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老師要如何設計一堂別開生面的課堂教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設計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觀潮》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3、4自然段。
3.邊讀書邊想象畫面,能聯絡上下文或結合生活實際體會詞句的含義。
4.感受大自然的壯觀,受到自然美的薰陶,能把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他人交流。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感受錢塘潮的神奇壯觀,教學難點是體會課文中的有關語句,想象課文描繪的大潮景象。
三、教學準備
詞卡
四、教學時間
2課時
五、教學設計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觀潮》教學設計第一課時
一、 板書課題,比較“觀”字
1.同學們已經預習了課文第一課,誰來說說課題?***板書:觀潮***
2.題目中,出現了一個“觀”字,課文中,還出現了一個“觀”字,翻開書,小聲讀一讀,找一找。***板書:天下奇觀***
3.比較:“觀潮”的“觀”字和“天下奇觀”的“觀”字的意思一樣嗎?在理解了“觀”字意思的基礎上,再去理解“天下奇觀”。
4.小結: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讀書的時候,要一邊讀,一邊想,這樣才能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多彩。
二、初讀課文,朗讀正確
1.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把課文朗讀正確。
2.指名讀,糾正學生朗讀中的錯誤讀音。
***薄霧悶雷漲注意學生在朗讀加點字時的字音。***
3.出示詞卡,朗讀詞語。
***寬闊、籠罩、薄霧、若隱若現、昂首東望、風平浪靜、水天相接、沸騰、橫貫江面、齊頭並進、奔騰、漫天卷地、依舊、恢復***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小聲地再讀一讀課文,讀完了課文,請你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A、八月十八——最佳的觀潮日
B、鹽官鎮——最好的地方
C、觀潮人——最多
D、響聲——最大
E、浪潮——最壯觀
F、人的情緒——最高漲
2.你能把這六方面的內容連在一起嗎?可以說一句話,可以說兩句話……也可以是一段話,說說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你們的學習,已經把課文讀成了幾句話,由厚讀薄了。能不能把這篇課文讀得更薄一些,把整篇課文讀成一句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
4.指導朗讀:***1***要突出錢塘江大潮的歷史悠久;***2***突出它是天底下美麗而罕見的景象。
5.能不能把這句話再讀厚?通讀這篇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表現出了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預設:學生很容易地從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中找出直接描寫大潮十分壯觀的語句。在學生找出後,教學進行小結:這就是大潮到來時和過去以後的景象。板書:潮來時,潮過後。再啟發:大潮到來之前錢塘江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板書:潮來前。***
6.在這篇課文中,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錢塘江大潮的?
四、朗讀全篇,感受“天下奇觀”
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分三大組朗讀課文,教師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觀潮》教學設計第二課時
一、 溫故知新,匯入新課
1. 作者一開篇,就點出了對錢塘江大潮的評價。作者是怎樣說的?
2.
2.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描繪這“天下奇觀”的?
二、抓住重點,感受大潮到來時和過去以後的澎湃之美
1.翻開書,用心地讀一讀課文,讀後來談談你的感受。
***預設:這篇課文所表現出的一是大潮的朦朧之美;二是大潮的澎湃之美。但教學實際學生只能感受到大潮的洶湧澎湃之美。***
2.自讀課文,找出三、四自然段中描寫精彩的句子。
A、哪部分內容最讓你感受到大潮最雄偉、最壯觀?
B、你來讀一讀三、四自然段,把你認為描寫得精彩的句子用括號標註出來,再多讀幾遍,努力讀得精彩一些。
3.指名朗讀學生認為寫得精彩的句子。
指導朗讀:
A、什麼樣的響聲呢?隆隆的響聲,把這種聲勢讀出來。
這響聲響亮嗎?***不響亮。***為什麼——好像悶雷滾動。哪個字突出了響聲不響亮?
B、有人告訴我們說,潮來了,說這話的人會是怎樣一番心情?讀出人們內心中的驚喜。
C、看到白線後,人群又沸騰了,人群怎樣沸騰?咱們演一演,怎麼樣?
提示:人們聽到了遠處傳來的隆隆響聲,看到了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了。人們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沸騰了,剛才的場面還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那就是——人聲鼎沸。
一個人讀,顯然讀不出人聲鼎沸的感覺,得大家一起讀。
E、氣勢越來越大,你的心情就越……,讀出你內心中的激動。
F、多麼壯觀啊!讀出大潮這澎湃之美來。
G、誰來讀,讓大地顫動起來。
4.聽讀段落,感悟作者的表達順序。
A、我們把精彩的段落打亂了順序去朗讀,實際上作者在描寫大潮時是有順序的。你聽我來讀一讀,仔細聽,看看缺少了哪些詞語?
B、你知道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來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嗎?
***作者由遠及近地觀察,隨著位置的轉變和時間的推移描寫潮水的變化。***
5.自讀三、四自然段,感受“變化”。
A、作者在描寫大潮到來時的景象時,之所以把它描寫得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那時因為作者突出抓住了它的“變化”,作者都突出了它的哪些變化呢?
***1***潮聲***越來越大***:隆隆——越來越響——如同山崩地裂
***2***潮頭***越來越高***:白線——水牆——白色戰馬
***3***潮勢***越來越猛***:逐漸拉長、變粗——翻滾——浩浩蕩蕩
B、作者把潮聲、潮頭、潮勢三方面內容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寫,讓我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啊!
6.當大潮奔騰西去後,作者仍舊描繪出了它的變化?兩丈來高,大約是6、7米,相當於三層樓那麼高?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
三、對話文字,感受大潮到來前的朦朧之美
1.大潮到來之前,錢塘江是怎樣一番景象?讀一讀,描寫大潮到來前錢塘江景色的句子。
2.品味“橫臥”。
A、這兩句話中哪個詞語用得好?好在哪?
B、看看“臥”字,左邊一個“臣”,又邊一個“卜”,表示“人”。“臣”像什麼呢?***上下排列著兩隻眼睛。***人的眼睛是左右排列的,那麼什麼時候人的眼睛才是上下排列的?***趴或是躺。***“臥”是什麼意思?
C、作者說,錢塘江橫臥在眼前,就是想突出什麼呢?***一動不動,沒有動靜。***與後面哪個詞語是呼應的?***平靜。***
3.作者在潮來前還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們什麼特點?
A、理解“屹立”,來了解“古塔、中山亭、觀潮臺”的特點:高聳,穩固
B、小山:若隱若現
4.鎮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是多麼的高聳,多麼的穩固,它們屹立在寬闊的錢塘江江邊,遠處還有幾座小山。你覺得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朦朧、美麗、和諧、壯觀……***
5.此時此刻,高聳、穩固的鎮海古塔、中山亭、觀潮臺被籠罩著一層濛濛的薄霧;寬闊的、平靜的錢塘江被籠罩著一層濛濛的薄霧;遠處的幾座小山被籠罩著一層濛濛的薄霧,這幅畫面讓你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美?
四、抒發情感,總結全文
作者在觀潮之前,就評價到: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成為天下奇觀。而現在,我們是親臨其境,耳聞其聲,眼見其景,感受到了朦朧與澎湃,你不由得要發自內心地說上一句:錢塘江大潮,……
五、作業
A、背誦課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B、模仿描寫潮水來時的寫作方法,寫一場雨景。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設計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複雜性活動,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反思。作為語文老師,如何才能真正理解高效課堂並真正實現高效課堂呢?通過學習與實踐,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對高效課堂的幾點淺薄的認識。
一、課堂導語設計的有效性。
在我的高效課堂模式裡,匯入是一個重要步驟,而我也覺得導語的設計是否有效,往往關係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成功的導誤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激發興趣,設定懸念
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時空,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突破重點,切忌生硬
導語設計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中心思想”等內容的簡單羅列,過於冗長機械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還容易使學生疲勞、厭惡甚至注意力不集中。
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1、課堂問題設計必須有效
首先設計的問題要有明確的目的性,緊扣教學目標,能夠激起思考。因此要從教材的實際出發,鑽研教材,認清教材的知識內容,把握教材特點,明確教學要求,確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其次,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能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提問方式的有效性
好的提問方式應把注意力放在激發學生的思維過程上,提出一些能夠與學生基礎相適應並能引導學生思考的問題,而且有一些思考含量,努力給學生創造思考的條件,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開闊,而不是迫不及待地直奔結果。如果僅僅只要求回答是與否,浪費時間也沒有效果,因此,課堂提問不在數量,而在提問的思維含量。提問的時機、提問的方式選擇得當,能活躍課堂氣氛、啟發思維、發展智力。
3、問題要適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
教師對課堂中所提問的問題應在備課時精挑細選,嚴格控制數量,克服課堂提問的隨意性。要做到數量適中,也要避免兩種傾向,太多或太少。提問太多,學生沒有思考迴旋的餘地,對所學知識難以理解、消化;提問太少,講授太多,學生難有參與的機會,最終會產生厭倦情緒。
三、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學習方式。
首先,提倡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工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面和質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在課堂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時機是很多的,可以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展開合作學習。不少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後,大部分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學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師稍加點撥即可,節約大量時間,讓學生在練習中鞏固發展。
其次,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如有一次做完課堂練習,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們互相學習,發現別人的優勢,我讓學生互相參觀試卷,然後說出自己認為練習做得最好的同學,學習差的學生說了優生的名字,同樣學習優的學生也有說學習差的學生名字。他們都在找別人的閃光點。這樣的學習形式有利於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性。當老師容易,當好老師就不容易了,上課很簡單,但要上好高效課堂就不簡單了。影響課堂的因素很多,為了使自己的語文課堂教學能更有效直至高效,還不僅僅要以模式和理論作指導,更需要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