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設計

  《觀潮》是小學四年級上冊一篇關於錢塘江大潮的文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上冊《觀潮》的教學設計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設計(上)

  【教材理解】

  《觀潮》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作者記敘了觀賞錢塘江大潮時所見所聞的景象,說明它確實是“天下奇觀”。課文按照“潮來之前”、“潮來之時”、“潮退之後”的時間順序記敘的,重點描寫了潮來之時潮水的壯觀景象;從聲音和樣子兩方面寫出了潮水的巨集偉氣勢。閱讀這篇課文可以使學生了解錢塘江的有關情況,激發熱愛自然,探索奧祕的情趣。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可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設計理念】

  學生學習一篇新的課文,最有興趣的是在第一課時。可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往往是第一課時掃除生字新詞,讀懂讀通課文,教學的重頭戲是在第二課時上。從教學的實際效果看,往往是第一課時“逛西湖”,第二課時“打老虎”;從學生的興趣看,實際上是錯過了學習課文的最佳時機。因此如何優化第一課時的教學,提高第一課時的教學效率,很值得研究。

  《觀潮》是一篇以寫景為主的散文。文章語言優美,詞語豐富,句子變化錯落有致。特別是“潮來時”一段,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讀來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教學中我將這一段作為教學的重點,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以讀為本,緊抓“奇”進行教學,初讀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讀感悟“奇”。

  【學情簡介】

  四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但他們的生活經驗有限,知識面不寬,對文中所描繪的錢塘江大潮的雄偉景象,很難想象出畫面,教師必須指導感情朗讀並藉助電教媒體等輔助教學。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

  2、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3、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說說江潮來時的情景。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通過品味重點詞句段,體會課文在表達上的特點。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留心周圍事物,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多媒體創設情境及閱讀感受錢塘潮之“奇”,讓學生領略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潮來之時的壯觀景象,能夠根據語言描寫想象畫面。

  【教學方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在本課中主要採用情景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法和朗讀法進行教學。我將遠端教育資源:圖片、影像等有機地融合到多媒體課件中,通過展示課件讓學生身臨其境,寓情其中,從而感受大自然的偉大力量,為學生提供了直觀、動態、形象的影視檔案,並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為學生自讀、自悟文章內容提供了充分的依據。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為了上好這一堂課,我在遠端教育資源網上查找了和課文有關的圖片和錄象資料,製作了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學生蒐集反映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以便對大潮有初步瞭解。

  【課時安排】一課時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設計(中)

  【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這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詠贊錢塘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來,錢塘江以其奇特卓絕的江潮,不知傾倒了多少遊人看客,大家去看過嗎?***沒有***很遺憾老師也沒能親眼所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欣賞壯觀的景象。二、出示課題,探究“奇”意:

  1、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21課觀潮,***師相機板書課題***課文寫的是哪兒的潮?

  ***通過預習學生自然就可以回答出:錢塘江大潮***

  2、師介紹:錢塘江在我們祖國的浙江省,遠離我們可愛的家鄉——秦皇島有好幾千裡。如果說秦皇島的北戴河風景區舉世聞名,那麼浙江的錢塘江大潮就可稱為“天下奇觀”了。***師板書:天下奇觀***

  3、師引發問題:“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詞語中都有一個“觀”字,這兩個“觀”字意思一樣嗎?

  ***給學生獨立思考空間,之後可以提醒學生藉助字典解決。***4、多指名回答後明確:“觀潮”的“觀”是“看”的意思。“奇觀”的“觀”是“景象”的意思。進一步引導說出“天下奇觀”的涵義,即:天底下或世界上奇異的景象。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奇”:

  1、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裡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巨集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麼這裡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

  2、老師發現大家都有些迫不及待了,那就趕快開啟課文讀一讀吧!閱讀提示:

  A、把字音讀準確,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B、認真的讀課文,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剛才教室裡可真是書生琅琅,大家讀得都那麼認真又那麼好,現在誰願意展示一下你自己,我們開火車讀一讀,注意一定要認真聽哦,老師隨時會有可能叫到你!

  3、開火車讀課文,教師利用這個過程糾正學生讀不準的字音。4、剛才看到大家火車開得那麼好,老師真為你們驕傲!現在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把課文讀一遍,一邊讀一邊想,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

  5、指名回答後明確:作者先寫潮來之前,再寫潮來之時,最後寫潮過之後。

  四、精讀課文,品味探究“奇”:

  1、師: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那麼你認為“天下奇觀”到底奇在哪裡呢?邊默讀課文邊用——畫出你最能感受到大潮“奇特”的詞句。讀一讀這些詞句,說一說體會。

  ***小組交流、班內彙報***預設:

  ①.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

  師:讀得不錯。白線“拉長,變粗,橫貫江面”,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越來越

  ***引導生回答出讀書時的感受,教師相機板書:“一條白線”,進而引導學生讀出這種感受,之後班內齊讀***

  ②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師: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多麼壯觀!一丈是3.3米,兩丈多高,相當於我們三、四層樓那麼高,三四層樓那麼高的浪橫貫整個江面,直撲過來,那將是怎樣的一幅畫面,來,把它的壯觀讀出來!***學生自由練讀之後分組比賽讀,然後齊讀***

  ③我特別喜歡這個句子。“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師:喜歡這句的舉手。***學生全體舉手***

  師:***教師也舉手***再加上我一個,我也特別喜歡。多精彩的語句呀!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聲音如同山崩地裂。***教師板書: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不過,要把它讀好還真不容易。我們在下邊也再準備一遍,待會兒我們來比賽,看誰讀得更棒,看誰把這種雄偉的氣勢給讀出來了。***指名學生個別賽讀,教師加以鼓勵,並與學生一起為朗讀進步者、優秀者鼓掌。***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能讓我試試嗎

  ***學生高興地點頭叫好。教師朗讀這一句。學生熱烈的掌聲響起。師:謝謝鼓勵,該你們齊讀了,讓我為你們喝彩,行嗎***引導學生有感情地齊讀***

  ④我特別喜歡這句。“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師: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麼樣兒的誰來學學看。***鼓勵引導學生學學這種聲音:轟隆隆隆***

  師表揚:還學得真像,雷的聲音比較的沉悶,我們一起學學看。***師生一齊模擬:轟隆隆***

  師進一步引導這聲音作者用哪個詞來的?***悶雷滾動******教師相機板書:悶雷滾動***

  師:課文中用這個詞語來形容潮水的聲音,用得多形象啊!我們一塊兒來讀讀這個句子。***學生齊讀***

  師:讀得真好,再來一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學生閉眼齊背***

  ⑤我特別喜歡這一句。“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師:人群又沸騰起來。看到那條白線,人們怎麼沸騰的?咱們來演演看,好嗎?

  師:準備,開始!

  ***學生:跳著,叫著,揮舞著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來啦!”***

  師:沸騰了!剛才這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形容,就在這個自然段裡。***學生很快就能說出:人聲鼎沸。***

  師:來,我們讀出這種沸騰的感覺來。***學生一起讀***2、剛才通過朗讀,我們已初步感受到了潮來時的雄偉壯觀,可是卻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現在請大家認真聽老師讀一段話,看看誰有本事能聽出文中是用哪幾個詞把潮來時的順序寫清楚的?

  ①師讀:***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括號中的詞語教師在讀時,故意有意識地加以強調。******課件出示***請學生動筆做: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那條白線******向我們移來,******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水牆。******,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

  經過個人獨立思考後班內交流: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情景的?***由遠到近***

  一起再讀讀這段文字。

  ②師:剛才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已經想象出了潮來時的畫面,那麼,潮來時,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來觀看錄影。

  ***錄影播放潮來時的壯觀畫面。***

  ③錄影是老師的一個朋友拍的,他普通話不好,想請同學們幫忙配一下音,行嗎?配音的時候最好能激情洋溢地朗誦出來,行嗎?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設計(下)

  5、迴歸整體,美讀感悟“奇”。

  教師激情:剛才我們彷彿追隨作者一起身臨其境地去觀賞了一次大潮,錢塘江大潮!它的壯麗、它的雄奇,令我們歎為觀止,使我們深深折服!真不愧為“天下奇觀”,名不虛傳!讓我們再次投入地捧起書讀好課文,回味“觀潮”中的這美、這壯、這奇吧!

  ***學生再次有感情朗讀課文***五、創設情境,運用語句:

  1、小遊戲,積累詞彙。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詞語非常豐富,你們想不想把它們積累起來***想!***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猜詞!聽老師說詞語的意思,看誰的反應快,老師語音剛落,就能很快地站起來說出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學生肯定躍躍欲試***

  A、形容人的說話聲,喊叫聲,歡呼聲,如鍋中之水,一片沸騰。

  ——人聲鼎沸。

  B、風和浪都很平靜——風平浪靜

  C、形容水面遼闊,遠處和天似乎連線在一起——水天相接

  D、形容同時出發,同時前進——齊頭並進

  E、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來,地也裂開來,形容聲音很響很響。

  ——山崩地裂

  F、形容氣勢很大——

  ***該詞學生若一時說不出,有個別學生答“白浪翻滾”,師提示“浩浩蕩蕩”***

  遊戲同時教師順勢出示課件中詞語

  師:誰來當小老師,帶著大家把這些詞語讀一遍。***學生紛紛舉手***2、運用詞彙,學以致用。

  師:看得出,同學們在閱讀課文的時候,還挺注意詞語的積累,不過,光積累了,你們會不會用了呢?咱們來自我檢驗一下,老師這兒有一段話,可是不完整,你們能不能在括號中用上今天學到的詞語,使這段話表達得更清楚通順呢?

  師出示一段話: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聲猶如******,海堤上儘管******,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教師鼓勵學生分四人一小組討論,然後選派一代表發言。***預設:

  今天,我去海寧觀潮。潮來之前,江面上***風平浪靜***。可潮來時,卻一浪一浪***像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一浪一浪***像千萬匹白色戰馬***。潮水聲猶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儘管***人山人海***,但竟聽不出他們在說些什麼。漸漸的,潮過去了,消失在***很遠***的地方。

  ***師生共同評價,班內交流,糾正得出意見一致的標準答案。***

  課件出示:填入答案後的這段話。教師引導每個人再練習說這段話。

  ***學生自由說這段話,進行鞏固***

  師:今天,我們如臨其境,觀賞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我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理解並積累了好些語句,還學著用了用。你們學得真棒!六、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瞭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遊,你怎樣向不瞭解錢塘潮的遊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影***編導遊詞,然後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板書設計】

  3、觀潮

  潮來前:風平浪靜人山人海

  天下奇觀潮來時:悶雷滾動一條白線浩浩蕩蕩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教學反思】

  《觀潮》一課是小學語文四年級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向讀者介紹了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語言生動,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是一篇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培養留心周圍事物習慣的好教材。***一***、學生為主體的意識體現得十分清楚,教師比較充分地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整堂課中,教師幾乎沒有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提出什麼問題,主要通過學生自讀來讀懂、理解課文,教師的指導主要體現在組織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並且在訓練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民主意識也比較強,經常轉換角色,作為學生中的一員共同參與學習,使課堂氣氛更加和諧,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氣氛中學習得更加主動,更加投入,學習的效率也隨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課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和指導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課堂中教師就是應該抓住機會,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多讀,讓學生讀懂,讀通,讀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讓學生自己來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課文語言的直觀性和形象性,並且幫助學生積累課文中好的語言材料。熟讀自然就能成誦。好的語句讀熟了,有意識地讓學生背背,強化一下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注重語言的積累和運用,注意創設情境,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

  學過的詞語句子讓學生用一用,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內化課文的語言,對小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極有意義。在這堂課的最後,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一個綜合運用本堂課學過的部分詞語、句子的練習,因為難度不高,所以每個學生都能參與。由於不是課文內容的簡單重複,而是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靈活運用學到的詞句,各種層次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水平填寫出詞語,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所以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特別高。學過的詞句理解了,再試著運用運用,有利於促進課文語言的內化。這樣的練習在語文課中應該大力提倡。

  ***四***、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影手段,第一次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第二次讓學生邊看錄影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教師還多次使用了實物投影,打出了學生喜歡的句號指導朗讀,打出學生書面練習的結果加以評點,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實實在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