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除三害教學反思

  《除三害》是三年級語文一篇民間故事,上完這堂課後,老師們都進行了怎樣的教學反思呢?小編為三年級師生整理了《除三害》課後教學反思,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除三害》教學反思1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在這課堂的教學中,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一***質疑引入,激發興趣***二***自主學習,感知大意***三***研讀語段,感受畫面***四***點題昇華,拓展延伸   ***一***質疑引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飽含激情的導語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這篇課文是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單元的配套閱讀課文,所以我希望學生能瞭解一些民間故事的特點。因此,我設計這樣一個導語:我們國家是一個文明古國,文化歷史悠久,從古至今在老百姓中流傳著一些動人的故事,我們稱為民間故事。今天我們來學習精彩的一個民間故事——除三害。***板書課題***

  然後,我引導學生由“害”展開生聯想,學生肯定會說到“害人、禍害”等一些不好的東西,教師小結,所以“害”是不好的,我們要堅決——除三害。古人云:學貴有疑。所以,我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質疑:根據學生的質疑,我進行引導歸納出幾個主要問題:誰除三害?除哪三害?怎麼除這三害的?並進行板書。充分體現以學生的需求出發,讓問題啟用思維,以問題為載體,對學生後面的自主學習起到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    ***二***自主學習,感知大意。

  問題是從學生中來的,這又是一篇略讀課文,應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自讀感悟。所以,我們還是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我把問題回拋給學生。請大家帶著這三個問題默讀課文,找到相應的詞句畫下來。當學生默讀完畢之後,很快能回答其中的兩個比較容易的問題,誰除三害,除哪三害,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周處 除掉  山間的猛虎  河裡的惡龍   地上的周處***

  接著,我讓學生讀讀板書,說說發現什麼問題?學生很快能提出“周處除掉地上的周處”,自己除掉自己嗎?我引導學生讀讀課文的第一和最後一自然段,學生就能從句子中發現,周處其實除掉的是自己的惡習。於是,我就改寫板書,把“地上的周處”改成“自己的惡習”。學生通過自學,三個問題解決了兩個,會很有成就感。

  概括文章大意是本課一個重點,所以,這裡,我向學生提出要求,能不能借助板書來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同桌互說指名說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充分的說的時間和機會。有了板書這個基礎,相信學生概括會比較容易:課文描述了周處除掉了山間的猛虎,河裡的惡龍,並痛改前非,成了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在這一環節中,既能體現教師的“扶”,又能體現學生自主地“學”,學生就比較輕鬆地解決了本課的一個重點。

  ***三***研讀語段,感受畫面

  學生提的問題,只剩最後一個:怎麼除三害的?因為是略讀課文,應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要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所以,這個問題,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請學生默讀課文,想一想周處是怎麼除三害的?找一找相關的句子劃下來讀一讀,並可以在邊上試著寫寫自己的感受。寫完之後,四人小組先交流。學生邊讀邊感悟,並書寫感受體會,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進而解決教學難點。

  ***四***點題昇華,拓展延伸

  這就是周處除三害。課文學完了,你能說說周處是一個怎樣的人嗎?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板書:例如,勇猛、知錯能改等。這時,我進行提問:你知道周處後來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如果學生有知道的,就讓學生自己說。

  略讀課文就是讓學生用自己掌握的閱讀方法去自主學習課文,那麼課後的拓展延伸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持續地鍛鍊,同時也激發對名民間故事的熱愛之情。所以學完課文,除了這篇課文,你還讀過我國的哪些民間故事?學生可能會說許多,我進行小結:民間故事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之一,認真地閱讀這些民間故事能給我們帶來許多真善美的享受。《牛郎織女》、《孟姜女》、《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四個民間故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民間故事。大家可以課後去這些民間故事的海洋中遨遊。

  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的特點,學生的具體情況,用“質疑引入,品讀感悟,角色體驗”等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感悟學習的能力,最後的拓展延伸還把學生引入大語文的學習中去,幫助他們去感受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除三害》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是這冊教材中第八單元——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單元的配套閱讀課文。課文是根據《世說新語〈周處〉》改寫的,是一則民間故事。民間故事是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發展長河中,蘊藏著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它具有情節生動,畫面感強,想象奇特豐富等特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惡霸周處由於不明事理,作惡多端,遭人怨恨。後來有人出主意,用激將法讓他去除掉害人的猛虎和惡龍。周處果然中計,殺死了猛虎和惡龍。周處的壯舉非但沒有得到人們的誇獎,聽到的卻是人們歡呼他死的聲音。人們的舉動讓周處決心痛改前非,成為一個受人尊重的人。課文情節生動,語言樸素明快,想象奇特豐富。

  題為文眼,讀課題是讀好文字的切入點。看見這個題目,我不由地會問,哪三害?誰除三害?三害最終除掉了嗎?在讀完這個課題之後,裝滿疑問的學生便不由自主地拿起課文開始讀書,因此,上課伊始,先讓孩子們對課題進行質疑,引起孩子的興趣。

  課文中描寫周處降龍部分寫得非常精彩,學生很可能會對周處降龍這一部分比較感興趣。所以,我把這作為學習的一個重點之一。通過讓同學們找出關鍵詞,劃出描寫精彩場面的句子等等方式,讓學生們自主地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並且能夠生動、完整地複述周處殺龍的情節。我根據民間故事的“口口相傳”的特點,讓學生們針對之前降龍部分的描述,而給文章補上缺失的伏虎部分,我讓學生展開想象,怎樣伏虎,村民們會怎樣誇他,進行語言、寫作的訓練。讓學生們動手寫一些,讀寫結合,在輕鬆愉悅的氛圍內學會對這種場面描寫的方法。可能由於這一部分的訓練難度較大,而課堂能給予孩子們的時間有比較少,所以很多孩子只是完成了一部分的練習,或者還沒有完成,所以在交流時,雖然孩子們發言很積極,也交流地很好,給現場帶去了一陣陣的歡笑,但總是好像沒有徹底激發他們的潛力的感覺,這一點做得不是很好。

  接著,我引導學生走進人物的內心,周處滿心以為他浮出水面,人們會誇獎他,可是他看到的場景卻是人們個個喜氣洋洋,奔走相告.我通過讓學生們演一演群眾的兩個不同的情緒反差,通過巨大的反差對比,我和學生們一起走進曾經的周處。在此,我設定場景,讓孩子們想象周處曾經的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然後體會這時周處終於明白了什麼,然後改掉曾經的惡習,此時,本文的難點周處怎麼除去周處?除去的到底是什麼?從中你感悟到了什麼道理?這些難點將迎刃而解。但是由於前面花的時間沒有掌控的很好,所以這裡一個讓同學們全文連起來說一說的環節只能作為課外練習了。

  這次優質課老師們的點評及建議是我最大的收穫,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除三害》教學反思3

  《除三害》是三年級下冊的選讀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民間故事,主要講述了周處年輕時橫行霸道,欺侮百姓,與猛虎、惡龍被老百姓並稱為“三害”,老百姓設計讓周處去除猛虎、惡龍,周處在除掉兩害後,看到老百姓以為他死了後喜氣洋洋,他明白道理後,痛改前非,成了一個受人敬重的人的這樣一件事情,告訴人們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任何缺點、錯誤都能改正。

  今天聆聽了她的《除三害》,讓我又一次享受到了“組塊教學”所帶來的簡約之美。

  一、目標簡明,開門見山

  薛老師曾說:“小學語文教學有別於中學語文教學、大學語文教學,首先的還是應聚焦在語言文字上,教得清晰一點,透徹一點,實在一點,這是一個任務。在此過程中,適時開啟文學閱讀的大門,教得豐富一些,靈動一些,精彩一些,乃是一種境界。課堂,也不需要把什麼都講透了,留下點懸念和空間,就是給學生自由和發展!”本次在《除三害》一節課中,徐老師很好地把握課標,巧妙地制定簡明的教學目標:正確認讀和理解“性格爆烈、橫行霸道、欺侮百姓”等詞語;想象感悟“三害”給人們帶來的在災難,感受周處除三害的過程;懂得“周處由於知錯就改,才成為受人敬重的人”的道理。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徐老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進行了一系列語言文字的訓練,這樣的目標清清爽爽,不蔓不枝,每一個目標都著眼於“踏踏實實求發展”,讓學生獲益不少。簡單明確的教學目標的確立,將標誌著一節課的成敗,正所謂“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圍繞著簡明的目標必能更好地組織教學,宛如夜海里航行的輪船,只能尋找彼岸的燈塔而不能追隨漫天的繁星。

  二、內容簡約,紮實有效

  選擇教學內容要簡約,選擇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徐老師在《除三害》一課中,“吃”透了教材,全文分成四個板塊學習來達成三個目標。在第一個板塊通過字詞學習,檢查了預習,積累了詞語,並梳理了課文的脈絡;在第二個板塊中採用對比感受,發現段落的特徵,解決了“三害”是那三害,也明白了民間故事的特點,層層深入地教學,讓孩子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問題。第三個板塊,通過朗讀,體會故事的神奇之處,學生學得輕鬆又很有激情。同時明白了民間故事的第二個特點。通過小練筆,讓學生加以想象,認識了周處,也讀懂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板塊四,讓學生複述課文,學生不單積累了好詞,還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更深瞭解。看似樸實簡單的教學,卻凝注了老師的底蘊和功力,需不斷磨練、學習!