錫就在秋風中找到了寄託,從感時傷懷中解脫了出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杜牧也在《長安秋望》中望出了秋日的風清雲淡,別有洞天:“樓倚霜樹外,鏡天無一毫。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希望我能有古人的曠達,到了下一個秋天,可以多去感受喧囂夏日後的清新寧靜,漫漫寒冬前的短暫芳香,多去體會“秋風之性勁且剛”的豪邁,少去喟嘆“秋風秋雨愁煞人”的無奈。也會被秋而“感”,卻不再為秋而“悲”了。

  篇三:秋天的痕跡

  颱風剛過不久,到處都還是頹敗,很多樹木被折斷了,有的甚至連根拔起,根冠可憐的裸露在秋風裡,完全沒有了往日的傲骨霸氣,池塘邊的幾棵巴蕉也倒得徹底,殘枝敗葉依然陳鋪著,強風過處,斑斑傷痕,處處損傷。萬物在一場無情的除陳出新的洗禮之後,滄桑肅殺…

  在這,沒有石縫間倔強的生命讓我感動得澘然淚下,也沒有楓葉紅成相思,更尋找不到“梧桐一葉天下知秋”蹤跡。正值秋風散馬的時節,卻似乎又慢了半拍;本以為是個草長鶯飛,思念蔓延令我沉湎的清秋;含霜靜肅,把一切變得簡單,猶如佛祖釋迦牟尼安詳的面孔,給人最寧靜致遠的心靈釋放;就可以穿透一抹悲傷的秋晴,田地裡,聞得到淡冽的稻香,看得見白紫色樸素的番署花!

  天空星羅棋佈,秋幕裡,夜螢來為我挑燈,蛐蟲來給我引路。農忙時順著田埂漫溯!

  追憶到十多年前,彷彿又聽到父親悠然的笛聲。他說:“在寬闊的田野上,把笛吹得清脆悠然,是很遐意的”。現在,他們都老了吧!這十年都沒再聽到過,只是前段時間無意中看見留下來的那小袋發黃的笛膜…

  滄海桑田的擁有與失去,春秋代序的東昇西落,獨上高樓,望斷不了天涯路。風涼了,在萬籟寂靜中如水一樣漫過,憾缺積水空明的圓月柔光親吻大地;倘若能像陶潛在菊香中穿行,也不失一種浪漫;今晚,溫馨沉默;聽,花解語,花無語;闡明不了千年蘊藏的變幻。

  子然一身,獨顯一分柔曼清麗的身姿,舞動整個秋天…夢裡夢外,理解不到大哲們的深邃。

  不過也曾像很多人那樣詞藻般去彩裝自己:

  品一口香茗,攤開手中的書卷,看親情如燈,在悄無聲息直至我們潸然淚下;品人生似棋,領悟人生的無常,看庭前花開花落,撐一支長篙,在歷史的旋渦中鞝徉;捋一拘思古情,望天外雲捲雲舒。

  現在覺得令我痛恨且可惡!太高尚的事,不必言說,或者根本就是種無病呻吟。尚小,還做不到這樣讓自己忘卻煩惱。

  寄託心中夢寐的秋,希望你如輕紗般包裹我,可是蒼生那旁逸斜飛的身影,我知道你辦不到了...

  那就算了吧,既然秋風無情於我。秉一顆常心接受,也不一定難過。這樣的狀況,或者更能顯秋的蕭條,雖然有點落魄,也不由得感嘆它的特別、出眾。“慾望江山綠更美,只是已近寒風秋”或許,小時候喜歡春天有甚於秋者。才會寫下這令老師也驚訝得懷疑的詞句。濛濛的細雨縹緲詩意,靈動的春燕遨翔無羈;園中竹筍爭先恐後,枝椏新芽含苞待舒;花、草、樹都要脫下整裝已久的灰枯衣了,在微風撫過神州時換上綠軍服。揮舞綠意脖發的綢帶,漫過山坡,跨過河堤,起伏一片生機!

  哪像秋,刪繁就簡,一切枯黃,望斷南飛雁,卻還要鍾情,明知道碩果只代表苦澀,不能象徵收穫,為何還要流著淚說:不是真的!

  其實,自己也想不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